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三大创新升级

 昵称71217366 2022-02-01

从1983年开始,陪伴我们40届的春晚,早已经成为海内外亿万华人家庭每年必看的“年俗”,成为了联接中华民族情感不可或缺的纽带。每年春晚节目的创新,也会引来社会各界热烈的讨论和品评。纵观今年的春晚,不光以各种新颖别致的文艺精品在欢乐吉祥的氛围中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了一台“欢笑、优美、惊艳、泪目”的春节文化大餐,更在节目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上全面提升,为新时代文艺晚会的创新树立了新的典范。

记录中国故事,唱响时代强音

今年春晚以“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中国年里的欢乐颂”为主旨,结合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冬奥盛会、中国航天等重大主题,设置了多个与全民关注的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的环节。例如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四天后即将开幕之际,春晚推出了“冬奥特别设计”,中西方元素融合的交响乐作品《冰雪闪亮中国年》奏出喜迎冬奥的音符,观众跟随冰墩墩、雪容融的脚步走进赛场,一睹冰雪运动员的风采,廖昌永、李玟携手共唱《点亮梦》,点燃了观众的冬奥热情。

过去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5次发射任务,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空间站,除了“天和”遨游星辰,中华儿女还见证了“祝融”探火、“羲和”逐日等激动人心的时刻。少儿舞蹈《星星梦》以童真梦幻的方式,展现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美好愿景,表演最后,王亚平女儿的一句“给我摘星星回来”,用小家的团圆心愿打破了观众与太空之间的时空隔阂。

春晚还用一系列歌唱节目歌颂了祖国历经时代变迁与发展的大好河山,传递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从港珠澳大桥到绵延不绝的高铁,从无人驾驶汽车到中国天眼,歌唱艺术家张也、吕继宏演唱的《我们的时代》尽显中国在基础建设、科技发展、生活品质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展现了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是祖国的牵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两岸四地歌手陈坤、萧敬腾、王嘉尔、彭永琛合作的《黄河 长江》将中华儿女携手向前,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真挚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为了更好地反映全中国人民的时代风采,消弭不同年代、不同辈分之间的隔阂,春晚邀请了不同年龄层的表演嘉宾,展现各有特色的表演风格。开篇的点题之作、歌舞表演《时代感》就是其中的代表,复古“上头”的舞曲风格能够获得老一辈观众的喜爱,有号召力的演唱者可以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力,而歌词则寄托了不同年龄对时代感的定义——是健康生活每一天,是幸福晒在朋友圈,是心中一团梦的火焰。

2021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春晚用一系列充满时代感的节目,记录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激励中华儿女继续拼搏奋斗,不负时代打造的广阔舞台。

观照现实生活,聚焦社会话题

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一年一度的春晚不止是一档普通的联欢晚会,它还带有强烈的社会性,将过去一年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所关注、探讨的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提炼出来,经过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在舞台上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亿万观众。

2022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语言类节目中。比如由孙涛、王雷、颖儿等演出的小品《父与子》,聚焦创业、生育、代际沟通等当下年轻人最常面临的问题。王雷扮演的儿子放弃了父亲孙涛安排的稳定工作,选择自主创业来寻找“幸福感”,这是如今许多青年一代独立自由、不愿受束缚的表现。而作品中儿子常用“嗯”“可”“呵呵”等来敷衍回复父亲信息的做法,也戳中了不少观众的心,引导人们对自己与长辈的沟通方式进行审视与反思。

沈腾和马丽这对黄金搭档领衔的小品《还不还》,一如既往的取材于日常生活,艾伦常远以朋友之名借给“老赖”沈腾的钱总是要不回来,两人反而还因为难以开口不断往里搭钱,这个极具真实感的故事引发了诸多观众的共鸣,在搞笑的同时深入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帮助观众正确对待友情、信用与金钱之间的关系。

在医护工作者仍在为防控疫情奋战的当下,春晚以小品《休息区的故事》来致敬医护工作者,紧贴社会现状,展露这些平凡人背后的伟大。在作品中,同为医护人员的郭冬临、韩云云夫妻俩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办婚礼,没时间休婚假,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甚至连说梦话都是在工作。《休息区的故事》放大了这些抗疫一线英雄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弘扬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壮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贾玲、张小斐等表演的小品《喜上加喜》,贾冰、沙溢等的小品《发红包》,也都浓缩了婆媳关系、人际沟通等社会性话题。春晚节目对喜剧元素与现实内容的结合,在为观众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教化作用。

创新表达方式,彰显中华文化

今年春晚的另一大亮点在于音乐短剧、景观太极、创意音舞诗画和原生态情景表演等融合创新类节目大放异彩,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在满足新时代审美品味的同时彰显中华文化底蕴。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中华优秀传统书画文化作为切入点,用国风舞蹈的方式“绘”出了北宋画家王希孟名作《千里江山图》,表演中,女子群舞“青绿”仿佛化作画中层峦叠嶂的山峰,舞出了美轮美奂的大好山河。同时,通过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技术手段,配合舞蹈的呈现,呈现了古老书画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展现出作品追寻中华文明根脉的意义。

戏曲节目《生生不息梨园情》荟集了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多剧种经典名段,让观众在各路名家的手眼身法、唱念做打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表演者既有“10后”的戏曲萌娃,也有年纪超过七旬的老艺术家,几代人同台更突显出传统戏曲文化戏韵悠长,薪火相传的特色。

武术短剧《乳虎啸春》以幼虎习武晨练、跋山涉水、智取行侠为叙事线索,把剧情融入武术表演之中,6分钟的节目里面集纳了少林童子功、猴棍、象形拳、空中抛人等武术元素,展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也通过讲述调皮捣蛋的幼虎,历经挫折最终完成任务的励志故事,将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焕新表达。

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采用电影化拍摄手法,将舞蹈表演、剧情演绎等融入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之中,画中,十多位江南女子在烟雨中行走,遇见了濮存昕、冯远征、李立群等演员艺所们饰演的樵夫、渔夫、读书人等,呈现出一幅时空穿梭、古今辉映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美感体验,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意舞蹈《金面》从三星堆文明中汲取灵感,将威严的青铜大立人像、神秘的青铜面具等重要出土文物与双人舞蹈相融合,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诗意的浪漫爱情故事,通过CG设计制作+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带观众穿越历史长河,游览数千年前的古蜀国,“沉浸式”感受三星堆文化。

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以湖北省级非遗项目石工号子《恩施抬工号子》、陕北民歌《黄河艄公谣》、鄂温克童谣《敖鲁古雅》、畲族民歌《采茶歌》、白族大本曲《心肝票》构成,用歌声与自然的对话,展现民族文化之美,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文明最质朴的情感。

在国潮澎湃的文化背景下,总台春晚在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观众需求的基础上,在传统文化、中国故事中深入挖掘,营造欢乐吉祥氛围的同时,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我国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为观众送上了一场弘扬充满中国味道的视听盛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公布的数据,截至1月31日24时,2022年春晚电视端直播平均收视率达21.93%。新媒体直点播用户触达49.32亿次,相对去年增加明显。首次推出的竖屏看春晚累计观看人次2亿,竖屏用户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50%,总点赞数3.6亿。出色的传播成绩背后在于《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切实地做到了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的深度挖掘,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用创新表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展现社会关怀,唱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也因此获得了海内外亿万华人观众的追捧和赞誉。

(图片来自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官方微博,版权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