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总是农民起义吹响王朝覆灭的号角,然后沦为炮灰,被人摘桃子

 where5 2022-02-01

公元前209年秋,蕲县,天降大雨

泥泞的官道上,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依旧在滂沱大雨中艰难前行

突然,有人大声向喝醉了酒的县尉嚷嚷要逃跑

他一次又一次的挑衅,成功激怒了县尉,先是喝骂,最后还拔出了佩剑

县尉怎么会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算计,利用自己的好人缘,激起大伙的同情

当县尉举起手里的佩剑,还不等砍下去,就被他迅速夺下,反杀

然后,在同伙的配合下,把另一名负责押送他们的县尉杀死

最后登高一呼:“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的,他叫吴广,同伙是陈胜。

图片

陈胜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吹响了天下反秦的号角,秦王朝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

但我们都知道,没过多久,陈胜吴广死于非命。

他们的起义军沦为了列国贵族的炮灰,最终胜利的果实被刘邦集团摘取。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意义极其重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从此深入人心,几千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唐代诗人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里也可以用来感叹陈胜吴广,和农民起义。

后世的很多次农民起义,都把陈胜吴广当做榜样,却又都没有逃脱陈胜吴广的命运,总是为他人做嫁衣。

不如就先来梳理一下,过去的2千年封建历史上,那些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

从公元1年到公元9年,8年多的时间,王莽完成了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的完美过度,成功取代了刘汉江山。

王莽十分推崇儒家学说,称帝之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新政,仿照西周的制度,想要回到礼崩乐坏之前的礼治时代,史称王莽改制。

图片

在发布新政的同时,王莽还不断发动战争,使数十万大军长期陷在边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

据史料记载,仅仅是为了凑齐“四海”的名称,王莽就大动干戈出兵占领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置西海郡为了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郡,必须充实人口。

王莽的办法是:强制移民!

以什么名义移民呢?

发配充军!

为了满足移民的需要,王莽临时增加了数十条严酷的法令,凭空增加了成千上万的罪犯。

不管王莽的初衷是什么,但新政的结果是:民不聊生,天下动荡。

公元17年,南方的荆州闹饥荒。

大量的饥民在王匡、王凤的领导下开始不断聚集,并占领了绿林山作为根据地,这就是绿林军的雏形

在与王莽派来的官军博弈中,绿林军的实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越来越壮大,逐渐发展到了数万人的规模。

在王莽的新朝忙着镇压绿林军却一次次失败的时候,北方的山东地区又发生了新的农民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支叫“赤眉军”。

图片

在绿林军和赤眉军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豪强地主和刘氏宗族也开始暗中蓄力。

王莽新政不但伤害了普通百姓,同样也损害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尤其是此前的刘氏皇族宗亲们。

在正式称帝之前,王莽就废黜了刘氏宗族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双方早已势不两立。

在王莽篡位前后,刘氏诸侯王都曾发起过武力反抗,全都被迅速剿灭了,之后就消停了。

直到声势浩大的绿林赤眉起义搅动四方,让王莽疲于应对的时候,那些原本蛰伏的刘氏宗亲们才再次活跃起来,纷纷加入起义军,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最后,由“位面之子”刘秀完成了光武中兴的奇迹。

黄巾起义

再后来,就到了东汉末年那一场令风云色变的张角黄巾起义了。

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却依旧没能推翻刘氏江山,却给各路诸侯创造了逐鹿中原的绝佳机会,拉开了三国时代残酷而又精彩的战争大幕。

图片

黄巾军再次沦为炮灰,和各路诸侯的磨刀石,或者垫脚石。

最终,由士族司马氏完成了天下一统。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隋末农民起义,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等等。

为什么会沦为炮灰?

为何总是农民起义吹响王朝覆灭的号角,然后沦为炮灰,被人摘桃子?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说一下,重要性依次递减。

1、遇到的阻力

农民起义爆发时,封建王朝原有的社会秩序没有遭到破坏,各种国家机器还能正常运转。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对于早期的农民起义军,朝廷掌握的各种战争资源要强大得多。

图片

为了“杀鸡儆猴”,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这时候的朝廷会发动,而且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行动。

而在镇压起义的过程当中,朝廷必然要消耗大量的兵力和财力。

而王朝末期的经济通常是濒临破产的状态,随着战争的进行,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只能通过不断加税来解决。财政压力越大,收税越多,收税越多,活不下去的人越多,造反的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政府也就越难以进行有效的围剿。

2、自身的实力

农民起义军,往往是由一群活不下去的人首先发起,最初加入的人也是同样的苦哈哈。

而往往在这时候,官府和朝廷对普通百姓的威慑力还在,除了被战火直接波及的地区的人,以及实在活不下去的人,很难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尤其是有一定实力的精英人才,包括地方豪强、乡绅、中下层官吏、读书人。

这就导致一个非常严重而普遍的问题:起义军准备不充分,训练不足,战斗力低下,而且缺钱缺粮,缺乏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

图片

当烽烟遍地,官府疲于奔命被拖垮,而农民起义军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锻炼出一批骨干,战斗力不断加强,真正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胜利的天平逐渐倾斜。

这时一直憋大招的心机婊投机者就跳出来收割,摘桃子,分蛋糕,完成统一。

在此之前,他们都在悄悄地“高筑墙,广积粮”

3、经验和教训

任何事情都或多或少离不开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个造反的起义军缺少各方面的经验,不光是军事战斗的经验,还有政治,外交,人事等各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没有经验,没有办法学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步错步步错,可能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让起义失败。

后面起义的有样学样,看前辈的吃亏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起码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

4、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农民起义军很容易小富即安,自由散漫的思想十分普遍。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起义军刚刚站稳脚跟,就陷入内斗,极大地消耗了自身实力。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与杨秀清的权力之争,石达开的出走。

除了内斗之外,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同样是农民起义军的致命缺点。

图片

自从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之后,起义军的首领们稍有一点实力,就开始称王、封侯,一个个顶着王侯的大帽子,哪里还有当初起义时候的热血与果敢?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农民起义军缺乏理性,长于破坏、短于建设。他们打破了一个旧世界,却没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