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小年夜”的由来

 苏迷 2022-02-02
《苏州日报》2022年01月29日 B01版

  李建荣

  苏州人把除夕称为“大年夜”,把除夕的前一天称为“小年夜”。苏州的“小年夜”与北方的“小年”,完全是两回事。北方把腊月二十三,也即“祭灶神”的这一天,称为“小年”。那么,苏州的“小年夜”是怎么来的呢?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夜,故又称“年夜”。苏州人过年,通常从腊月二十四(俗称“廿四夜”)开始筹备,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苏州的“廿四夜”,除了购买年货、掸檐尘(大扫除)等,还有个重要习俗叫“献灶”,就是在灶台上放一碗热气腾腾的大团子,点烛焚香,祈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能到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幸福。人们用包着肉馅的糯米大团子犒劳灶王爷,让灶王爷“吃人嘴短”,在向玉皇大帝述职时,不好意思讲人家坏话。团子还有“团圆”之意,身在异乡的人,过了“廿四夜”,就要打点行囊,动身回家过年。

  相传东汉末年,东吴丞相顾雍的孙子顾谭和顾承,居住在姑苏城葑门外曹巷村。有一年,刚至腊月,兄弟俩却为一件事争论不休。原来,兄弟俩未成年时,过年事宜由父亲顾邵操持,父亲去世后,年夜饭就在结婚成家的哥哥家吃,把祖父顾雍和继母孙氏接来一起过年,以尽孝道。可现在不同了,弟弟顾承也结了婚,并且跟哥哥分了家,这不眼看要过年了,兄弟俩争着邀请祖父和继母到自己家来吃年夜饭,可顾雍与孙氏分身乏术,这怎么办?饶是足智多谋的顾雍,也觉得十分为难。

  顾雍把顾谭、顾承叫到跟前,说道:“两位孙儿,我知道你们有孝心,既然你们都已成家,就各过各的年,年夜饭我到顾谭家吃,你们继母孙氏到顾承家吃,如何?”顾谭摇头道:“祖父,这办法不好,年夜要的就是全家团圆,岂能一人一家分开吃?”顾雍道:“那我和你们母亲先到顾谭家吃,留一半肚子再到顾承家吃,这样总公平了吧?”顾谭再次摇头道:“不妥!吃半顿就走,算怎么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咱招待不周,你们赌气走了呢!”顾承也说:“祖父与母亲若一家只吃一半,有伤圆满之意,外人会误以为咱兄弟不和,有损家声。”顾雍又道:“你们既已自立门户,那就你们各自过年吧,不用管我和你们母亲。”顾谭道:“万万不可!祖父乃父亲之父,没有祖父,何来父亲?没有父亲,何来我兄弟?何况,继母亦是母亲,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兄弟岂能自得其乐,置长辈于不顾?岂不违背了顾家的忠厚之风?”顾雍叹息道:“你们如此说,那我也没辙了,要不请你们舅舅陆逊出出主意,看他有何高见?”

  陆逊在武昌接到姑苏外甥的来信,微微一笑,这有何难?随即回函一封。顾谭与顾承接到回信,难题迎刃而解,不由对这位舅舅心悦诚服。

  陆逊在回信中大意如此说:“欣闻你们兄弟同心,恪守忠孝之道,为舅甚慰,来函所询之事,已详悉。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此乃伦常大事。现今你们成家立业,可喜可贺,然孝道不可忘也。一箪一食,尊者可不在乎,为人子女不可不在乎。娶了媳妇忘了娘,冷了父母心,忤逆也。年夜守岁,一子尚好办,二子如何?三子又如何?本舅认为,过年哉,可分户不分家,兹安排如下:大儿子顾谭照常过年夜,谓大年夜,父母兄弟姐妹,皆聚其家,团团圆圆,喜气洋洋,岂不妙哉?二儿子顾承在除夕前一天过,全家团聚,其乐融融,谓小年夜;若有人家有三子,再提前一天过,谓小小年夜;若子嗣众多,以此类推,如何?”

  顾谭和顾承得到舅舅陆逊的点拨,豁然开朗。弟弟顾承在除夕的前一天,挂轴子,祭祖先,供路头神,贴春联,晚上置办丰盛酒菜,把祖父、继母孙氏和哥哥顾谭一家,请来共进晚餐,虽名小年夜,如大年夜一般无异。第二天晚上,哥哥顾谭把祖父、继母和弟弟一家,请来同过大年夜,欢乐祥和,皆大欢喜。

  顾家兄弟的故事,很快就在吴地传播开来。此后,兄弟多的人家,纷纷效仿“轮流过年夜”的做法,“大年夜”“小年夜”的习俗,也就流传至今。

  顾谭和顾承的关系非常好,由于父亲早亡,长兄如父,顾谭对弟弟颇多照顾,由此也给他们带来了麻烦。赤乌四年(241),孙权遣卫将军全琮征讨淮南,顾谭的弟弟顾承也在军中,顾谭作为功曹尚书论功行赏时,给弟弟多记了功劳,被人告发,被孙权流放到边远的交州。当时,他们的祖父顾雍和舅舅陆逊尚在世,都救不了他们。最后,兄弟俩客死他乡,顾谭终年四十二岁,顾承年仅三十七岁。可能由于兄弟俩不好的结果,人们淡忘了他们的故事,淡忘了“小年夜”的传说由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