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内四经证真 小结及“昆仑”问题的完善

 123xyz123 2022-02-01

海内四经证真完稿,现绘制以下示意图。再与此前发布的海外四经古国分布示意图进行对比,会发现“海内四经”的四至或称四陬、四个角,较“海外四经”扩大不少,符合时代越早,认知范围越小的认识规律。

东南角:(海外)江苏连云港——(海内)浙江绍兴会稽山、温州、福州;

西南角:(海外)河南洛阳、焦作夹河两岸——(海内)四川四姑娘山;

西北角:(海外)或经陕北榆林至辽东湾——(海内)青海疏勒南山或至河套;

东北角:(海外)山东烟台青岛一带的莱州湾——(海内)朝鲜半岛西北部。

其中海内四经还有不少离散的地理对象未计在内,最远的已达帕米尔高原以南,阿尔泰山脉一带,东北长白山-完达山以远。显而易见,海内四经的范围远远大于海外四经。

文章图片1

海内四经 示意图 比例尺所限,很多重要地理对象并未标明

文章图片2

海外四经古国分布示意图

最新修改:《山海经》与《穆天子传》等上古文献中的“昆仑”

昆仑,《说文解字》之后魏晋隋唐的人加上“山”写为“崑崙”以示其为山名。我们不妨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来探寻这个词的本义。古汉语双音节词比较少见,以单音节词居多。“昆仑”到底是一个双音节的单纯词还是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合成词,恐怕还难以轻易下结论。如果“昆仑”的本义指部族,则很可能是音译其自称,则为双音节单纯词。当然昆仑二字叠韵,可能类似翩跹、徜徉这样的双音节单纯词。如果是合成词的话,我们分别来看“昆”和“仑”二字在古汉语里的义项,据《康熙字典》总结历代字书,昆是同的意思,仑是叙的意思。又凡物之圜浑者曰昆仑,圜而未剖散者曰浑沦。

文章图片3

则昆仑的含义是连绵不断轮廓浑圆的山地,不是呈条带状的山脉,与今天地理学上“山原”的概念相合。山地地貌,最基本的元素是山峰,山峰连绵而成一线,则称“山脉”,多条山脉相互连续延伸,形成山系,而多条山脉聚集一处,中间也有一些较为低矮平坦之处,总体上形成向四面八方延伸面积广大的山原,由于顶上多山脉而不平,故而与高原有别。所以“昆仑”一名,与“轮廓浑圆的山原”的特征是极其符合的。

文章图片4

《穆天子传》里的昆仑概念的三个层面:广义上指祁连山原, “昆仑之阿”、“昆仑之丘”都在其范围内,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2-300千米,包含山脉数十条,山峰数百座,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跨今甘肃青海两省。中义上指疏勒南山山脉,主体在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即《穆天子传》所言“河首”所“襄”,也是《山海经》所言包括赤水、河水、洋水、黑水、青水、弱水的众水之源。狭义上即指山峰的昆仑则为疏勒南山主峰海拔5808米的岗则吾结即团结峰,即《山海经》所谓“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其南有哈拉湖,即《山海经》所言“深三百仞”的“昆仑南渊”。

文章图片5

昆仑及南渊

《山海经》里的“昆仑”系列概念

至于《山海经》里关于昆仑的问题,显然要复杂得多,大概除了指西北的昆仑之外,最初应指山东中部的泰沂山地,可能还有他指,但凡高峻连绵的大山,都被称为“昆仑”,与《尔雅》所说的“三成为昆仑丘”的概念基本一致,以下为《山海经》书中所言及昆仑、昆仑山、昆仑虚、昆仑之虚、昆仑之丘等昆仑系列概念的相关内容——

1,《西次三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䍃)崖……

【按,此钟山即今甘肃张掖大黄山,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焉支山、胭脂山。昆仑为中义,即疏勒南山,昆仑之阳即今青海德令哈一带,其部族名称即《禹贡 雍州》之“昆仑”,该部族首领名葆江,其他文献亦作祖江。钦䲹,今甘肃张掖一带武装力量之首领,如《庄子 大宗师》所言,其人因“得道”而攻袭昆仑杀葆江,受戮于黄帝。详见前文“山经”部分。】

2,《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按,详见前文西次三经,槐江之山即今酒泉市南的祁连山峰,历史上亦称酒泉南山。昆仑即疏勒南山。】

3,《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杅。是多怪鸟兽。

【按,此昆仑之丘即疏勒南山,丘非本义,为引申义。不同于《穆天子传》之本义即大斗拔谷。详见前文。】

4,《北山经》:“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 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

【按:袁珂《山海经校注》即如此断句,照此理解,似说河原即“河源”即同《穆天子传》之“河首”。而本书认为断句应为“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意思是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到达黄河拐弯的东北角,即今内蒙古黄河东北角向南拐弯的地方,是河套平原。河原指河套平原而非黄河源头。因为根据上下文,这里是“北山经”的内容,而昆仑及黄河源头是在“西山”部分的,不可能在这里出现,所以说“河原”就是“河套平原”。】

文章图片6

敦薨之山非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战国》所标之天山,其实应为阴山

5,《海外南经》:岐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岐舌东,为虚四方。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按,此昆仑虚不指泰沂山地,如指泰沂山地,则与上下文矛盾。而是应指泰沂山地南部的四方形古海湾。详见前文该处。】

6,《海外北经》: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按,此昆仑可为广义即泰沂山地,亦可为中义即泰山山脉。详见前文该处。】

7,《海内西经》: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按,此流沙不是河流而是西北广大地区随风流动的沙漠。昆仑之虚即广义昆仑,指祁连山原。】

8,《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

文章图片7

【按,此节为楚人作者混淆了疏勒南山与下一节古蜀王开明帝三层祭坛(即三星堆)的缘故。开明兽为看图说话的误解,开明为三星堆古蜀王,身披虎皮。九首皆人面,即《华阳国志 蜀志》所云之九代古蜀王。疏勒南山主峰岗则吾结为海拔5808米的雪山,攀登难度极大,当时只有仁羿一人登顶成功,何以会有建筑?显然是混淆了雪山与三星堆祭台这两个昆仑。详见前文该处。】

9,《海内西经》: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于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按,此一节指广汉三星堆古蜀王开明帝盛大的祭祀仪式。昆仑即仿昆仑三成之形建造的三层古祭坛,此祭坛本来遗留至现代,平整土地时被夷为平地,笔者颇疑三星堆之名即来自此三层古祭坛。本书将此节调整至“海内南经”,详见前文该处。】

文章图片8

或为开明

文章图片9

青铜神树,开明昆仑祭坛的多种树木之一

10,《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在昆仑虚北。

【按,此条应归入“海内西经”,详见前文该处。西王母之邦位置在罗布泊北滨,在昆仑虚即疏勒南山西北。】

文章图片10

小河公主:即朝觐过夏桀且愤而折胜之西王母

11,《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按,此昆仑指狭义的山东昆仑,即泰山主峰玉皇顶。众帝之台在今山东滨州邹平长白山北麓一带。详见前文“海外北经”、“海内北经”对应各处。】

12,《海内北经》:蟜,其为人虎文,胫有䏿……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

13,《海内北经》:昆仑虚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

【按,以上两条前后呼应。此昆仑虚指泰沂山地。详见前文。】

文章图片11

泰沂山地:山东昆仑

14,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㬇,在昆仑虚东南。……。

15,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

16,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按,以上三条在原书《海内东经》,应调整至《海内西经》,此两处之“昆仑虚”非疏勒南山山脉或其主峰岗则吾结,亦非广义所指的祁连山原。根据下文可知,此昆仑虚在大夏、西胡白玉山乃至流沙以西。应指汉代以来之“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一带。

此西胡白玉山即今所谓“昆仑山”,先秦其他文献多称为“昆山”。

而“在西胡西”之“昆仑山”,当指今喀喇昆仑山脉。详见前文该处。

17,《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按,此昆仑之丘为战国楚人甚至后人混淆了“丘”的涵义,因而也混淆了昆仑之丘的概念。“山经”部分西王母所处为玉山而非昆仑。】

18,《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

【按,此昆仑为广义或中义的山东昆仑,即泰沂山地或泰山山脉。详见“海外北经”、“海内北经”等相关前文各处。】

文章图片12

——以上有关“昆仑”系列概念的18条内容,

其中指西北高山的有:1234781014151617

其中第9条指三星堆古蜀王开明帝仿昆仑三成之形而建造的三层祭台,亦称昆仑;

其中指山东中部泰沂山地甚至泰山的有:5611121318

《山海经》中的“昆仑”、“昆仑虚”所指不一。

“昆仑”最初指泰、鲁、沂、蒙四条山脉组成的泰沂山地,因为高峻广大,被称为“昆仑”。 结合《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华北平原的成长》提供的4200年前海岸线及大陆轮廓,《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此“昆仑虚”或指山东昆仑即泰沂山地南部当时独缺一块的地方,在今临沂郯城直至鲁苏交界处一带,当时因为地势较低,海水侵入,形状四方。东南仅留一个岬角,即昆仑虚东的寿华之野,其地发现有临沭北沟头等龙山文化遗址。而昆仑虚以西的“岐舌国”笔者认为应即临沂兰陵(苍山)境内的某龙山文化遗址。当时“昆仑虚”正是处在此二国之间的侵入昆仑(泰沂山地)的这片海域。后来西北地区的祁连山地以及其它地区的形状类似的山地,在《山海经》其它部分也被称为“昆仑”。

文章图片13

昆仑虚清晰可见

文章图片14

多次修改,可能还要再改。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山经”、 “大荒四经”部分的昆仑系列概念,除了“大荒北经”第18条指泰沂山地之外,其余都是指西北高山。或为中义上的疏勒南山山脉,或为狭义上的山峰冈则吾结(团结峰),或指葱岭、喀喇昆仑山。

第二,“海外北经”即第5、6条的“昆仑”,指山东泰沂山地;第5条的“昆仑虚”,指泰沂山地南部当时的古海湾,可见该“虚”为“缺”的涵义。第11条的昆仑则特指泰山,因为“海外四经”都将众帝之台的方位表述为昆仑之北。而第11条说东北,比照方位可知此“昆仑”单指泰山。而“海内北经”即第12、13条的“昆仑虚”则指山东泰沂山地,显然是对“海外北经”“昆仑虚”本义的错误衍生。原书又将此两节混入西北昆仑一段文中,这显然是汉代刘歆校书时候的错误编排导致的。

第三,除了第9条为喻义外,“山经”、“大荒西经”与“海外四经”、“海内四

经”、“大荒北经”对比:

“昆仑”所指不同,前者在西北,后者在山东。

“昆仑虚”所指亦不同,前者与昆仑等系列概念完全等同,后者指山东泰沂山地或其南部的四方形古海湾。

第四,昆仑(之)丘,《山海经》与《穆天子传》所指不同。《山海经》中完全等

同于高山昆仑,《穆天子传》中为昆仑(祁连山原)的一段垭口,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斗拔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