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披露甲戌脂批“借省亲事写南巡”的深意

 沈抱书 2022-02-01

​撰文|沈抱书


关于《红楼梦》作者之争,曹学家常提到的便是第十六回赵嬷嬷跟王熙凤的对话,王熙凤道:“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可比一部书还热闹”,脂砚斋有批曰:“效仿舜巡怎么会热闹呢?妇人之言不可信也!”王熙凤还说:“若早生二三十年,老人家也不会薄她没见过世面了。”按此推算,太祖仿舜巡大概在四十年前,王熙凤正好能记事,而小说时间本就是虚数,说不定是百年前的事。

甲戌抄本本回有一段回前解说,在其他抄本中均未出现,【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惜感今】。回前解说是对本回的评说、解惑,对人物、事由、写作技法及文笔超人处的着重评说。那么针对赵嬷嬷同王熙凤借元春省亲大谈太祖仿舜巡,来伏笔烘托省亲之盛况,暗示建大观园花费之可惜,正是秦氏死前说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故犹开脱心中多少忆惜感今之情。

忆惜为记得珍惜之意,所以“惜”字应不应更改为“昔”字,学术上有待商榷,新校脂汇本的修改完全改变了这句话的本意。小说原文中有赵嬷嬷之言:“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笔者感觉此“罪过可惜”正是忆惜之出处。

太祖皇帝历朝历代都特指开国皇帝,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等。太祖皇帝南巡时贾家、王家各预备接驾一次,独甄家接驾四次。这里作者将太祖南巡比作仿舜巡,舜巡是舜帝在全国范围内的巡视制度,考察官员政绩。太祖仿舜巡当然是开国皇帝效仿舜巡的意思。明、清历史上均无太祖南巡的记载,皇帝南巡记载最详尽的当数圣祖康熙。假如本回是为写康熙南巡而设,笔者依据史料,将康熙六次南巡与太祖仿舜巡的描述对照分析如下:

其一、作者将圣祖称作太祖严重触犯大清国讳,谥号都是皇帝对先皇功绩的标榜,如此大逆不道而又堂而皇之,作者实名著书为哪般呢?更有甚者,曹学还将爱新觉罗敦敏兄弟、爱新觉罗永忠标榜为曹芹溪撰写《红楼梦》的铁证,这些爱新觉罗子孙能对此视而不见吗?只有那些曹学碌鬼才能如此解读。从乾隆对《红楼梦》的评说以及孙桐生为甲戌本作的序文看,清人根本没有人将太祖仿舜巡理解为康熙南巡。

其次,书中写太祖南巡,贾府曾预备接驾一次,贾府此时还在金陵原籍,负责监造海舫、修理海塘。而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视察黄河河工,虽然曹玺在江宁织造任上,但先于康熙南巡去逝,自然失之交臂。

其三、王家也预备接驾一次,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体察民情,而曹寅是康熙二十九年才上任苏州织造,曹家无从接驾。

其四、写独甄家接驾四次,如对应康熙第三至第六次南巡,曹家均有接驾之事,作者如此似又不似的写法,让读者很是疑惑。作者突然笔锋一转:“正说的热闹,王夫人又打发了来瞧凤姐吃了饭不曾。”小说至此截住,下文中是否还有皇帝南巡之事,不得而知。

其五、《红楼梦》作者设计太祖舜巡这种烟云模糊法,有什么深意呢?读者要想正确理解此批的本意,就要清楚“借”元春省亲同时写太祖皇帝南巡,两件事同时出现不是影射关系,而是一虚一实。

再说小说明确是写甄家接驾四次,不等同于贾府接驾。当然,曹学学者为此将甄家视为贾府的镜像,特别是甄宝玉与贾宝玉间仅差一通灵玉,从文学角度也未必不可能。但小说中写明了甄家与贾府互为老亲,甄宝玉与贾宝玉仅差一通灵玉,则说明两家地位对等。关键就是贾府在金陵有老宅,甄家并不住在贾府老宅,这从侧面否定了镜像说。笔者认为,这正对应了明朝的陪都制度,朝廷设在北京,而空设的陪都在南京。北京紫禁城和南京紫金城才能影射贾府现宅与老宅。

笔者认为作者写省亲与太祖仿舜巡均应有各自的影射对象,省亲建别墅影射的是贾府被此事花空家财。而太祖仿舜巡有可能是影射明成祖(原谥号太宗,后被贾敬改成祖)为迁都提出的借口“天子狩边”。成祖提出“天子狩边”标榜自己是天子守国门,舜巡记载的是“舜巡狩四岳”,二者在制度上和表面目的上都有相似之处。史料未记录朱棣称帝后去金陵上朝之事,如今也就无法考证金陵接驾之事了。

将太祖仿舜巡解读为明成祖天子狩边,是不是违背大明国讳呢?在嘉靖帝眼里,明成祖就是他心中开国皇帝,没有朱棣夺权,哪来嘉靖承帝,成有成功之意,作者并非毫无根据的杜撰。相比曹学解读为康熙南巡,更为妥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