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我说,张艺谋这本《狙击手》比《水门桥》更好看

 观潮h61qruk8lj 2022-02-02

昨天聊《水门桥》,我可一点都没剧透。但是今天给你提个醒,《狙击手》我们通篇都在剧透。

《狙击手》的排片场次非常少,我估计都不怎么有人看,所以剧透也无妨,看了影评多少能弥补你没看的缺憾。

《狙击手》没有《水门桥》那么大的排片量,也是意料之中。因为电影很短,一个半小时,选的题材很窄,就是一个狙击班和美军一个狙击小分队之间的较量。

但是我觉得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过的拍志愿军的影片里最好的,不是说电影的结构最好,也不是说镜头最好,而是这次把一件事给讲清楚了,那就是我们到底是怎么打赢的。

作为分到五班的天才狙击手,而且是有文化的高中生大永,他也问过班长,敌人有最好的枪,有望远镜,瞄准镜,各种子弹,测距仪,通话机,随时可以呼叫远程飞机炮火支援,而我们,只有一杆射程很短的普通步枪。

我们甚至一个班只有一个望远镜,想要定位敌人,要靠勺子,你没听错,靠勺子在雪地上的反光。

老谋子在这里的处理非常的抒情,班长说,谁说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还有我,我们还有你。

我发现很有意思,两拨狙击高手对决,美军死人就如同死掉一个数字,而我们,每次都抒情,催人泪下,影院里哭的稀里哗啦。

我可能是少数没有哭的,没哭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我被精彩的叙事,真实的还原战争本身,吸引了注意力。我在仔细的看电影,过于投入,反而把哭戏忽略了。

如果撇开所有的哭戏,剧情是这样的。

我方有个侦察兵,被美军抓了,他们不晓得他身上有情报,但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他的照片。

照片中还有一个人,就是传奇狙击手,五班班长刘文武。

美军一个特种狙击手小分队,想要活捉刘文武,这样就可以上纽约时报的头条,成为名人,有很多money好赚。

这个想法很美式。你去看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系列都是这个路数,你玩大航海时代的游戏也是如此,美国人以为这个世界是个未知地图,做到任何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都可以声名鹊起。

那么他们怎么做的呢?他们摆了一个阵,把受伤的侦察兵放在雪地上,自己躲在后面的阵地中诱使五班来救。

他们的想法很武侠,觉得从报纸上的图片看,侦察兵和五班长关系很好,是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有可能诱使刘文武上钩。

刘文武确实上钩了,带着五班来救,但不是兄弟义气,而是连长恰好派他行动,并且下了死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个侦察兵无论如何给我救回来。

第一轮,五班中了埋伏,上去就抬人,人没抬回来,去的人只活着回来了两个。

刘文武知道中了埋伏,敌人这是围点打援,于是也布了一个坑,让对方钻。

他让两个手下在一头佯装挖坑,引对方来袭,然后自己在另一头布下狙击手,敌人一射击就暴露了,一暴露就被我们击毙。

但敌人也不是吃素的,人家直接拿重武器轰,把我们佯装挖土的俩人给轰没了。

这就是全场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新兵蛋子天才高中生狙击手问班长,敌人武器那么多,我们拿什么打?

班长嘴里所谓的有我还有你,本质上并不是勇气,而是智慧。

我们拿什么打?我们拿智慧跟敌人打。

其中有一个套子刘文武给敌方布置的很有意思,他和天才新兵蛋子大永商量好,让大永守在阵地的一头,然后自己跑去另一头。

刘文武开始射击,每射击一次,滚一段,对方的狙击手也习惯了,被他带节奏了。他射击的时候,人家就躲回去装子弹,他滚的时候人家就射击,双方好像跳芭蕾一样,进入同频了。

这时候他滚着滚着就滚到了新兵大永的身边,敌人还以为每一次对方射击后,就是自己射击的时间窗口,习惯了嘛。

结果这次对方阵地上飞过来两颗子弹,一颗来自大永,一颗来自班长。他躲过了第一颗子弹,然后伸出头正要射击,被第二颗打的脑袋开花。

这种双方你来我往,高手相交,彼此下套的过程是此起彼伏,贯穿整部影片。

打到最后,班长忽然想明白一件事,他想明白敌人不是想要杀他,而是想要活捉他。

理由很简单,对方有制空权,如果人家真的想要杀他们,就会呼叫轰炸,但是没有,既没有炮火也没有空袭。

于是他大胆做出决定,同意对方一换一的要求,用自己来换取那个躺在地上的侦察兵。

这帮美国狙击手不明所以,以为他是顾念兄弟情,因为从以往的资料来看,班长每次负伤都是因为救人。

但实际上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情报。

班长为什么要换呢?

因为情报,他知道,连长让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这个侦察兵回来是因为他身上有情报。

话说这个地方处理的真的是非常好,这里明明可以有各种发挥的余地,你可以解读为兄弟情,战友情,都没有。

老谋子用了一种非常冷,但是非常真实的解读方式。

侦察兵是大永从小到大的同学,他都愿意自己冒死去救他,但是不愿意让班长冒险去救,为什么?

因为他有脑子,他说了,班长这种狙击手能抵一个连。用一个换一个人,他不乐意,哪怕是自己视之为亲人的人。

班长为什么愿意换?他也没有任何煽情或者讲大道理,而是告诉大永,那个侦察兵身上有情报,抵得上一个师,一个军,就算自己是狙击兵王,拿一个连换一个军,值了,所以舍身赴死。

人才,真的都是人才。任何一个人拿到今天来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电影是在描述战争,如果换到今天,用来展现期货高手之间的生死对决,真的是场景换一下,武器换一下,故事都不用换的。

太真实了,这世上最残酷的,高手之间的交锋,骨子里是一样的原理。

回到剧情,班长人狠话不多,决定了就去干。立马在自己身上捆满炸弹,去换人。当然过程中美军耍诈,打死了我们救援侦察兵的人,其实我们也耍诈,班长没有打算真投降,而是跳进对方阵地,拉响炸药,本来就打算好同归于尽,只是后来只炸死了对方一个狙击手。

这时候对方剩了两个狙击手,我方只剩一个人,就是那个天才新兵,大永。

然后我不剧透细节了,最后的结局之战非常精彩。

大永布了一系列的坑,杀光了两个美国狙击手,还拿回了情报。

他最后拿走了那张报纸上的照片,对着美国狙击队长的尸体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是班长教出来的,你终归还是输给了他。

这个结局很有深意,为什么五班的幸存者是个年轻人?是个新兵?其实《水门桥》七连的幸存者也是一个新兵。

这就是告诉你胜利的关键在于后继有人,我们后继有人。我让你看看我们的年轻人,希望在我,胜利在我。

希望永远在新人身上,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香港电影市场与内陆电影市场。

你明显会发现前者真的没落了虽然我们小时候看起来它群星璀璨。有读者让我评价王晶新拍的倚天,他跟我说,真的是金庸去世了,导演没压力了,乱改一通。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看到了,但不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问题是王晶的新倚天虽然全是大牌但一个比一个老,你看张无忌那一脸的褶子,港星真的是没有能打的新人了。所以这个电影市场注定不如内陆电影市场有前途。

换句话说,其实任何PK到最后比的都是后人,张三丰活到120岁,最让他开心的就是张无忌人才出众。前人总是会死的,即便不战死,活的像张三丰那么长,最后为了什么?活着还不是为了培养年轻人。

这就是为啥电影院里哭的稀里哗啦,新兵蛋子大永特别喜欢抹眼泪,但是我觉得并不伤心。

因为我看懂了,班长告诉大永,有我在,有你在,就是这意思。

我们的事业永远在,我不在了你也在,我做不完的事情你会替我做完,我赢不回的场子你会替我找回。

那又有什么遗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