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雀高飞》--- 纪念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诞生一百五十周年(上)

 新用户37231774 2022-02-02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已经两年多了,迄今为止已有三亿七千多万多人被感染,五百六十余万人被夺去生命,不仅造成了无数家庭的不幸和伤痛,也使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人们出行和交往的自由也受到了种种限制。大家都渴望疫情能早日得到有效的控制,让生活尽快恢复正常,在牛年除夕和虎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这种期盼显得尤为迫切。

记得在20206月,当第一波新冠疫情在欧洲略有“好转”时,英国曾一度率先放松防疫的管控措施(Lockdown),这让当时的英国人“欢呼不已”。就在当月,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乐团之一﹑著名的英国莫扎特室内乐团(London Mozart Players简称:LMP)就与英国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电台Classic FM”合作,在伦敦举办了三场现场系列音乐会(LMP Live!)。由于当时仍然不允许大型集会,所有三场音乐会只能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现场直播。不过对于这个乐团来说,自那年313日因疫情管控被迫取消一切演出活动后,LMP的音乐家们已经三个月没有一起演出过了,这次能重新回到一起演出,也都兴奋不已,尽管他们彼此之间必须保持两米的距离,并且要全程配戴口罩。LMP的第一小提琴维多利亚·赛尔斯(Victoria Sayles, 1984-)说:"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看到我的朋友和同事,而是能在一起演奏音乐......太棒了!”另一位小提琴手也说:”即使我们戴着口罩,我们也会在它后面微笑!”第一场演出是在615日晚上7点,为了“庆贺”伦敦的韦斯特菲尔德(Westfield)购物中心恢复营业,演出就安排在该购物中心的中庭。演出节目包括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埃尔加(Edward Elgar, 1857-1934)和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 1840-1893)的作品。第二场演出是在74日,演出地点设在伦敦国圣公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的圣吉尔斯教堂(St Giles Cripplegate Church),演出节目包括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和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Williams, 1872-1958)的作品。第三场演出是在722日,演出地点是在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德学院(Mansfield College, Oxford演出节目是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的“四季”(The Four Seasons)。这三场音乐会是“Classic FM”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脸书直播” (Facebook Lives) 之一,覆盖面超过 一百万人,据说在十八小时内观看网络视频的观众峰值达到了三千多万人次。这三场音乐会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场音乐会中的由当年五十五岁的英国国宝级女小提琴家塔斯敏·丽特尔(Tasmin Little, 1965-)LMP的音乐家们合作演奏拉尔夫·沃恩-威廉斯的代表作《云雀高飞》(The Lark Ascending)。据说之所以选择这首作品有两个原因:一是纪念这首作品首演一百周年;二是“云雀”象征着自由和欢乐,“云雀高飞”寄托着人们对早日战胜新冠病毒,重获自由与欢乐的期盼,同时也是对那些被新冠病毒夺取生命的亡灵能在天国里重获自由与欢乐的祈望。一位小提琴家在听了丽特尔的演奏后这样写道:“我从心底里感谢你赐下这份礼物......我泪流满面,不仅作为一名小提琴家而被音乐和你的演奏所感动,而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我此前经历的伤痛都被它(音乐)愈合了。”

    我第一次听《云雀高飞》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是在电台中听到的,而且立刻被这首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作品吸引住了。可以说,正是这首作品,带我跨进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杰出的作曲大师拉尔夫·沃恩-威廉斯的音乐世界。自1920年这首《云雀高飞》正式问世以来,在英国,是最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之一。2011,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BBC Radio 4)让听众投票决定选择英国的荒岛唱片时,这部作品被高票选中【注:所谓选择荒岛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是指:假设你将要被一个人留在一个荒岛上,你最想带去的八张音乐唱片】。从2007年到2010年,这首作品连续四年英国古典音乐电台Classic FM年度曲榜”(Hall of Fame投票中被评为第一名,超过埃尔加的E小调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二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莫扎特A大调簧管协奏曲》(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和沃恩-威廉斯的另一首著名作品马斯·塔利斯主题幻想曲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紧接着从2014年到2017年又连续四年被评为第一名。

那么这首作品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呢?接下来就先聊聊“云雀”,再说说《云雀高飞》这首作品的来由,最后谈谈这首作品的魅力所在。

云雀(Skylark是一种鸣禽,属百灵科,雀形目,是百灵鸟的一种,所以有时也泛称它为“百灵鸟”。在我国,民间习惯称为“告天子”、“叫天子”、“朝天柱”、“天鹨(音:liù)”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别名中都有一个“天”字。代学者王圻(音:)(1530-1615)与其儿子王思义编撰的《三才图会》说:告天,褐色,似鹑而小,海上丛草中多有之,黎明时遇天晴霁,则且飞且鸣,直上云端,其声连绵不已,一云叫天。可见云雀这些带有字的别名,就是说它的鸣叫的声音嘹亮,可直上九天云霄之意。所谓鹤鸣于九皋(意:深泽),且能声闻于天,云雀能飞鸣于天,则天下谁人不闻其声。这些“天”字的别称,其含义不言自明一是表示名扬天下,无人不知”;二是表示青云直上,富贵无边”。俗语有云雀鸣天,富贵无边”,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国文化中对于云雀所赋予的内涵。而在西方,云雀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却与我国大相径庭,它被看作是自由与欢乐的象征。因此,云雀成为西方浪漫主义诗人﹑作家﹑艺术家历久弥新的最爱,将它作为吟诗作画或创作音乐作品的题材。从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1815年写的《致云雀》(To the Skylark和英国大诗人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1820年写的著名长篇抒情诗《致云雀》(To a Skylark),到奥地利大作曲家佛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1826年用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的诗创作的艺术歌曲《听,听,云雀》(Horch, Horch, die LerchD889),再到荷兰大画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1887年创作的名画《有罂粟和云雀的麦田》(Wheat Field with Poppies and Lark),当然,还有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The Seasons, Op.37a)中的《三月 -- 云雀之歌》(March --- Song of the Lark)等等。这些诗歌﹑绘画或音乐艺术作品尽管寄托的是诗人和艺术家们各自不同的心声,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用云雀来表达他们对自由与欢乐的企求与渴望。

迄今为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作曲家拉尔夫·沃恩-威廉斯创作《云雀高飞》的灵感来自于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乔治·梅雷迪思(George Meredith 1828-19091881年创作122行同名诗作《云雀高飞》《The Lark Ascending。年轻时的沃恩-威廉斯的文学爱好非常广泛,尤其是诗歌。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他所钦佩的英国诗人包括阿尔弗莱德·坦尼森Alfred Tennyson, 1809-1892但丁·罗塞蒂Dante Rossetti, 1828-1882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 1830-1894阿尔加侬·斯温伯恩Algernon Swinburne, 1837-1909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阿尔弗莱德·豪斯曼Alfred Housman, 1859-1936乔治·梅雷迪思

乔治·梅雷迪思英国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注:指1837年至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1901)统治时期,这个时期被史学家们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的诗人小说家。他的诗歌多取材现实和个人经历,结构严谨,形象鲜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快乐与悲伤,深受评论家和读者的欢迎。18815在十九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力的杂志之一《双周评论》(Fortnightly Review)上首次刊载了乔治·梅雷迪思的标题为《云雀高飞》的一首122行诗,这首长诗英语诗歌中押韵的四音部(Tetrameter句,由两个长连续的部分的形式写成一首对云雀和它鸣叫声赞美诗18836月,它被收在梅雷迪思的《欢乐大地的诗和词》(Poems and Lyrics of the Joy of Earth)一书中。二十世纪英国著名诗人齐格弗里德·沙逊(Siegfried Sassoon, 1886-1967他对1883年英国诗歌的评论中,将梅雷迪思的122行诗《云雀高飞》称之为“十九世纪诗歌的里程碑之一”,是“同类歌中无与伦比的”,“人们只需要这首诗读几遍,就能意识到它的完美

那么,沃恩-威廉斯是否直接用他的音乐《云雀高飞》来描绘梅雷迪思的诗作《云雀高飞》呢?沃恩-威廉的第二任妻子乌苏拉(Ursula Vaughan-Williams, 1911-2007本人也是一位诗人,她认为她丈夫的作品仅仅选用了与梅雷迪思的诗作相同的标题而已,只是表明他采取了文学思维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思维......让小提琴既唱出了鸟的歌声,也描绘了鸟的飞行,而不是'解说’梅雷迪思的诗作但不管怎么说,是有人曾经看到这首乐曲已印出来乐谱的扉页上,沃恩-威廉姆斯的确是写下了从梅雷迪思的122行诗《云雀高飞》中挑出的12:其中前4行就是全诗开头的4行;中间6行选自全诗的第65行到第70行;最后2行就是全诗的最后2行。这12行诗是这样的:

凌空而起,徘徊盘旋,(He rises and begins to round,)

投下长长一串银链的声响,(He drops the silver chain of sound,)

环环相扣,连绵不绝,(Of many links without a break,)

啁啾啭鸣着低吟着,颤动着。(In chirrup, whistle, slur and shake.)

直唱到苍穹满满,(For singing till his heaven fills,)

那是洒向尘世爱,('Tis love of earth that he instils,)

他展飞翔直上云霄(And ever winging up and up,)

我们的山谷是他的金杯,(Our valley is his golden cup,)

杯中的红酒,(And he the wine which overflows)

它将带着我们飞上九天。(To lift us with him as he goes.)


盘旋着直到失在天际,(Till lost on his aerial rings)

一片中,幻想在歌唱。(In light, and then the fancy sings.)
【注:这12行诗的中译文为笔者所写,粗拙不堪,还望读者斧正。】

由于那份抄写了上述12梅雷迪思的诗句的原件已遗失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沃恩-威廉斯究竟是何时何地创作了这首曲子。不过可以确定的是,1914年前,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就在创作一首“乐队演奏的田园浪漫曲”(Pastoral Romance for Orchestra)了。笔者注意到,现今国内有关介绍这首作品的文章中都无一例外地说了这么个“故事”:19148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参战的那一天,一队集结在英格兰东南海岸马盖特(Margate的英国军队正准备坐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到法国去时,沃恩-威廉斯“躲”在岸边的“悬崖峭壁”上正在笔记本上谱写《云雀高飞》,结果被一个童子军发现,以为他是一个正在用“密码”记录军队行踪或是在绘制地图的敌方间谍,于是便向当地警察局报告,结果警察将沃恩-威廉斯抓了起来。这个“故事”来源于2007年由英国电影导演托尼·帕默(Tony Palmer, 1941-)执导的纪录片《哦,超然的你》(O Thou Transcendent),影片记录了沃恩-威廉斯的一生。上述那段“故事”说是取自于沃恩-威廉的妻子乌苏拉写的她丈夫的传记,似乎应当是无误的。不过,我最近查到的资料表明,这个“故事”恐怕不完全是真的,因为乌苏拉沃恩-威廉斯的传记中有一段补充说,根据她丈夫的朋友﹑英国作曲家乔治·巴特沃思George Butterworth, 1885-1916)的说法,当时沃恩-威廉斯在笔记本上写的他准备作关于十七世纪英国作曲家亨利·塞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的演讲的笔记。后来又查到,乔治·巴特沃思曾经说,他是在那时才认识沃恩-威廉斯的。他还说,19148月初的那一周,沃恩-威廉斯在马盖特度假,而马盖特并不是英国军队穿越海峡时的集结地。根据以著名的爱尔兰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Sir Ernest Shackleton, 1874-1922)为首的探险团队当时的有关文献记录,1914年到1916,这个团队在沙克尔顿爵士率领下乘坐“坚韧号”(Endurance)探险船去南极作为期两年多的探险之旅之前,正是在马盖特进行了去南极探险前的演练。而沃恩-威廉斯马盖特看到的,应该就是在那里演练的探险队的船只。如此看来,原先关于沃恩-威廉斯马盖特谱写《云雀高飞》的“故事”是虚构出来的。至于沃恩-威廉斯当时是否被告发而被捕就有待进一步考证了。【注:作曲家乔治·巴特沃思在一战爆发后参加了英国陆军,191685日在索姆河战役Battle of Somme)中被德军狙击手击中头部而牺牲。】

尽管如此,沃恩-威廉斯1914年已经完成了《云雀高飞》的初稿是无人怀疑的。然而战争搁置了这部作品的进一步完善。1914 年除夕,按规定当时已经四十二沃恩-威廉斯可以免除兵役的,但战时医疗队经常希望年龄较大一点的人服役,所以沃恩-威廉斯以二等兵身份加入皇家陆军医疗队。一战期间,他驾驶救护车参加了1915年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萨洛尼卡战役(Battle of Salonica1916年的法国西线(凡尔登)战役Battle of Verdun)。1918年一战结束,直到19192月复员后,他才继续自己的音乐创作。1920当时英国著名的女小提琴家﹑作曲大师爱德华·埃尔加的高足玛丽·霍尔(Marie Hall, 1884-1956)的帮助下,他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尔Bristol附近的国王韦斯顿庄园(Kings Weston House)逗留期间重新对《云雀高飞》作了修改,正式完成了这首作品的小提琴与钢琴演奏的版本。19201215日由玛丽·霍尔和钢琴家杰弗里·门德(Geoffrey Mendham, 1899-1984)夏尔汉普顿公共大厅Shirehampton Public Hall)作了首场演出。紧接着,沃恩-威廉斯就完成了这首作品的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版本,1921614日在伦敦女王音乐厅Queen's Hall)由英国音乐协会(British Music Society)举办的音乐会上玛丽·霍尔再次操琴,在英国指挥大师阿德里安·博尔特爵士(Sir Adrian Boult, 1889-1983指挥英国交响乐团British Symphony Orchestra)的协同下首演了这个版本,进一步诠释了这首乐曲。当时《泰晤士报》赞扬它是一首拥有至上荣誉的乐曲”,声称这首作品展示了对于过去和现在生活的一种超脱”,“给人们以无限美好的

沃恩-威廉斯的《云雀高飞》有小提琴与钢琴演奏的版本和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版本,但自问世以来,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版本是最通行的版本。首演奏时间约为1315分钟的乐曲常被看做作一首单乐章的小提琴协奏曲,也被认为是一首完整的用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音诗。《云雀高飞》是用五声音阶写成的【注:五声音阶(Five-tone Scale)指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即只有“1 Do﹑2Re﹑ 3Mi﹑5Sol﹑ 6La)”,没有“4Fa﹑7Si)” 。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英格兰和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所以《云雀高飞》尽管是被英国人看成是英国音乐的精粹,然而这首作品却具有很浓的“中国味”,正是因为作曲家选用了五声音阶作为旋律主干,让熟悉五声音阶的国人听上去“似曾相识”。

乐曲开始于两小节木管乐器和弦乐奏出一段连续的平行和弦【注:Parallel Chords,指一种特殊的同向进行的和弦,在进行时各声部保持相等的音程距离】这就是如梦如幻又如云雾缭绕般的引子。紧接着,象征云雀的小提琴在乐队声平的衬托下奏出了一段上升的琶音【注:Arpeggio,指一串和弦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依次连续奏出,可视为分解和弦的一种】,仿佛在春光明媚的山谷中,一只云雀被微风轻轻地托举起来,之后从乐队的背景中“脱颖而出”,在乐队伴奏下演奏了一段“华彩乐段”【注:Cadenza,通常是指独奏的、即兴的、能充分展现乐器表演者演奏技巧的乐段】,让人仿佛看到云雀忽而由地盘旋而上,忽而灵巧地向下滑翔,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这段迂回而委婉的旋律为全曲奠定了基调,成为全曲发展的基础。装饰性的华彩乐段之后,在乐的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了优雅柔美﹑沁人心扉第一题,这是一段后浪漫主义作品中少有的让人听了无法忘怀的旋律。经过乐队的“推波助澜”,乐曲进入一个小的高潮,将内敛于沉静中的激越展现得极为感人。随后,象征云雀的小提琴在乐队声平的衬托下又回到原先那段上升琶音,然后长笛和双簧管引出了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第二主题轻盈、灵动地穿梭于管乐甜美吟唱中的小提琴声,被乐队充满喜悦又无比温馨的音响衬托着,宛如云雀正在掠过一个个沉浸于欢庆歌舞之中的田园村落。接着,小提琴再现了一段华彩,犹如云雀飞翔于田园村落之上,气氛渐渐活跃,并再次重复了第一主题。山谷迎来了又一黎明小提琴和谐而丰满的平行和弦模仿云雀正在挣脱所有对于世俗的牵绊与留恋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希冀,凌空而起,飞向远方,消失在无边的天际。

沃恩-威廉斯《云雀高飞》中巧妙地用小提琴模仿云雀在空中起伏翱翔,而乐队的协奏(或伴奏)则可看作是云雀在空中俯瞰大地时看到的山川﹑峡谷﹑田园﹑村庄和各种世俗景象的再现。其中的第一主题出现了三次,第二主题出现了两次。作曲家用极为简约但又不失厚度的音乐语汇将这首作品所具有的恬静而舒缓﹑活泼而灵动飘逸朦胧诗意而浪漫的特质描绘得淋漓尽致。尽管沃恩-威廉斯没有直接引用民歌或民谣但其调性﹑旋律与和声具有鲜明的不列颠群岛民族音乐的特色,乐曲所营造的气氛完全是“英国化”的,全曲那充满了绚丽的色彩芬芳气息,仿佛就是一幅婉约、宁静、空灵、缥缈和充满诗意的英国田园的风景画,给人一种亦梦亦真的感从而久久陶醉其中。许多评论家看来,它是沃恩-威廉斯所有音乐中田园元素的代表,所以它会成为沃恩-威廉斯在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品。

今天,沃恩-威廉斯的这首《云雀高飞》给了他创作灵感的梅雷迪思的同名诗作更广为人知。正是因为诗人在他诗作中运用华美而流畅的辞藻,丰富了云雀作为“自由与欢乐”的形象,在诗作中融入了自己对生命爱情乡土生活深沉的眷恋和感悟,才启发了作曲家沃恩-威廉斯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娴熟运用他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不仅完美地﹑极富创造性地展示了梅雷迪思诗作中的意境,极大地丰富了诗作的内涵,从而将“自由与欢乐”的这一理念,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传遍了英国乃至全世界。

    今年是拉尔夫·沃恩-威廉斯诞生一百五十周年,本文作为纪念这位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作曲大师的系列文章中的一篇,在此辞旧迎新之际呈献给爱乐的朋友们,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尽早结束疫情重新获得“自由与欢乐”的期盼;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祝愿大家能在即将来到的虎年,如“云雀高飞”,蒸蒸日上!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聆听/观看英国小提琴家托马斯·古尔德Thomas Gould演奏的《云雀高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s41187U8/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聆听/观看荷兰女小提琴家珍妮·扬森(Janine Jansen演奏的《云雀高飞》:

https://v-wb.youku.com/v_show/id_XNTE4ODkyMTgwMA==.html?scm=20140719.manual.114462.video_XNTE4ODkyMTgwMA%3D%3D

打开以下链接可以聆听/观看美国女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Hilary Hahn演奏的《云雀高飞》:

https://v.qq.com/x/page/b0970nesrpa.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