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了中医的神助攻,除夕原来可以这样有趣

 繁星1 2022-01-31
Image

大家在阖家欢度春节的时候,有没有好奇过千百年前的古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呢?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于生活点滴,在传统的春节风俗之中,又蕴藏着哪些中医药知识文化呢?

关于春节的起源,“虞舜说”是历史最悠久的说法。传说四千多年前,虞舜登基的这一天正好是阴历的大年初一,他率领群臣祭拜天地继位为天子,于是这天就成为了新年的开始。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规定夏历十月初一定为新年,叫做“蜡祭”,庆丰收,祭拜祖先,祭拜天地。秦朝过年的日期正在秋末,恰适合庆祝丰收。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制度,不过将祭祀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到了汉武帝时期,春节的日期正式固定。那个时候,祭祖仪式是过年期间非常重要的活动,而用椒花柏叶浸泡的椒柏酒成了人们的必需品,能使人新年里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Image

据说秦汉以前,我国就有了挂桃符的习俗。最早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郁垒”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挂在门两侧来驱鬼。后来桃符渐渐演化成两个分支:把“神荼”“郁垒”的画像贴在门上,就成了门神;另一支则变成了“春书”,也就是春联的前身。

Image
张仲景与饺子
Image
关于春节传统食物“饺子”还有一个和中医有关的传说。传说饺子是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在他任职期满回乡之后,发现当地人们经常生冻疮,于是用面皮包成耳朵状,取名为“娇耳”,下锅煮熟后给大家分食防治冻疮。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德,渐渐地就流传下来这一习俗。 

魏晋南北朝时期

晋朝最早出现“除夕”称谓。据记载,晋朝已有除夕大年夜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酒食相邀,称“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其中除夕“守岁”的习俗一直沿袭到了现在。

Image


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和周边民族的文化交融,出现了很多新风俗,比如“祭门户”“祭蚕神”“吃豆粥”等。在宫中,皇帝会“登高台”阅兵、作赋,还出现了赏花灯、守岁活动。人们在春节期间互相拜贺、饮宴的风俗逐渐盛行,并开展各类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Image
酒里中药有讲究
Image
古人过节时饮用的“椒柏酒”“屠苏酒”其实都和中药密切相关。侧柏叶据《本草纲目》记载:“柏性后凋而耐久,禀坚凝之质,乃多寿之木,是以可入服食。”《本草衍义补遗》:“柏叶,补阴之要药”。《本草经疏》言其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关于服食柏叶能除百病、益元气,强壮不衰老,延年益寿的纪录,可见于唐代孙思邈所撰的道教养生书《摄养枕中方》,书中称颂松、柏叶为“神仙真药,体合自然,服药入腹,天地同年。”验之临床,侧柏叶味苦、涩,性寒,有凉血止血,止咳的良好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性出血病症,人们并不视其为强壮养生之品。

Image

屠苏酒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由肉桂、防风、菝葜、蜀椒、桔梗、大黄、乌头、赤小豆等药物组成。配制方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放入红色的三角形布袋中,细密地缝好。在猎月三十日中午放入井中,正月初一子夜取出。然后,再将此药与酒、水按一定比例煎熬,经过四五天以后,屠苏酒就配制成了。到了清代,不但在春节时饮用,至端午节亦饮用,用以驱虫、祛毒、逐邪,健身防病。

唐宋时期

到了唐朝,“年”更有节日的味道。唐朝睿宗开始,每年春节都要休政七天,官府会组织庆祝活动。人们拜年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类似现代的贺年卡。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民间则多用梅花笺纸写祝贺词,互相赠送。

Image

宋朝时期春节已经和现在接近,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很多始于宋朝。宋代,汉发明的饺子已经流行,改称饺子为“角子”,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鞭炮)。人们除了贴春联,还贴春牌,也就是现在的“福”字。

唐宋时期是诗词的盛世,其中也记录很多当时过年的风俗和景象。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安石所作《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戴复古的《除夜》记载了更多过年景象:“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Image
“五辛盘”里的中医药
Image
孙思邈在《食忌》中道:“正月之节,食无辛以辟疠气。”五辛,是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等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元旦之际,正是容易患感冒的时候,五辛可以预防流感等疾病,寄托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明清时期

明朝的过年习俗十分隆重,有接灶神、贴门神、赏灯会,尤其是灯会,由于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明朝的赏灯盛会在历史上堪称顶峰。清朝过年时,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追溯起来,是从康熙开始的。清朝拜年形式也比较复杂,各个阶层人士的社会地位不同,习俗也不一样。当时拜年也称“辞岁”。有特殊关系的人,新年辞岁必须遵例而行。

Image

了解完历朝的春节习俗,有没有感觉古人们虽然没有网络、手机,但是春节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当初的风俗有一些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不过依然保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节日习俗。你的家乡保留了哪些传统春节风俗?有什么特殊的节日活动呢?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留言分享!

【来源:悦读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