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对一个人“日久生情”,主要基于这些原因

 iirii 2022-02-01
文章图片1

两个人在一起的形式,无非是两种: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

所有情侣在一起之前,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与认识,随后才成为恋人关系的状态,都可以称之为“日久生情”。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日久生情”是如何产生的呢?

总结来看,主要基于几个因素:

熟悉度,重复曝光效应,认知失调效应,爱情三角理论。

文章图片2

-02

重复曝光效应与熟悉度

在心理学上,重复曝光效应也可称之为“曝光效应、多看效应、重复效应”。

指的是:人们会因为自己熟悉某个事物而产生好感。

无论是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还是爱情中,重复效应都会频繁出现。

比如,开始的时候你很讨厌一首歌,但听的次数多了你发现也挺好听的。

开始的时候,你对一个人感觉一般,没什么好感;可长时间相处下去,你却发现对方身上也有挺多优点和闪光点,说不定哪一个优点就吸引了你。

人际交往中,两个人本来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只需要多见面几次,再加上某个契机,就可能成为好朋友。

“曝光效应”的背后,还有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将一些陌生人的照片拿给一群学生看,这些照片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不同。

有些照片出现了十几次,有些照片只出现了1次。

结果发现,学生对于照片出现频率高的人,产生的好感度更高。

文章图片3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跟异性之所以会产生感情,就是因为接触的时间久,见面的次数多,产生的熟悉感也越来越多。

越是熟悉,就越是喜欢对方,信任对方,逐渐放下戒备心理。

这个时候,对方身上只需要有那么一两个吸引你的优点,你就会顺势爱上他。

-02

认知失调效应

重复的曝光效应,真的会让一个人喜欢上你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有很大的可能,你与对方相处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讨厌对方;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思维模式,对方的某些行为让你厌恶等。

但是,心理学上还有个“认知失调效应”,指的是:人的心理会导致人的行为和认知出现偏差。

比如,你会喜欢上那个你曾经讨厌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你与对方频繁的相处过程中,一旦你开始讨厌对方,这时你心里面就会出现一个声音:

“既然讨厌他,为什么还要跟他接触?既然你不断跟他接触,说明你还没有那么讨厌他,所以你得试着喜欢他。”

于是,在这种不断进行自我暗示的心理状态下,你很容易喜欢上对方。

直到最后你也没意识到,原来你以为讨厌的人,竟然也会喜欢上对方。

文章图片4

-03

爱情三角理论

毫无疑问,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才是爱情产生的最根本分析。

他提出,爱情的组成要素是:激情,承诺,亲密。

两个人相处时间久,就相当于在不断重复着激情。

开始的时候,或许彼此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触,只是一些新鲜感。

可随着相处时间越久,在对方身上发现的优点越来越多后,激情也就随之产生了。

比如:偶尔的肢体触碰,经常对视,分享一些情感方面的问题,向对方倾诉自己的情绪等。

这些行为,都在不知不觉加深你们俩的感情。

而有了激情的相伴,产生感情是必然的结果。

文章图片5

激情产生以后,接着就是承诺和亲密。

在相处过程中,你帮助过他,他也帮助过你;你们给予对方一些承诺,并且守信完成。

在一来一往的过程,亲密感就建立起来了。

看上去,爱情实在是太容易了,可这却是日复一日的习惯和信任才能带来的结果。

而亲密,又可以理解为“依恋关系”。

心理学家曾经用猴子与猴子妈妈做过一组实验。

猴子出生后,让它与两个“妈妈”在一起生活。

每天跟喂奶的猴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是3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里全都跟那个照顾它,陪伴它的猴妈妈生活在一起。

实验结果表明:

猴子跟生养它并且给它喂奶的妈妈,关系并不亲密;猴子跟那个一直照顾它,陪伴它的“妈妈”关系更紧密。

这就是“心理依恋关系”。

人往往会因为频繁的接触,情感的关怀,不断加深的信赖,对这个人产生更深的情感和依赖感。

“日久生情”正是这个道理。

文章图片6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