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让别人“失望”,是一种能力

 新用户86028838 2022-01-31

很多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小心翼翼。收敛着自己的情绪,去配合周边的环境。

这类人会在生活当中压制自己的各种需求,比起自己的主观想法,更在乎身边人的看法,并且自己的意志会以他人的看法为转移。

他们总是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怕让身边的人失望。即使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还会怕自己“迎合”得不够好。

最近,收到了一个读者的咨询。是一位妈妈,家里有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除夕前两天,这位妈妈收到了幼儿园家委会成员的电话,说老师要统计一下最后两天还有几个小朋友上学。

这位家委会成员委婉地表达了,别让孩子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表示这是老师给自己的任务,希望家长别让她为难。

读者其实挺为难的,双职工家庭,一边老人身体不好,一边老人还在帮忙筹备过年的物资、收拾卫生等等,家里真是没有人手看孩子。

但她还是违心地答应了,自己请了假扣了工资,顺应了别人的需求。

第二天,她发现幼儿园班级里还有一半的孩子在上课。此时她开始纠结,觉得自己的“牺牲”、退让不值得,开始反思自己。

从心理层面考虑,害怕让别人失望属于正常的心理状态。关键在于这种心理状态一旦超过限度,容易转化为病态。

具体表现为活得压抑、自我评价过低,甚至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这类人害怕别人讨厌自己;怕别人不认可自己;怕别人对自己有意见……

他们错误地以为让别人失望就意味着自己很差劲,从而滋生出强烈的内疚感,衍生出对自己失望和不满的情绪。

如果在这种情绪中,徘徊不定,就会越发觉得自己差劲,很无用,很无能,很失败,甚至会自我攻击。

当一个人长久保持这种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就会形成心理学上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压抑自己,缺乏自我接纳感,下意识扩大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影响。在群体中存在感极低,沦为附庸者。

他们不会再有正确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会去问,对方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否合理?自己该不该一味地去付出、退让、满足?

其实,让身边的人“失望”,是一种理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个人能力。

《女心理师》中的莫宇一直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这一趴真的让人很印象深刻,建议大家可以去回看一下。

在学生时代,莫宇还是有个性的,但是因为这个个性遭到了校园暴力。这导致他在工作之后,以委屈自己的方式满足办公室每个人的需求。

一通电话,他就要去帮人家加班;每天早上帮办公室的人员去买咖啡,奶茶;别人聚会,饭局快结束时才叫他去,实质上只是叫他去买单;让他挡酒,把他当小丑……

这一切,他全盘接收, 可依然没有人把他当朋友,也没有赢得任何人的尊重。

甚至面对陌生人,莫宇也是如此,只是想理个50元的头发,最后却被硬逼着充了5000元会员卡。

当然,最后通过心理康复,莫宇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轨迹上,也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

电视剧并不是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哪怕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讨好型”人格的倾向,我们也可以自我修炼。

摆脱讨好别人的执念

每个人都会让别人失望,没有不会让别人失望的人,包括我,包括你。你可以问自己一句,你遇到过从不让你失望的人吗?

所以,想要打破这个魔咒,我们首先要在心理上认可:让别人失望,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我们甚至可以刻意尝试学着拒绝别人,做一些让别人失望的事。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你认为会让别人失望、抓狂的事情,别人也许不以为意;让你纠结了很久的假设,其实并不存在。

当然也会遇到因你拒绝而失望的人,但实质上对你造成的影响,根本不会如你想象得那样严重。

学会自我“尊重”

当我们因为害怕让人失望,而去不断地妥协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放大别人的期望,忽略自己的感受。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那些谨小慎微、迎合别人的人,请你冷眼旁观,他们是否换来应有的尊重?

这世上没有人有能力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当然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应该做的事是多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然后去满足它。

只有当你尊重自己的时候,别人才会尊重你。你的价值,是取决于你自己的行为的,

想要获得认可,最好的方式是先有能力不让自己失望。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