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个圣人并非孔子,他比孔子早了800多年

 渐华 2022-01-3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是指那些知行完备、至善之人,也就是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一提到“圣人”这一名头,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孔子了。早在2300多年前(孟子时代),这位孔老先生就被尊为圣人了。

文章图片1

孔子

古语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为长夜”,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仁”、“德”和“礼”的思想,犹如长夜里的一盏孤灯,光耀千年,而且他的思想主张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这样的思想当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因此许多朝代的帝王都争先恐后地封孔子为圣人。如北魏太和十六年北魏孝文帝率先封其为“文圣尼父”;唐朝贞观二年,唐太宗封孔子为“先圣”。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毫不吝啬地把“圣人”的封号送给孔子,直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派官员祭孔子时,其祭文仍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文章图片2

孔子

历代文人称孔子为“圣人”更不含糊。尽管后来又制造出“武圣人”关羽和其他一些什么“圣人”,但孔圣人的称呼仍是如雷贯耳,妇孺皆知。“圣人”也就成了孔子的代名词。因其历史悠久,名高天下,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第一个圣人非孔子莫属。

这种说法自古以来似乎没有异议,顺风顺水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但是,考察史籍发现孔子并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圣人。早在商代武丁时期,大臣傅说首先获得“圣人”的称号,此人要比孔子早了800多年!而且是活着就荣膺“圣人”称号的人,这一点要比孔子几乎早了2000年。可见最早获得“圣人”这一光荣称号的并非孔子,而是鲜为人知的傅说。

文章图片3

傅说

关于傅说的故事,在《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有相关记载。东晋时期的《伪古文尚书》中的《说命》三篇,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都讲到了这位最早的圣人。

傅说的主要事迹说来比较简单:在商代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以东)傅岩这个地方,河水常常冲坏道路,因为这里是虞国的边境,又是交通要道,作用十分重要。官吏多次组织奴隶修复,又总是屡修屡坏,为此伤透了脑筋。当时有一个贤德之人就住在傅岩一带,以傅为姓,起名曰“说”,他精通建筑中的“版筑”之术,却一贫如洗,为了混口饭吃,便藏在修路奴隶中间,借以苟且度日。修路中他提供了“版筑之法”,有效加固了路基,根治了河水祸患。傅说的名声渐渐传开,可是仍未改变自身穷苦的现实。

这时,商王武丁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即位之前生活在民间,比较了解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即位之时,“西戎为患,朝政日衰”,武丁有志于励精图治,终日思索复兴殷商的方略。其时国政全由家宰把持,武丁打算以贤能者取而代之,但是武丁“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这天夜里,武丁梦见上天赐他一位贤人,混在修路奴隶中间,此人姓傅名说,人品端正,又有才干,堪为国之栋梁。武丁一梦醒来心想:“傅者,相也。说者,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悦民者哉!”显然这是天命恩赐一位治国贤才了。第二天一早,武丁命画工把梦中人的形象画出,很快在傅岩找到了傅说。

文章图片4

武丁将其召人内廷,经过一番面试,觉得此人不仅可以治水,而月还能治国。傅说又及时呈上《说命》三篇,上篇是规劝武丁虚心纳谏的言论:中篇是傅说的治国方略,其中就有流传至今的名言“非知之艰,行之帷艰”,下篇则为君臣共勉之辞,可谓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武丁阅后大喜。认定此乃圣人之才,可以辅佐目己治国,当即授以宰相之位。

傅说果然不负所望,尽心尽力辅佐武丁,傅说执政59年,选贤任能,广施仁政,遂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盛世。

文章图片5

武丁

为了纪念这位平民出身的圣人,人们在傅说的“版筑处”建立了“傅说祠”,他做奴隶时藏身的洞穴被称为“圣人窟”,过去那条曾经为害的小河则改为“圣人涧”。因而认为傅说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奉的“圣人”,而孔子称圣人则是许多年以后的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