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中国航天白皮书发布、北京冬奥圣火即将传递、秦兵马俑的“胶水”(2022.1.23-1.30)

 文话童心 2022-01-31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

小伙伴们,今天是中国人最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春节除夕,小童给你和你亲爱的家人们拜年啦!祝愿新的一岁,你们一个个都能生龙活虎,爸爸妈妈的事业都能如虎添翼!

除夕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天。过去的这一年,你是不是收获满满?对于明年,你已经制定好计划了吧?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候,大到国家、行业,小到家庭、个人,都在盘点过去和展望未来。

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继2000、2006、2011和2016航天白皮书后发布的第五部航天白皮书。过去五年,中国航天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都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未来五年,中国航天还有哪些新目标?都可以在白皮书里找到答案。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过去五年,中国航天都做了什么?

从2016年到2021年,我国航天重大工程亮点纷呈。这些年,小童在新闻中和小伙伴们一起见证了这些变化。

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

听完这些,你是不是以为“航天”就等于这些大工程呢?其实航天应用已广泛用于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衍生出的新技术应用也进入千家万户,老百姓也在切身体会着航天科技创造的美好生活。

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在农村及边远地区,通信卫星为1.4亿多户家庭开通直播电视,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在大众出行、智慧物流、远洋运输、精准农业等领域,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为物资运输、人员流动提供精准定位导航;面对气象预报、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灾害应急等多样化需求,遥感卫星影像提供有力保障……

回看《2016中国的航天》,五年前我们立下的flag基本实现。

未来五年,中国航天还有哪些大事?

根据白皮书,未来五年我们将一起见证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大推力固体运载火箭、“问天”“梦天”实验舱、“巡天”空间望远镜、“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航天发射,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营等重大事件。

中国航天还将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通信融合、低轨增强等深化研究,持续开展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等。

小童特别注意到,白皮书指出,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培育发展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实现坐火箭去太空旅行的梦想啦。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170秒动画带你了解!视频来源:新华社

白皮书的规划让我们对五年后的中国航天充满畅想。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星辰大海的征途也将更加广阔。

最后,你还记得仍在太空中的神州十三号飞行乘组吗?在春节到来之际,中国空间站已经布置起来了,在遥远的太空也洋溢着中国节的喜庆氛围。

充满节日氛围的空间站 图片来源:网络

据说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也可以吃到饺子,而且还有三种馅呢。在太空中怎么包饺子?这个悬念今天晚上就要揭晓了。向往太空的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北京冬奥圣火即将传递

再过几天,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正式开赛了。在上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了解到冬奥火炬传递将于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展现三地的冰雪资源、冰雪文化、冬奥遗产及自然、人文风貌。

本次火炬传递共有1200名火炬手,其中既有全国各级先进模范代表,也有许多扎根生产和工作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不平凡的普通人”。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4岁,其中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

奥运火炬接力跑起源于古雅典时期的祭月活动,源于宗教仪式。小童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跟你们分享过火种的获取,火炬接力的历史传承,以及各种花式点火仪式(奥运特辑|奥运会为什么一定要点火炬呢?(附音频)奥运特辑|点火仪式终揭晓!花式点火哪家强?(附音频))。圣火传递仪式被引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后,每次主办城市都会精心设计具有特殊意义的火炬,并策划开展火炬接力跑活动。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火炬叫“飞扬”,自下而上有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以及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冬奥会火炬为红色与银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最巧妙的是,火炬交接时,两只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就像两只手相握,代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更加相知相融。

2022冬奥火炬

此次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仪式口号是“健康·欢乐·活力”。当前,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火炬传递将在特定区域内按一定设计线路举行。小朋友们可以参考下面这张插图,里面有具体的传递位置和分主题,更详细地了解仪式安排。

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区域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为了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本届冬奥会推出了“争当网络护跑手,陪伴火炬迎冬奥”的网络宣传活动,累计阅读量已超3亿人次,超过500万网民领取到了证书,成为网络“护跑手”。小朋友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关注了解,参与其中。

让我们一起期待圣火点燃的时刻,北京作为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必将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奥运圆梦记忆和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

研究人员发现秦兵马俑的“胶水”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秦陵博物院合作,近日在国际期刊《科技考古》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秦兵马俑上新发现了一种多用途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被广泛用于兵马俑制作中的填补、粘接、抹平等工艺中。

生活在大约2200年前的秦始皇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古代帝王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为了纪念自己的功业,秦始皇在陕西西安的骊山附近修建了庞大的地下陵寝,出于对秦始皇陵的保护,一直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发掘。但1974年3月,在农民偶然的劳作中发现了皇陵陪葬兵马俑坑,这一庞大的兵俑群令世界为之震动。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兵马俑坑 图片来源:网络

兵马俑的身高跟正常成年人基本相似,每个人的面部表情各不相同,可以说是千人千面。

秦兵马俑 图片来源:

粘土是制作兵马俑的主要材料,采用泥条盘筑、捏塑、模制等方法,自下而上制作陶俑初胎,再放入窑中烧制,经历约1000摄氏度的高温洗礼,泥人“成为”陶人。兵俑的头部、四肢和身体间有明显接痕,这些部分是分别制作,再烧制而成的。

研究人员表示,在过去秦陵兵马俑坑的考古发掘过程中,他们在陶俑的头冠部、胳膊处,包括陶马腹部、腿部的断裂处等很多部位,都发现过颜色很接近灰陶色的物质。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X射线衍射光谱法、偏光显微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物质是一种多用途的修复材料,是由鸡蛋和动物胶组成的蛋白粘合剂,混合了陶粉,制成秦朝的“胶水”,用于陶俑身体部件的粘接、修补与找平。

动物胶是以动物的皮、骨或筋等为原料,经过蒸煮等方法提取的物质,具有比较强的粘性。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典籍中已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等记载,说明当时已经发现和应用动物胶,主要是药用、墨用和粘接用。

兵马俑形体高大、制作工艺复杂,我们聪明的祖先在没有化学合成胶水的时代,从大自然中寻找材料,制作出了古代的“胶水”,得以缔造庞大的陶俑军团,这实在是智慧、耐心和创造力的结晶。

小童新闻写作课堂

第45期 简讯的写作技巧

上周咱们了解了什么是简讯,本周咱们来看看如何写好简讯。

简讯既然是压缩的产物,那在写作的时候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面对丰富的新闻素材,保留什么?提示什么?舍弃什么?就要好好地考虑了。

首先,简讯既要简单又要明了,构成新闻事实的关键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就应当有所交待。多数简讯不写“为什么会这样”“具体是怎样的”等内容。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假如读者对具体是怎样的内容特别感兴趣,也可以简明扼要地描述一下。比如1986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南发现罕见葡萄状西红柿》,写到在湖南某中学校园内发现一株罕见的葡萄状西红柿,297个大大小小的西红柿像一串串葡萄挂满藤枝。还写到这株奇异的西红柿是由学校的某位老师家属种植的,先后已经摘果340多个。由于这篇简讯的重点是这个“葡萄状”,因此,“具体是怎样的”这一要素,就成了必写不可的了。

此外,简讯也特别讲究文字,要有表现力,做到简短而不枯燥。2000年7月23日,台湾八掌溪因山洪爆发,大水猛涨,正在溪上作业的4名工人被冲走。台湾一家媒体的简讯里写到“四名工人在洪水中苦撑两小时终因体力不支,在众人面前眼睁睁被冲走,徒留岸边伤心欲绝的家属”。这些词句传神地勾勒出现场的情景,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参考文献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费伟伟.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或在“文话童心”群内说您的看法和孩子的反馈,也欢迎多给我们提改进意见。愿我们一起努力,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让孩子不急不缓地健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