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玉良缘”是薛家人的阴谋吗?答案在一次谈话中

 陈想读名著 2022-01-31

有一种说法:金玉良缘是薛家人自己编出来的,就像陈胜吴广为凝集人心,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按这样的说法,薛姨妈和薛宝钗实在是深谋远虑,“腹黑”得紧呢。

对此,我并不认同。如果提出“金玉良缘”是薛家的既有方案,那么,从他们行动的系统性来看,则他们一家来京并长留荣国府大概也是那方案的一部分,作为长留荣国府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薛蟠夺女并伤人至死也是方案的一个环节。

而事实上,薛家赴京是因为家族处境发生变化,加上薛宝钗要参加待选。这个时候的薛宝钗的目标是要到宫里去,而不是奔着贾府来的。

当然,可能薛家人是在薛宝钗入宫已基本不可能后想到谋求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的,这样的话,也只能说他们可能有了与贾府联姻的想法,但并非炮制“金玉良缘”的说法。

为了这个说法,还得刻意去给宝钗打一把金锁加上编一个和尚相赠的故事,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四大家族成员,有必要这么累吗?编出这个说法是要谁信呢?

贾府的长辈们会根据什么“说法”来决定婚姻吗?决定婚姻的从来都只是现实利益;说给宝玉听吗?宝玉倒是挺在意“说法”,再说对“木石前盟”很有执念,但是在他的婚姻里面,他的意见重要吗?

况且,“金玉良缘”这个说法的原型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八回,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时薛宝钗已经无望进宫。

到第二十八回时,写到了薛姨妈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但一则称金道玉的何止薛贾两家?二则宝玉纵然已成联姻对象,那恐怕也还是“之一”,就像贾母明明属意黛玉嫁宝玉,见到薛宝琴还忍不住打听生辰八字。

不要以为除了四大家族就没有适龄青少年了,按贾母的说法,在京城,贾府这样的也只能算是“中等人家”,相类的甚至更高的实在是多得很的。

而宝钗并不比王夫人等更早听到母亲这种说法,且听过后还避嫌刻意远离宝玉。如果她不知情,那薛姨妈跟谁谋划?跟薛蟠?要知道,后来薛蟠还曾讽刺宝钗听了“金玉良缘”说法想嫁给宝玉把她给惹哭了呢!这表明他原也并不知情。

所以为了与贾府联姻而炮制“金玉良缘”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

而我的想法是,“金玉良缘”作为一个笼统的说法是早在宝钗幼小时就存在的,来自癞头和尚的意见,薛家人也当成一种“说法”而留存;而明确与宝玉相联系来自一次偶然的提及,但都不是薛家炮制。

现在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金玉良缘”原型的诞生过程。

那几天薛宝钗身体有恙,宝玉这天去梨香院看她。

少男少女之间的相互问候与观察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宝钗看到了宝玉所挂“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因“未曾细细地赏鉴”,就对宝玉说要好好瞧瞧。

宝玉当然不会拒绝,摘下来交与宝钗去看。宝钗所见宝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又读了上面的两句话:“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这里值得留意的是,宝钗是“细看”了正面这两句话的,然后又“念了两遍”。为什么要细看并且念上两遍?

我想,一方面是品其意,另一方面是想起了自己的金锁上有寓意相近的两句话: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正因为想到了自己金锁上的话与宝玉上的两句正相对应,宝钗一方面变得不太好赞赏那两句话的寓意美好,因为那又变成赞赏自己;另一方面又不好意思说“跟我金锁上的字一样”,尽管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惯常会这么顺理成章地说。

所以她为了免除尴尬,就立马想要转移话题,于是就转到了正在旁边一直看玉的莺儿身上:

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有人理解为这是宝钗提醒莺儿,可以把那个说法抛出来了。只是这样想的话,实在是太“步步惊心”了,太戏剧化了。

事实是,宝钗确实是想打个岔,不料莺儿却真的如她所说,“发呆”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也看到了玉上的那八个字,也如宝钗一样想到和金锁上的寓意相类的那八个字,然后宝钗一问,倒把她从联想中唤回来了;而她可不是像宝钗那样多思多想的人,她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笑嘻嘻地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我听这两句话,到像和姑娘的项圈(金锁与项圈一体)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莺儿的这句话,就是“金玉良缘”的原型了。

她这样说了一声后,激发了宝玉的好奇心,也坚持要“赏鉴赏鉴”,于是见到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宝玉也是“念了两遍”,接着“又念自己的两遍”,然后笑着说:

“姐姐这八个字到真与我的是一对。”

听了宝玉的话,莺儿是有点兴奋的,这不正表明自己姑娘也有“宝”嘛!所以还想接着介绍来历:“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如果任她介绍下去,意思大概也就是与宝玉之玉一样都很奇很妙吧!她估计不会说到宝钗要有个“玉”来配姻缘;如果她知道,那么宝钗应该也早已知道了。

但是不是她就是有意识在提出婚姻层面上“金玉良缘”呢?这时恐怕没这么复杂。后来慢慢有这意向了,那倒是可能的。

而宝钗没有让她继续介绍下去:

不待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哪里来。

很显然,宝钗不希望继续赏鉴宝玉和项圈的话题,一面把多嘴的莺儿支开,一面问起了宝玉“从哪里来”。后者特别有意思。

宝钗向来稳重大方,毕竟是个女孩儿,被莺儿的“两句话是一对儿”搞得有点难为情,为了避免尴尬而转移话题时却也有“慌不择题”的时候。

不过这也正好说明,“两句话是一对儿”真的是个偶然,而非小姐丫头唱双簧。至于后来也许是莺儿传了出去,同时随着各方面情势的变化,“金玉良缘”真的浮上水面,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今日除夕,恭祝朋友们虎年生活虎虎生风、如虎添翼!趁着这传统佳节,我也懒上几天,更新可能不太正常,希望关心“陈想书语”的朋友能予理解和见谅!新年快乐!

(网图侵删)

文章好看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