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正爱民的汝南明代官吏——孔闻德

 gudian386 2022-02-01

作者 孔祥涛

据《孔子世家谱》记载,明代洪武年间,孔子五十六代孙孔希祥自河南宁陵迁居汝南,至今已传承25代,经历了600多年。历代人才辈出,出现一些官宦和知识分子,为官者多是推行仁政、秉承孔子教导,清廉为民。知识分子多是研究学问,从事教育工作者居多。据《汝宁府志》《汝阳县志》和《孔子世家谱》记载,明、清时期,汝南孔子后裔在历次科举考试中,共考中进士5人,举人7人。有府、县庠生42人,廪生13人,增生9人,贡生7人,监生1人,太学生19人,奉祀生19人。其中孔闻德就是汝南孔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

孔闻德是孔子第六十二代孙,也是汝南孔氏始祖孔希祥的第七世孙。官名唯德,字恒夫,号一斋。孔闻德幼时聪颖,过目成诵,在府学读书时,深受老师的器重。明代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孔闻德考中癸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八十一名进士。起初授职于南京刑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内的处级干部,为正六品官员。后升任刑部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内的司局级干部,为正五品官衔。任职期间,孔闻德办事公正、光明磊落,为人诚实,为民解忧,深得忠臣和老百姓的拥护及爱戴。

嘉靖四十年(1561年),孔闻德由刑部郎中调到福建泉州任知府。从元末至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不断,倭寇的重心后来移到福建,“北自福宁,南及漳州、泉州,沿海千里,尽为贼窟”。孔闻德在任泉州知府时,正值倭寇猖獗,经常侵犯边境。孔闻德组织地方官员和乡民抗击倭寇,动员沿海各县建造大量海船,同时设置卫所、水寨,构筑海防体系,抵御倭寇骚扰。此时,上司借机以增加军饷为名,征收百姓赋税,不论富人、穷人,一律暴征,乡民苦不堪言。孔闻德对此抗征,因此获罪,被调任山西潞安府知府。

在潞安任职一年余,因办事公允,得罪了当地豪绅,遭受谗言,后被调任江浙盐运副使,又调到夔州任职。孔闻德在任时,王忠叛乱,他擒获巨寇王忠,只惩处其一人,其余党不予追究,遣散回家做良民。监察御史巡察后得知孔闻德政绩卓著,上报朝廷准备大用。孔闻德思念双亲,决意请归乡里,将二老送终。

嘉靖庚辰年,孔闻德重新被朝廷重用,起补莱州,对乡民减去不公平的劳役赋税,士民十分感激。被升任山东布政司参政,正三品,后因得罪贪官罗寒,遭到罗寒的中伤陷害。随辞职归家,闭门教子,卒年七十三岁。

孔闻德不但在刑部任职,而且任多个地方要员。由于他为人正直耿介,体恤黎民,似乎官场并不得意,最后“慨然致政,归闭门课”。去世后葬于城汝河北岸,入乡贤祠。清康熙二十九年《汝阳县志》卷二(冢墓)记载:“参政孔闻德墓,城北三里。”在汝南城内建有孔闻德的功德牌坊:“赦封坊”,其功名载入《汝宁府志》《汝阳县志》。

另外,孔闻德尊师感恩的故事至今被后人津津乐道。

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明嘉靖二十年,晋江人蔡黄卷任睢州训导,后来调任汝阳教谕,曾做过孔闻德的老师,他以高尚的德行化育民风,用“孝亲、敬长、忠信、笃敬”启迪士人,以公道正直闻名于世。

蔡黄卷所识拔的学生孔闻德任泉州知府,那时蔡黄卷已退休在家,并不去攀附关系。后来孔闻德带着一班同僚上门来拜见,看到他家待客只有两把破竹椅,其他官员只好蹲坐在小板凳上。孔惟德心中对这位老师更加钦敬,经常上门来请安,见其生活清苦,几次问他可有什么要求。蔡黄卷只是嘱咐:“愿公爱民。”

有一年,倭寇骚扰沿海,攻陷永宁卫城,守城兵将难以抵挡,知府追究指挥官失城之罪。蔡黄卷深知敌众我寡,势不可挡,情有可原,便出面向知府孔闻德求情。孔闻德通过向老师蔡黄卷了解实情后,免去了一位因为永宁城失陷贼手而遭牵涉的当地指挥使的死刑。此事被《晋江县志》和《江南通志》所记录。

2021年12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