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之秘——易筋易骨易髓

 zhangshiwei66 2022-02-01

2022-02-01 16:42

文章图片1

第一步:易筋(筋膜)

易筋之法的训练是在三体式站桩求整的相对静止中获取的,全身放松而让筋膜棚起,在间架配备得当后,全身之筋膜绷拉而起(用手触摸即可感知),要求是沉肩撑肘,头顶项竖,即可把颈筋绷起。臀部下坐,躯干正直,会使脊柱两侧之竖脊肌的筋膜上下对拉,涨腕撑指的要领则使小臂内侧之筋膜腾起,十指抓地,双膝撑拔可使小腿及脚面筋膜腾起,这样浑身之筋膜在肌肉放长运动的牵引下,全处于绷拉状态,由于骨架整体均衡的支撑,关节之间的间隙会加大,从而促进肌肉,筋膜的伸长度,使肌肉纤维,筋膜在运动中获得精壮的成长,坚持日久而能“筋长力大”。习者可自身检验,如果全身肌肉筋膜均成拉伸状态,让自身如一弹簧整体均会产生压缩和反弹,让旁人用力推搡,越用力反弹力越大越强。从而证明出间架配备和质量是否过关。这种感觉的初期由于筋膜受力而极其劳累酸痛难支,需要坚持和身体放松非常辛苦,但是这一阶段又是最长功夫的阶段,故必须忍耐苦耗,待运动量能够适应后。可以经常和同伴互相用力对抗训练,从而深入了解肌肉运动的效果,事实上肌肉的拉伸运动并不能完全使筋获得最大拉伸量,只有骨骼角度支撑达到了最合理的定位,就是要正确站三体式桩,让师父不断的调整站桩,才能使筋膜的拉伸达到极限,而筋膜挑起之状态,谓之“遍体筋撑弹簧似”,筋膜的极限拉伸又可促使肌肉纤维获得更大的拉伸长度。筋膜与肌肉共同放长后,由于人体内的后天残余拙力的作用,肌肉的某些部位如三角肌,肱二头肌,胸大肌,斜方肌都会产生一定的僵紧状态,这些部位的肌肉紧张会束缚人体肌肉的长度拉伸,并且极易引起其他肌肉的紧张和横隔肌的发紧,所以必须认识到,肌肉的放长和筋膜的腾起应该是同步的。因而当筋膜腾起后,用意识去引导肌肉的放松,使肌肉不再发紧。保持此状态后,再去调动筋膜拉量与肌肉的拉伸。因为肌肉的放松拉长能使筋膜的弹性加大,否则,虽然筋膜会被腾起,但是缺乏弹性,尤其是关节由于肌肉的紧张会失去枢纽的运转灵活。必须从松中拉紧、紧中放松的拉长,收缩中获得动能及势能的转化。

文章图片2

第二步:易骨

易骨之法是继易筋之后由肌肉表层深入骨骼的训练方法。当肌肉的拉伸长度和筋膜的生理放长均已达到生理极限后,由于人体的构造放松与脊椎在放长拉伸状态下松驰下来,而且由于长期的桩功训练,人体的肌肉运动总是随式造就了肌肉与骨骼的摩擦动力。从而使骨骼运动成为间架支撑,发力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肌肉是运动的动力源,当肌肉放长后松驰下来,其对骨骼的制约作用相对减小,由于肌肉的放松,又是在螺旋中运动的,势必形成肌肉与骨骼的配合而增强。我们观察老虎、猫等动物,其运动形式是以关节为枢纽的螺旋方式趋动骨架一体,而肌肉放长就象一件衣服挂在身体上,当我们去撕摸它的身体并揉搓时会发现猫的皮肤肌肉十分松软,可以与骨骼产生相对位移,而如果抓住猫的背部并用力打它一下,猫会疼痛欲跑,这时明显的感觉猫的骨骼在动,因为它的皮肉是被抓住固定的,这就是骨肉分离。

修炼易骨之法重在桩功中体现。在站桩中各部位要领调调整以后,肌肉因为不受任何外力保持极松的状态接收地心引力。同时胸部,腹部,大腿,小腿以及全身被重力吸引而使肌肉搭在骨头上,但是骨架又必须为了维持桩形而与肌肉下坠形成相反的上拔运动。由此整体的肌肉下坠与骨架上拔形成相互平均的矛盾力,尤其关键的是利用脊柱向后向上的靠拔来维持间架的支撑与地心重力相抗效果,骨架支撑,松沉站桩体现则是易骨的入门基础。

文章图片3

第三部:易髓

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使筋膜延长增厚,骨骼密质增厚,骨变粗大,而骨面肌肉松软下垂,其骨小梁根据张力和压力的变化更加整齐和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气血精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的结果。随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在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传统形意拳的易骨之法就是利用整体骨架的三体式站桩修炼,建立一种在关节螺旋运动中的整体骨架运动,从而形成用身体打人的强劲的爆发功能。随着骨肉的脱离,骨骼就能够不受肌肉的束缚而形成整体的运动形式。由于骨骼不受肌肉的动力牵引,将会进行各种动态模式,从而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和贮藏营养。人体骨髓功能的改变会使人体的生理功能获得极大的改善,就会具备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的身体素质,这就是形意拳三体式站桩训练易于常人的易髓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