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最好消息:5年解决限购限行 10年解决拥堵?

 玩车教授 2022-02-01

身在大城市的小伙伴应该都会有过以下的经历。
 
打拼多年,存了一笔小钱,用来买房呢,按照大城市的房价连一个厕所都买不起。所以就想用这笔钱来买车好好犒劳辛苦奋斗的自己。
 

如果要买车就会面临一个困境,大城市由于车多的原因,通常会执行限购政策,而且车多还会造成拥堵,为了应付拥堵又不得不实施限行政策。
 
总之就是不买车烦,买车也烦。
 
但如果教授现在跟你说,5年之内中国一线城市限购和限行将会取消,10年之内拥堵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你会信吗?
 
当然,教授这个小人物说这番话可能缺乏点可信度,但如果这是互联网大佬,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的呢?
 

这可不是教授胡编乱造啊,教授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造李彦宏的谣。

事实是,在去年12月底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亲口说“智能交通将是影响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可使5年之内中国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和限行,10年之内基本解决拥堵问题”。

为了增加信服力,李彦宏还说了很多资料来佐证他的观点。其中最核心就是这两段话。
 

“在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87亿辆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它是交通安全、交通拥堵、碳排放等问题的最优解。不仅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还可以提高通行效率,节约能源,帮助降低空气污染水平等。”


“通过测算,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将能够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5年之内中国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和限行;10年之内,靠交通效率提升,拥堵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
 
简单来说,就是近年来常说的用智能系统替代人力,并对传统交通进行系统化的统筹管理。
 
那么究竟李彦宏有何底气敢说这番话,百度隐藏了什么秘密武器?
 

百度的底气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智慧的路”,另一方面是能 “ 自动驾驶 ” 的智能车,并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是智能道路方面,百度拥有AIR智能道路系统。通过对路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让AIR智能道路系统拥有和百度Apollo技术同源的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
 
可以将道路上的各种潜在危险场景实时、广触达的专递给车辆进行预警,实现协同主动式运营管理。
 

并且内置的得到昆仑芯片、Apollo、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加持的路端边缘计算平台,可称为最强大脑。其可以不断自主学习,持续演进。
 
换言之AIR智能道路系统,等同于路端的自动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给道路安装和自动驾驶汽车同类型的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实时同步给行驶中车辆,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通行。
 
而要想实现上述一切,还要得益于C-V2X技术的应用,V2X即“Vehicle to Everything”,是将车辆与其他事物相连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其中V代表车辆,X代表与车交互信息的对象。
 

V2X交互的信息模式包括:车与车之间(Vehicle to Vehicle,V2V)、车与路之间(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与人之间(Vehicle to Pedestrian, V2P)、车与网络之间(Vehicle to Network, V2N)的交互。
 
典型的 C-V2X 交通安全类应用有交叉路口来车提醒、前方事故预警、盲区监测、道路突发危险情况提醒等。
 

同时智慧的路也可以借助V2X技术实现绿波车速引导、优化路线引导、红绿灯信号播报、特殊路口优先通行提醒、特殊车辆让行提醒等。
 
根据数据测算,车路协同能帮助解决54%单车智能遇到的问题,减少62%的单车智能的接管数。



还有行业研究者做过仿真测试,如果在十字路口实现车路协同技术,十字路口的通行能力将提高至少3.8倍。
 
因此李彦宏饶有信心地表示“通过AIR智能道路系统可将路口通过率提升至99%,同时能够有效降低90%交通事故。
 
通过对路口单点优化、区域优化,大幅减少城市道路拥堵,AIR智能道路系统可以提升15-30%以上的通行效率。”
 
目前AIR智能道路系统已在全国2000多个路口实现“城市级”信控实时优化,并在全国数百万公里道路实现对车辆的安全护航。
 

比如在河北保定,通过AIR智能道路系统的部署,过去两年保定核心区的年均机动车增长为7%,但拥堵指数却通过部分路段信控优化下降了6%。
 
又比如在亦庄 300 多个路口部署了 AIR 智能道路系统,拥有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的它,能在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辅助下,将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现实中有一个90/10理论,意思是最后10%的问题,可能需要付出90%甚至更多的努力。而百度的AIR智能道路系统就是从路的方向入手,付出了90%的努力,为的就是解决最后10%的问题。
 

据统计,全国公路总里程已突破500万公里,要想将智能道路覆盖这500万公里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百度如今是先从局部地区做起,积累经验,然后再覆盖全国。

而在智能驾驶领域,早在2013年,百度就启动了无人驾驶车项目,并开始高精地图研发工作。
 

2015年12月,百度无人驾驶车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2016年10月,李彦宏首次对外宣布,百度转型成为一家AI公司,“构建完整的AI开放生态”是重心,而自动驾驶是开放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3月成立了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同年4月首次发布Apollo计划。据了解,截至2021年上半年,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累计接待乘客超过40万人次,测试里程超过1400万公里。
 

而说到Apollo计划就不得不提及其核心的ANP功能。其是以Apollo Lite视觉技术为基础,通过L4技术的降维、高精地图、以及轻传感器轻算力量产方案,能够连接起泊车域和行车域,为用户提供起点到终点全程接近零干预的辅助驾驶能力。
 
能够在泊车/高速/城市不同场景下实现融通,可以真正将车辆的驾驶环节从用户身上解放出来,并满足日常用车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此前教授就在威马W6上体验过该功能。
 

在行驶的过程中,ANP功能会依据前车加减速自动调整车辆的速度。如果前车行驶速度过慢,在摄像头和传感器识别到其他车道具备超车条件时,ANP会自主执行变道超车工作。
 

如果车前方的摄像头识别到不同的限速标志以及车道线,也会进行自主加减速和变道。

同时摄像头也能够识别到路边障碍物以及施工场所等环境,并做自主避障处理,让车辆转向隔壁车道行驶。而且系统会提前做好距离判断,整个过程比较自然。

总结而言,ANP功能就像是一位拥有丰富驾龄的老司机。
 

紧接着在去年8月,百度正式上线了“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目前其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沧州、重庆六个地区开放常态化运营,服务覆盖面积超600平方公里。目前测试总里程超过2100万公里。

仅仅一个季度就收获11.5万次的乘车服务,这也让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提供商。
 
同时,李彦宏还表示2025年希望将服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
 
可以说,百度Apollo已经从技术验证阶段进入到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
 

除了在商业端持续发力,百度也在积极布局乘用端。2021年3月2日,旗下的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对于集度汽车,百度会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部投放其中。
 
而在2021年12月23日,集度汽车有限公司还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方法及自动驾驶系统及自动驾驶汽车”专利。专利摘要显示,该发明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和传感器模块成本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必须由智能驾驶和智能道路相辅相成,因为其要长期面对行人、有人车,无人车等各种道路上的目标混杂移动的局面。
 

同时也需要一个类似于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像优化手机通讯效率一样,不断提升交通的效率和可靠性。而百度现在就是想成为这样的角色。


或许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会觉得5年之内取消限购和限行,10年之内解决拥堵问题不现实。
 
就好比你和几十年前的人说,汽车可以不用人驾驶就能自己开,他们肯定也会说荒谬之极。
 
但现在不就成为事实了吗?
 
最后教授想说,你可以不相信李彦宏,或者百度能做到这些,但要相信升级程度远超你我想象的智能化有能力做到这一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