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仑:在家族聚会的“团体”中,修炼一双“虎睛”

 琉璃光疗愈 2022-02-02

传统节日春节已经到来,有人归乡有人原地过年,无论身居何处,都在不同形式的团体中。

我们在这些团体中究竟该如何更好的安放自己、丰富自己、满足自己并协助家族或家庭更好地成长?

下面咱们从团体的视角展开。

家庭聚会(养育血缘)与家族聚会(直系旁系血缘)属于一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团体,又可以分为“几代同堂“与“朋辈同堂”。

而“朋辈同堂”又分为“血缘朋辈”与“社会性同辈”,它们有着不同的核心任务。

这一篇的重点咱们放在“几代同堂”。

“几代同堂”——祖辈、父辈、子辈在一起的团体,核心任务有以下几个:

  1. 提供镜映功能

如果我们把祖辈设定为上,把父辈设定为中,把孙辈设定为下,那么上中下之间的动力镜映关系如下:

自上而下——祖辈渴望在子辈孙辈那里体验到的是自己被需要的感觉、自己还有用的感觉、无论是身体还是功能,自己都还有希望的感觉。

自下而上——子辈孙辈渴望在祖辈那里体验到的是自己拥有话语位置与权力位置的感觉、自己关于成人礼的不断确认的感觉、自己成为了祖辈解世界的窗口的感觉。

自中向上——父辈渴望在祖辈那里体验到的是自己超越了祖辈的感觉、自己是独一无二存在的感觉、自己具备力量并不吝啬这种力量的感觉。

自中向下——父辈渴望在子辈那里体验到的是自己是权威的感觉、自己并不衰老的感觉、自己并不被排斥的感觉。

一般来说,以上便是中国家庭中处于不同角色者的核心需要,这些需要在团体的不同角色中成为了他们一切言行的基础动力,并彼此交织,构成了一个屋檐下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庆年大卷。

也许你可以检查自身的角色属性,并试着努力做好其他人的“好镜子”,并找到自己的“好镜子”。

  1. 提供凝聚中的边界

在家族聚会中,有一个话题经常发生,那就是集体吐糟社会某种不良现象,或者其它家族的某些不足之处(无论这些不足是真实还是歪曲)。

这样的话题聚集了当下全体成员的攻击性,并通过共同指向外部,来凝聚家庭成员(统一三观),并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的树立了文化边界,似乎在说——咱们家族跟别的家族不一样,非常不一样!

这样的过程发生的好处是代谢了家族中集体的抑郁情绪,并且强化了家族超我(家族法律)的功能,并满足了家族的自恋(某种道德优越感的满足);弊端是弱化了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感觉多样性,强调任务而弱化了关系。

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的发展依赖于多样性,如果没有多样性,无论是什么都会固步自封。

如果你身处于这样的动力中,至少你可以知道正在发生着什么,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指出家族中正在隐藏着什么样的悲伤,又是如何行使压抑功能的。

如果你的家族足够强壮,它会在你的作用下转化,当然前提是你愿意承受一定的风险。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节奏,更加良性地协助家族凝聚并建立与其他家族的边界系统。

  1. 在理想化和破灭中强化自我

家族聚会中成员之间经常会细数彼此的成长历史,就好像在集体互相表达:你之前是那样的,你现在是这样的,你达到我心里为你设定的目标了吗?

这里面隐藏着——成员彼此心里面都有一个更理想的他人在为自己提供希望感,当在现实中去检验这个理想的他人的时候,通常伴随的是希望的破灭。

这也是人性的一个特点——自我压抑或逆来顺受,却把希望交给别人。

如果我们在这种亲密关系中的被希望又被贬低中挫败,我们很容易感觉到那些有条件的亲密,或者是有条件的关系。

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保护自己的独立,并有选择地去认同,则可以强化自我,当然前提是情绪的较少参与,成人式的对话。

  1. 依赖与反依赖文化的竞争

家族聚会中常见的是成员在分享自己这一年的成就,试图获得家族的认同,从而获得成就感,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文化在竞争——有依赖发生的成就与反依赖发生的成就。

譬如成员分享的内容通常是:这一年我获得了那些成就,外在的金钱、权利、学业、某种公认的资格感等,以及获得了怎样的内在的体验、更加了解自己、超越了过去的自己的盲区、文化审美的提升等。

接着成员会分享获得了以上这些是因为哪一种关系,哪一种对关系的努力和信任,或者是一种在关系中百折不挠的韧劲促成了这一切——这就是有依赖发生的成就。

或者是成员完全归因于自己精打细算的努力,自己的某种特殊的灵感和技巧,堂吉诃德一般孤独且美丽的努力,从而完成了这一切——这就是反依赖发生的成就。

这两种文化会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家族聚会的语言系统中,究竟哪一种更加成熟,显而易见。

如果你遭遇了这种不同类型语境的竞争,也许你可以试着问问反依赖的成就者,有没有人或者某种关系,支持到了你,协助到了你——因为只有人类的关系,才能帮助人们在获得成就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如果你在家庭或家族庆祝春节的团聚中,既可以体验到团体的欢乐高潮(归属与认同的融合)的同时,尚愿意看看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的话,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在喜乐迎接虎年的同时,增长你的洞察力和智慧,如同拥有了一双“虎睛”。

最后,祝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虎年吉祥!

作者 | 李仑  编辑 | Ann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