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冈老故事:这棵树神了,火烧不死、雷击不亡!

 水云生文化 2022-01-31

陶侃与武冈文庙银杏树的故事

西晋永康年间,武冈替补县令陶侃在武冈兴建了一座县学(又名学宫,现名文庙),揭开了武冈教育发展史的新篇章。他在宫内栽种了两棵银杏,1700多年过去,至今尚存一棵。湖南多处建有文庙,因为这两棵树,武冈文庙成为湖南文庙中最有特色的一座。

陶县令为何要栽两棵银杏,这里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传说故事。

话说陶侃少年丧父,与母亲谌氏相依为命,自幼饱读诗书。谌氏坚强、有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以纺纱资助儿子去求学、广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友人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走上仕途。又在友人张夔的举荐下,进入到洛阳官场。

陶侃是有大志之人,在洛阳摸爬滚打了五六年。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四十多岁,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想出人头地,简直比登天还难。

适经朋友推荐,他得补荆州南部任武冈县令。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跟被贬没有两样,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心存理想,一心想做出政绩来。新官上任,陶侃就拜访邀见了本县的士族缙绅和贤达名流,了解武冈各方面的情况,倾听他们的建议和要求。这后,陶侃作出一个重要的决定:立即筹备创建武冈县学。于是便有了今天我们眼前的省级历史文物古迹遗址---武冈文庙和双银杏。

县学建成,陶知县感觉像少了点什么,栽什么树成为他日之所思、夜之所梦。

陶侃饱读诗书,对800年以前的孔子尤为仰慕。孔子故乡曲阜孔庙主体院落大成门内有四棵杏树,相传是孔子当年坐在坛上弦歌讲学、弟子读书的地方。杏坛被誉为教育界的圣坛。同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于是陶侃首先想到了杏树。但是当时南方少有杏树,要到北方才有树苗,如此遥远的路程,如何能种植成功?即使成活了又能否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

陶侃又冥思苦想了数日,仍然未有结果。

一日晚上,他在渠水边的屋檐下乘凉,不知不觉进入梦乡。他梦见自己长了四对翅膀,扑腾两下就飞而上天。到了天上,见天门九重,他已登其八,唯最后一门进不得。因为有守门人把守。他想趁守门人打盹的空儿溜进去,却不知守门人使诈假寐,趁其不备,一杖打来,陶侃防不胜防,折翅跌落地上,方才梦醒。这个梦告诫陶侃为官尽心于国,宜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更不可有篡逆之心。陶知县心有灵犀,忽然想到了银杏。

银杏枝干挺拔,一身正气,高入云霄,屹立千年;她火烧不死、雷击不亡,其坚忍不拔、不畏艰险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之魂”的象征,也是陶侃所追求的为官之道所在。

陶侃亲手栽下了两棵银杏树,寄予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心想自己在武冈怀才不遇,如果能将银杏的精神在武冈发扬光大,那也是一种成就啊!他本人也喜好诗文,偶尔写作,曾有二册文集传世,他的曾孙陶渊明也受了他的熏陶而成名家。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生,3年后,陶侃的上司刘弘即辟陶侃为南蛮长史,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讨伐起义军张昌。首战告捷,从此陶侃转战南北,他的职务节节高升,如同登攀参天大树而上。他始终保持恭敬有礼,为官勤恳的作风,终成东晋名臣干将,享年75岁、彪炳史册。

陶知县也没有想到,自己只呆了3年的武冈,1700年后竟然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武冈人心中,他的尊师重教之举竟然产生如此重大的作用。现在保护他手植的银杏树,也是在保护和继承他当年的鸿鹄之志。他意想不到的是武冈人民竟然用一条路的名称来永远纪念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