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读晏殊《玉楼春·春恨》,不知人生愁苦,读了反而更苦

 qiangk4kzk8us4 2022-02-01

《玉楼春·春恨》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很难想象,这首闺怨情诗竟然是出自晏殊之手,可见富贵之人也有自己的哀愁。

世人常说,没有人一生都会一帆风顺,总会有沟沟坎坎,但对晏殊而言,这句话似乎不成立。他的顺遂,甚至都有些遭人嫉妒。

晏殊是一个“天才”,5岁便可作诗,14岁中了举人,开始陪太子赵祯读书,并且也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之后一路升官。

乾兴元年,真宗驾崩,赵祯即位,这下晏殊就更得重视,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刘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晏殊这一生唯一的小风浪,就是因反对给宠臣张耆升官,而得罪了太后,最后被贬了官,不过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再次得到朝廷征召,一路辅佐仁宗,最终做了宰相。

并且,晏殊的人际关系也很让人羡慕,王安之、范仲淹皆是他的门生,欧阳修得到过他的支持与指点,儿子是“婉约派”著名词人晏几道,他去世的时候,皇帝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所以真的不敢让人相信,就是这样一个风光无限的人,却能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惜春伤秋的词句。

就像这首《玉楼春》,短短几句,就把一个人的相思之苦挥洒得淋漓尽致,尤其那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更是百转千回。

所以晏殊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没有谁会活得比较容易,心中皆有不为人知的愁苦。

许是高处不胜寒,就像凯撒大帝端倪天下,发现自己再也没有对手时的孤独感;

许是感叹年华容易逝,青春不复来;

亦或者是,文人的内心多情而又柔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色列著名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也曾阐述过这样的道理,他说人的幸福感通常都是很短暂的,快乐尤其难以获得,你在低谷时,有低处的烦恼,因为不如意的人很多,反而比较容易接受。而站在高处的人,他们的忧愁等级自然也会提高,令他们烦心的事,可能是底层人不理解的,但却同样是无法轻易解除的。

比如几十年前,我们还在为温饱问题而担忧,那时候也没听说谁得抑郁症,但是现在,生活好了,也没有了战争,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鸡鱼蛋肉,可是人的精神并不没有因此而感到富足。

所以了解晏殊的生平,再去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他的诗词,我们或许就能知道,人就是为烦恼而生,千千世界,总有让你意难平的地方。

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态,坦然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波澜,不跟自己较劲。有时候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真是非常实在的名言警句,比起生死,一切都只是擦伤,不开心的时候就好好放松一下,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不谈过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