分享

考前必看:6个技巧搞定标题必考题,看完你还觉得现代文阅读难?

 123xyz123 2022-01-31

期末将至你家初中生孩子

阅读理解是不是还是丢分严重?

上一期我分享了阅读理解“标题题型”中

内容上需要注意的5个点

你可以翻上期的观看

我是马正今天是我教育笔记的第22期

我把阅读理解的必考点整理到一份word里面,

打印出来让孩子背,期末阅读理解能拿高分。

私信1,我免费发给你打印。

文章图片1

今天来看看“作用类”的题型怎么答!

作用类也是4-6分的分值,

考频和分值都很高,学生必须把握

出题主要是分两种

1、为什么用这个作为题目?

2、试分析题目有什么作用/好处妙处?

像这种作用类的从6个作用方面来答题

记住这6点就可以一分不扣

① 第一个作用是,标题起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② 第二个作用是:标题作为行文线索,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作用

③ 第三个作用是,通过标题设置悬念,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④ 第四个作用是,通过标题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时间/地点

⑤ 第五个作用是,应用修辞手法使标题更生动形象,起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⑥ 第六个作用是,通过标题提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文章图片2

答题思路非常简单,掌握这几种方法,就可以做题了

比如2013年柳州中考《父亲的雨》

题目就是以“父亲的雨”为题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到作者的父亲是村组长,

为了村里禾苗健康成长

和雨水斗智斗勇的事

那文章题目是以“父亲的雨”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从题型问法我们就可以看出是作用类的题,

这里就要选用标题作用类的答题方法

去答出题目

就从我们刚刚讲到的6个作用里面套用就可以了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写得就是父亲和雨的故事

第一点是有所体现

2、标题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贯穿全文始终,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文章中整篇文章都是围绕雨展开的

所以“雨”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第二点也有体现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明明是天上下的雨 为什么说是父亲的雨

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有体现

第4点和第5点,在这里都没有体现

雨是具体的东西,

不能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标题显然没有修辞手法,这两点不用答进去

6、提示/暗示文章的主题—突出文章主旨

借雨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

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也有体现

你看,这样一一分析标题的6个点

我们最终对应出了4个点

最后总结归纳柔和到一起

这道题目答案就出来了。

我把参考答案打到屏幕上,可以看看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写得是父亲和雨的故事,1分

(2) 文章中“雨”是文章主旨,行文线索,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1分

(3)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借雨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1分

(4) 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的感情,1分

这道题目4分的满分就拿到手了

只要是关于标题题型作用类的答题

都可以用这6点来一一对应答题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