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灾记忆——回顾2008年6.13水灾

 问道武当山人 2022-02-02

洪灾记忆

——回顾2008年6.13水灾

018山台风给大湾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灾难造成的巨灾心酸,让人悲切!

(上篇) 洪水中的自救

十年前,同样的一次暴雨灾害,大亚湾的灾情要比隔壁的邻居严重的多,2008年6月13日,一场400多毫米的暴雨,让大亚湾遭遇了空前的水灾。很多人跟山人一样,被洪水围困,并且在满是垃圾的污水中浸泡了好几天……

十年前的6.13水灾,很多人只怕已经遗忘,山人我也记不清多少细节了——但是山人有记日记的习惯,也是拍照爱好者,当年的存档的资料还是有一些的。打开这些古老的文件夹,足够让模糊的记忆回忆变得清晰,足以让遗忘的故事还原成一幕幕细节!

一、谁也没想到大水如此突然

大雨是6月12日开始的,一直持续到6月13日的上午。到了中午,暴雨更加猛烈——部门今天来了贵客,大家掏钱从格木洞的农家乐订了一份鸡汤,可惜火车桥底下的涵洞已经被洪水淹没了几十厘米,车不敢过去,送汤的师傅只能淌水走过涵洞,接过淋满雨水的汤钵,真觉得做点生意不容易。幸亏当时没有送外卖的骑手,否则又把人家给害的不轻。

下午2点部门开会,开到3点半,刚刚散会,澳头的那边打电话过来说,澳头开始涨水了,公司的一些资产可能有风险。这时,公司的一个电气设备工程师说,“那边的UPS(应急电源)在1楼,一旦有水,可能短路爆炸的。”时间不等人,他赶紧叫上一个电工过去去抢险。我为了送4月和5月的统计报表,也搭他们的顺风车,顺路去澳头办公楼。

由于大家都知道澳头圆盘是个浸水黑点,所以公司特意派上了马力大底盘高的消防应急车送我们过去。虽然外面风雨交加,但是车子开的很稳当,虽然石化大道多处水浸,但是情况都不严重。

半个小时的时间,车就开到了惠州港路口,这时候安惠大道东的水已经差不多40厘米了,沿街的档口都在用木板或者沙包筑围堰,防止屋里浸水,马路上还有很多人艰难行走,几辆车已经死火,有一辆是宝马X5。我们的司机正在犹豫,突然我们后面冲过来一辆货柜车,货柜车头掀起大浪,把一些路人和人家的围堰都打倒了,有些人看到大浪袭来,只能选择爬树躲避,非常狼狈。

看到货柜车正常经过,我们司机也缓缓的开过去,由于澳头圆盘那里水最深,并且还在施工,所以我们车就避开安惠大道中,改绕行新澳大道走。消防应急车慢慢开到公司的后面(目前是蓝湾半岛),我们跳下车,水已经漫过脚踝。

我们淌水进到公司办公楼,发现一楼已经在进水,但只有几厘米。电工们赶紧拆解电路,公司组织几个男人往楼上搬运电池。一个电池50斤,的确很沉,大家搬运的满头大汗。

看着洪水还在上涨,公司领导决定让女职工全部坐消防车先走,愿意留的男的就留下继续抢险。

二、洪水初期,有序救灾

四点半以后,洪水涨的很快,电工们为了让电池能继续用下去,他们按顺序慢慢拆,我们按顺序搬。由于我们体力不足,没力气和时间往楼上搬运,我们就把后面拆下来的电池放到采购部的经理办公桌上。

电工们拆掉下面两层电池后,上面两层电池离地面已经有60厘米,我们认为安全了,就去抢救档案室。其实在下午刚开始涨水的时候,女职工已经把档案架第一层的档案搬到了上边几层,但是6点钟水已经快到第二层了,我们赶快搬。大家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把第二层的资料又搬到了高处。

公司门口停了四辆公司的车辆,有些是公车,有些是私人没来的及开走的车辆。公司领导跟我们一起,想去水里把车头抬高些,然后在车轮下面放砖头,防止机头进水。

谁知道我们虽然人多,但是几次努力都失败了,后来判断是车内已经灌水,导致车体太沉,我们没有千斤顶,确实抬不动。

这时候,大厅的水已经漫过膝盖,档案室的地基比大厅低十几厘米,如果水继续上涨,就要淹到第三层了,我们又去搬运档案。这次搬运就没有前面的搬运简单了,因为档案架子上面的空间不多了,而且天逐渐的黑了,房间里只有一点点微弱的应急照明。

我们刚搬完档案室的东西,公司财务的领导说,“大家赶快抢救财务部!”

我们又去搬运财务的文件和电脑到二楼。幸亏财务的员工们下午撤离的时候已经有所准备——他们把桌面以下的东西放在办公台面上或者文件柜里,所以虽然地面积水已经没过膝盖,但是大部分资产还是干的。

抢救完财务的东西,又到隔壁的采购部抢救文件和电脑。这时候天已经全黑,办公座椅也在洪水中漂来漂去,水里的线路太多,也看不清楚,只好捡能搬的就搬。好在东西不多,半个小时也就搬得精光了。

整完这两个部门,我们又跟着电工去拆第三层的UPS电池,但是水已经把第三层的电池淹没一半了,我们都很担心触电或者短路。电工们又拆了几个电池,隔壁房间的办公桌上已经放不下了,我们也无力搬得更远,便朝旁边的柜子上放电池。

临近晚上八点,水越涨越高,有些桌子开始飘动。电工就说,“照着电路来拆解,可能来不及了。”

为了降低风险,他们不管顺序,把所有相连接的电线都剪断了,把电池组破坏掉。没过多久,随着水位更高,浮力加大,旁边放电池的柜子翻到了,几十斤的电池重重的砸在水里,我们都跑出UPS房间。

在隔壁存放电池的办公室,大班台也承受不了洪水浮力和电池重力的折磨,全部散架了,拆下的电池全部落水……

三、从救灾变成被困,从被困变成灾民

大家又冷又饿。领导给我们分工,让熟悉澳头的人去买手电和吃的东西,其他人分成几部分——3个人去安全部抢救东西,一些人去工程部抢救东西。

工程部的文件最多,有10多柜子,存放了自公司投产以来的基础图纸、技术合约、招投标、设计方案等。大铁柜子非常沉重,加上存满的资料,泡在一米深的水里也没有移动。我们只好把快淹没的东西往柜子的上两层摆放,放不下的再转运到二楼。

搬完没淹没的东西,再搬运水下的东西。被水淹没的只能用手脚去摸,然后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放在漂浮的沙发上运到楼梯口,最后传递上楼。

晚上9点多,淌水出去买东西的人竟然弄到了几份盒饭、几包饼干和两个手电,大部分人都能吃点东西,但是还吃饱就是奢望了。到了10点多,大厅的水已经有一米了,楼前街道的水应该有一米四五的样子。我们站在水里四处呼救,可是经过的小艇非常忙碌,并没有回应我们的请求。

由于水势还在上涨,我们又下水搬运一楼各部门的东西。先搬财务部柜子顶的东西,再搬采购部没有被淹没的东西,然后是去工程部的水里捞资料,东西泡水了非常沉重,我们泡在水里的时间又太长,各个人都觉得很冷了。

在领导的多次沟通之下,公司的消防队终于在游艇公司借到了两条小皮筏子。悲剧的是筏子没有配桨,操作起来很困难,并且一次最多只能载4个人。

消防队一共过来了6个人,送来了南边灶饭堂做的姜汤和炒粉,都用保温桶装好,所以送来的时候还是热气腾腾的。运送的过程很艰辛,沿路大部被淹,他们绕道去海边拿到皮筏子,然后搬运到澳头汽车站附近下水,队员们用木板和手划了40分钟才到公司门口。

由于公司门口被漂浮的车子堵了一部分,不能完全打开,队员们全部下水,先把吃的抬进来,然后公司领导让他们都留下来抢险。为了防止门外的筏子漂走,就把筏子侧着立起来穿过门缝,拉进办公楼的大厅。

吃完饭已经是12点过,这时大厅的水位已经有1.4米了。好在消防队员带来了几把应急灯和电筒,大家不至于摸黑做事。由于大家在水里泡的时间太长,好几个老领导也劳累过度,都出现了抽筋的问题。

救灾还要持续,我们只好找几个没有抽筋的年轻人和消防队员一起下水,在档案室用接力的方式把财务、管理类的文件搬到二楼和三楼的楼梯间里,因为这些资料最重要并且档案室已经没地方放了。其他资料从档案架的第三层搬到第四层,放不下的就堆在架子顶上。搞到一点半,才告一段落。

四、凄风冷雨的被困之夜

由于大家没有泳具,穿着湿衣服在一米多的水里根本施展不开。所以大家第三次下水时都只穿了底裤,并且没有穿鞋,水面上好多虫子,经常爬到我们肩膀和胳膊上,天又黑,都不知道是什么虫。水下面东西也多,经常扎脚,还有乱七八糟的线,老是把人缠住,经常是一缠就缠住几个人。

在齐脖子深的水里做事体力消耗太大,做了不到一个小时,大家都筋疲力尽。领导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决定放弃剩下的东西,大家都撤到二楼上休息。

洪水实在太脏了,我们下水久的人浑身都瘙痒异常,有些人身上还起了很多包。幸好卫生间里还有自来水,我们就用洗手液当沐浴露把身上洗洗。但是洗手液也太少,不够这么多人用,大家互相谦让,所以每人只用了一点,身上没洗到的地方很多,只能多冲几遍凉水,让自己好受点。

大家又累又困,领导安排部分人到各自的办公室里睡觉,其他人分别睡在大小会议室的桌子上。消防队员午夜过来的时候还拿来了蚊香,真是太感谢他们了,这时候的蚊香真是个好东西。睡觉前,我从楼梯间下去,在墙壁上刻了一条水位的痕迹。

睡了一个钟我就被冻醒了,出来走廊一看,结果还有领导没睡。我们就一起去楼下看水位,洪水比我先前刻的位置涨了一寸多,领导说问题不大,我又去睡了。

睡到6点多,大部分人都醒了,我们又去看水位,已经比3点多下降了2厘米,外面的雨水也停了,街上满当当的都是洪水,沿街的房屋没有一处灯火,到处死一样的宁静。

7点多之后,就有一些船或者能载人的漂浮物充当交通工具了,对面三星困着的几个女孩喊停了一艘飞艇,结果一问价钱,400元一趟,吓得她们花容失色了。

我们静观其变,但是觉得又冷又饿,有一个领导本来就感冒,又和我们下了两次水,一夜都没睡着,到了早上咳嗽的不行……

早上8点多,办公楼竟然有人来上班!他们两个住在澳头镇上,街上的水有2米多深,他们昨夜游泳回家,今早又游泳过来,精神可嘉,勇气可嘉!

(下篇) 灾后与重生

经过十年的发展,大亚湾政府的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本次风灾和潮灾给大亚湾造成了巨大破坏,但是大亚湾政府提前安排了金门塘、东升渔村等沿海居民到城区居住,每天免费食宿。而且给沿海居民家庭的财产逐一登记,购买保险,预计按照灾情会逐渐赔偿给灾民。

尽管中秋已过,台风已经走了十多天了,但是山竹造成的破坏还随处可见。

在大亚湾的街头巷尾,外地人却对本地人有着羡慕的眼神,甚至十公里远的隔壁地方,也对这个后起的邻居表示惊叹——大灾之后无大害,大亚湾经受了强台风和空前风暴潮的检验!

一、关键时刻,还是靠我们的子弟兵……

我们公司负责人昨晚就想过来参与象限,奈何被困在淡水,他一夜没睡,非常着急。好在第二天淡水水位退的比较快,交通稍微恢复之后,他就带人绕了不少路到了海事局大楼那里,大亚湾澳头地区完全瘫痪,停水、停电、停通讯网络,所以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来澳头城区救人。少数人从海边搬运飞艇过来拉人,价钱高的离谱,这种发难民财的行为也让人无话可说……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老总想到了业务往来单位——驻扎在澳头的武警边检部队,不过他们没有任何救援装备。

但是边检不愧是军人出身,他们还是找了些泡沫和浮筒,利用绳子和竹竿做了两个简易的筏子漂流到街道上去救人。由于材料简陋,每个筏子只能装一两个人,也没有桨,只能用竹竿划,半小时只能救2到3人,而且非常耗费体力。

武警官兵有些水性好的游水进到我们公司1楼,把昨天公司消防队拿来的橡皮筏拖了出去,这两个筏子也起到了一定的救人效果。

上午10点多,澳头飞艇公司的老板联系上了飞艇师傅,他这才同意可以征调飞艇过来救人——他害怕没有专门的师傅开船,出了事谁也承担不起。一开始又联系不上飞艇师傅,只有托人绕路去飞艇师傅家,把人喊过来……

有了飞艇和橡皮筏,救人的效率大增,我们公司的人分了3批救完之后,沿街好多受困的人也在喊救命。武警官兵又开始一家一家的救人,他们开始派去的人不多,好几个还因为力竭落水了,他们就下水推船走,利用人的脚充当筏子的动力。

我们公司领导有些内疚了,因为边检是他联系之后出来救我们公司的人,并且他们也不是专业的救援队伍,更没有救援工具。但是现在武警战士们脱不开身了,满大街的人都要救。他们的政委当即决定增加更多的人过来换班救人!

二、被救之后,偶遇真相

2008年的时候,由于安惠大道到了假日酒店(现在的海湾酒店)附近就不通了(现在的南岭路当时还是烂路),所以公司的车辆只能停到海洋城附近,所以我们被救的人员只能步行从社保局路口走过去。

大家被救的时候很狼狈,有些人还有拖鞋,更多的人是光脚。大家走了一点几公里,脚本来都被泡胀了,又走那么远的路,实在难受,特别是假日酒店的后面的南岭路全都是碎石子,我们的脚本来就疼了,现在又被磨破了皮,心里面几万只羊驼在奔腾!不过我们是又饿又乏,谁也不想多说一句话。

短短的一点几公里,我们十几个人花了1个小时才走到海洋城。在挤成一团的停车场边上看到了我们的公司的消防车,得救了!终于得救了!!

大家坐上车,司机送我们先回南边灶。由于进港路西段和中段很多地方被淹,车只能从东段绕路走到惠州港,然后再经过疏港大道回去——或许是天意,我们从疏港大道的澳头河大桥上经过,无意中看到了发大水的其中一个原因!看到这个真相的人都气氛至极!

A君说:“这次水灾惠阳的原因有深圳放水的因素,但是深圳不放水水坝溃决了不是更惨!?”

C君说:“HY海拔高过HZ十几米,但是淡水河到HZ的河道却人为的建造了那么多的小滚水坝,河道不畅,淡水河不能很好的流入西枝江。”

D君说:“HZ为了搞景观工程,修建东江大坝,水库的回水倒灌进西枝江,整个惠州城区河道的水流速变慢了。”

H君说:“淡水为了其自身安全,选择修建淡澳河分流淡水河的洪峰,但是淡水城区最低的地方都高过澳头普通地方20多米,更不用说上塘那些地方了。

有巨大位差泄洪因该没有问题,但是淡澳河是经过响水河排到澳头河的,西区的响水河地势还比较高,但是房地产沿河开发的太多了。就这几年,那些开发商拼命挖山填塞河道,现在响水河的河道缩小了70%,淡澳河排进响水河的通道不畅通,否则才10公里的距离,加上10几米的落差,那条河的水流量应该是非常大的!”

三、洪灾之后,露出真相

有人说这次空前的洪灾,澳头水浸2、3米是海水倒灌!我说那是屁话,你要是不嫌脏,舔舔就知道咸不咸!

有没有海水倒灌,查查潮汐表就知道了——大亚湾从6月12日到6月15日都没有天文大潮,潮汐表不会骗人——这几天最高潮1.9米,最低潮0.6米,跟6月初的那几天都没得比,更不要说8月份那种天文大潮的日子。6月份也没有台风影响这边,所以风暴潮的影子都看不见,所以冤枉南海龙王,那些人真应该遭天谴!

这次澳头被洪水淹没,主要是澳头河排水不畅——

响水河流到澳头就是澳头河,在澳头镇还接纳了一条城区河涌马庙河。这段长度不过4、5公里,宽度2、30米而已,平时的流量也就是1到2个立方米/秒。这条河在大亚湾管委会和澳头镇的中间穿过红树林,然后经过大片的养殖鱼塘和沿海滩涂流入大亚湾。

经过红树林的一段,河流就变的很宽了,当时红树林公园还没有开工,所以河道里很多违建和垃圾,还有一些历史残留的建筑物。平常河道里有水的宽度受到潮汐影响,高潮的时候有100多米,退潮的时候至有3、40米。到了惠州港铁路桥附近,宽度在150米以上了。正常情况,排洪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是惨祸还是发生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经过疏港大道的澳头河大桥,在桥上看到了澳头河的入海口一片忙碌——几辆些挖土机和长臂勾机正在开挖入海的河道。已经挖开的部分或者是被洪水冲开的部分并不多,大概只有四五个缺口,每个缺口的宽度只有不到十米。红树林下游的鱼塘,原本有很多养殖业主的围网和竹竿,这次洪水把这些东西冲走,有些漂流到这些缺口的位置,这些垃圾被围堰卡住之后也影响了泄洪!

这两年,惠州港一直在修建澳头河铁路桥,在经过入海口的时候为了修建桥墩,他们采用围堰法(深水一般采用沉箱法),铁路桥高度低,跨度也小,相应的桥墩很多,河道里的围堰也很多。这次洪水发生的时候,桥已经差不多修完了,但是那些围堰还没来得及拆掉。

要知道,围堰一般是比较坚固并且是防水的,并且在入海口位置建立的围堰,设计高度都比天文大潮高,还能防一般的风浪。所以,澳头河入海口排洪受限,加上垃圾堵塞,在一场特别大的洪峰之后,澳头这个临海的城镇被泡了三天!淡澳大道和安惠大道这两条澳头最繁华的街道成了泽国!

6月15日,澳头镇上的水终于排干了,整个城市都弥漫着酸臭的气味,无数灾民在晾晒东西。公司组织了几十人去把1楼有用的东西搬到三楼的空地上晾干(公司的办公楼是租借的,当初三楼用不上,所以还没有装修,是毛坯),其它的东西全部当作废材拆烂,然后搬到外面的马路边,等待垃圾车运走!

中午,公司又让消防队把消防车开来,用消防水把一楼淤积的泥浆冲刷了一遍,然后开始扫地。扫完地之后就去买消毒液喷洒消毒。几十个人忙到晚上6点才基本搞完!

唉,天不遂人愿——就差1个月公司就要搬新办公楼了,谁知道遇到这样一个惨祸!

一个海边的小城,反而被一条淡水河分流过来的洪水倒灌入城,而且淹了两三天,真是天方夜谭,然而它真真正正的发生了。

四、政府出手,解决祸根

针对澳头河入海口排水不畅问题。大亚湾政府用了十年时间,花了大价钱整改了几公里的河道。

首先,清理澳头河下游河道中间残留的废旧建筑物,搬走了所有的建筑垃圾。

其次,清理了所有下游占用河道的鱼塘围堰,让河流自由流淌。通过这个操作,河道的水面宽度增加了一倍,原来密密麻麻的滩涂养殖也稀疏了很多,竹竿和渔网也看不到几处了。

紧接着:新修了澳头河防洪大堤,把原来在河边的大堤拆掉,腾出来的土地被开挖成湿地,种植了红树。大堤的高度比之前的土堤高了一米,防洪能力提升了几倍。

最后,利用腾出来的大片湿地,修建了占地几十万平方的红树林公园!公园就在那里,去过澳头并且呆了超过1年的人,应该有十几万了吧,如果没看过或者没听过这个公园,那我也无话可说。

实际上,澳头这边还作了马庙河排涝站和疏浚工程,解决马庙地区内涝水无法排入澳头河的问题。另外做了澳头圆盘下面排洪沟的疏通工程,将澳头圆盘的水也能更畅顺的排入澳头河。此外,还做了淡澳河下游从信息中心至响水河一公里河段的扩宽加固工程,方便淡澳河水更容易流入响水河。

十年来,澳头淹水也时有发生,但是严重程度都远远小于2008年之前。2011年、2014年、2018年,大亚湾三次遭遇4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三次大暴雨城区只发生了短时间的内涝。

仍然存在城区积水的具体原因是澳头老城海拔太低,安惠大道中附近的海拔都在3米左右,高潮的时候下水道水完全无法排出。东方新天地大厦和蓝湾半岛附近的工地,挖下去一米,就能看到黑色的海底泥。可以说,澳头镇的大部分地方,在几百年前还是沿海的滩涂。

通过这些排涝工程,澳头镇如果在大暴雨或者风暴潮中出现积水,一旦退潮或者雨势减弱,城区的积水很快就会排出,受灾的情况就会大大减轻。

杠精会问,为啥不一劳永逸解决浸水问题,我要说的是,

为啥台风或者飓风登陆前,沿海花费几亿疏散几百万人?而不把这些人迁移到内陆去?

为啥房屋的抗震水平设计成6级或者7级?而不设计成8级9级?

工程设计的指标是相对的,否则花钱就是无底洞的,特别是在逼近设计抗性极限的时候,每提高一个技术等级,可能代价就是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加。博尔特能跑9.58,但是让他跑9.48就比登天还难了。港珠澳大桥设计能抗16级风,需要花费几千亿,但是设计成抗17级风可能就要花费几万亿,并且花费几万亿可能还建不起来……

对于防洪工程也是一样,一味的追求无限的标准也是不现实的,防洪能力从十年提升到50年,可能要增加十几倍的开销——工程预算就是那么多,钱花完了,工程没做完,那样跟没有工程有啥区别?

任何新建的项目都需要经过权衡,因地制宜、看米下锅。做财力承受得起的工程,承担可以接受的灾难,从而在灾时能够尽可能减少损失,并能够在灾后可以及时重建。

【后记】

从8月29日至9月17日,不到20天时间,大亚湾经受了五十年一遇的暴雨和风暴潮,也遭遇了三十五年一遇的台风。坚强的湾区人民挺住了,不仅无人伤亡,而且没有大范围停水停电,市区的积水主要也是风暴潮倒灌的海水。

潮水退却之后,灾后的生产在极短时间得到恢复——对比灾情严重的深圳珠海,对比隔壁的淡水陈江,大亚湾做的的确不错。

十年磨一剑,好钢的确用在了刀刃上。

大亚湾人,一个有态度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