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2-02

小说文本阅读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结构依靠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有:

(1)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的作用: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⑥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⑦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⑧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分析作品结构

1、文段作用

开头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小说);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首尾呼应。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到……,层层深入);前后照应

结尾段: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戛然而止,回味深长。

标题:(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

2、 引用(穿插性材料)作用

1)印证……的观点(表现……的内容);(2)与……形成对比或衬托(正衬、反衬);

(3) 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文学色彩;(4)多角度丰富文章内容.

3、分析句段作用型

1)内容上:主要看这句(段)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的意图等。

(2) 结构上:引起下文,过渡,铺垫,照应,点明(或深化)主旨,总结等。

4、布局谋篇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设置悬念;一波三折;主次(详略得当)

5、 选取、安排素材

取材作用:凸显主题,拓展主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以小见大;线索

安排材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按观察点的变换;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按作者所见所闻、所感为行文线索;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三、概括段(层)意、主题

1、 题目解读法;分析首尾法;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联系背景法

2、 概括模式: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描写),表现了……的思想感情(赞美或批判……)

三、体会句子含义

1、 句子含义的类型

表层含义:字面意思

语境含义:在句中的临时意义,往往指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

深层含义:句外意义,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反语、双关、婉曲)

2、 理解、体会角度

1)关键词语;(2)分析修辞:还原为没有使用修辞的意思明白的句子:比喻句找相似性,比拟句找形象性,借代句找相关性。(3)特殊位置;(4)文本主旨(段意、情感)、上下文、结构层次

3、 答题步骤

步骤:思想性(句子含义)——艺术性(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格式:①这句(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②表达了……的内容,达到了的作用(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用

四、鉴赏表达特色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语言表达

1、 表达方式

(1) 记叙:记叙详略、记叙人称、记叙方法

① 详略:详写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

② 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有时起到拟人化作用;指责的语气,面对面的质问。

第三人称: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③ 记叙方法:顺序:眉目清晰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平叙: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叙事(记叙)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表现在叙事的人称和方式两个方面。

叙事技巧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人 称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

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方 式

顺 叙

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 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 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 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2)描写

景物描写:方法:①修辞角度②写景角度: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③调动视、听、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④表现手法:三结合:动静结合⑤正侧面结合⑥虚实结合 ⑦方位变换(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定景换点)⑧远近、高低、内外、点面结合⑨选取……的代表性事物来描写⑩细节描写、白描

作用①交待时间、季节、地点等,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表现景物的特点,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③暗示社会环境

④ 揭示(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⑤ 暗示作品主题。  以上为景物描写内容方面的作用

⑥ 动情节发展

⑦ 下文写……作铺垫。  以上为景物描写结构上的作用。

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

(4)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作用的答题角度和模式:

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人物描写:

描写手法①正面描写:语言、肖像、动作、神态、心理(1、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2、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3、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4、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阴狠毒辣,或心思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

②侧面描写: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③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⑤白描:使文章语言朴实,平中见奇,真实感人

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

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要看三方面:

①表现主题的作用。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②推进情节的作用。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③体现社会意义。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要看五方面:

①“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②“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要指明是怎样衬托的。

③“情节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④“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⑤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人物描写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描写”还有“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之别,小说与散文中都有,但高考不大涉及此类知识点。

3)议论: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4)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2、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解析

①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

②③④⑤⑥⑥⑦⑦⑧⑨⑩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对语言运用特色赏析的重要方面,分析修辞时一定要与品析、揣摩语言相结合

4、 语言表达

鉴赏语言角度:①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②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③辞格的选用: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④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五、常见题型反复记:

1.开头段作用:

内容上: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所写对象,交待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的叙写)③开篇点明题旨;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结构上:①设置悬念   ②埋下伏笔     ③照应后文(或结尾)   首尾呼应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强调……的内容

⑥欲扬先抑。使文章有起伏之势,突出强调……  

⑦若连续发问,兼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用问句开头: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⑧ 连续感叹,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⑨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

悬念式。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写景式。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1、 中间段作用

内容上:①本段内容(……对象+怎么样)   ②与前文或后文呼应、照应      

 ③形成对比,或反衬或正衬,突出强调了……的内容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如何承上?如何启下?)   ②为……作铺垫,埋下伏笔

③思路的转变(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2、 结尾段(内容、结构、特色结尾)作用

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②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③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④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⑤和文中……照应  ⑥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⑦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⑧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 线索的作用(小说)

 ①以……为线索,按照……的情节展开行文②聚拢各类人物,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缜密自然,前后照应,井然有序,平中见奇

5、表现手法:用典、衬托。渲染、烘托、象征、对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变换人称、联想、想象、类比

小结:情节(句段)作用题答题角度术语

(1)指向情节(结构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情节说明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

(2)指向人物(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3)指向主题(内容作用):点明或深化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