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岛核废水处理意见

 问道武当山人 2022-02-02

福岛核废水处理意见

一段话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日本福岛目前积累一百多万吨高放射性废水,准备排入太平洋,这是祸害全球的恶行!其实有个简单方法解决:日本买4艘临近报废的30万吨级油轮,装载这一百多万吨废水,运送到非洲戈壁地区,建一个大池子,只需要一两年时间就能够将废水晒干。剩下的放射性无机盐可以用无人驾驶机器收集起来,装载不锈钢容器内深埋在地质结构稳定的地区,等到几千年之后,放射性大大降低,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蒸发出来的水中,主要存在放射性的氚水,但是氚元素半衰期短(12.5年),主要是β衰变,大量吸入或者饮用才容易诱发辐射病,导致癌症等问题,而蒸发的少量氚水环境危害并不大。其他放射性物质基本不参与蒸发,蒸发后大部分形成结晶的无机盐。

01


岛核废水的体量

由于2011年的大地震,日本福岛地区的核电站发生了一系列设备损坏、堆芯融化、核辐射等事故,被称为切尔诺贝利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目前核电站本身已经不是问题,但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核废水。

据绿色和平组织之前的报告,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有上百万吨之多,而且还在不断积累,每天增加大约170吨没,核电站运营方东电之前预测2020年核电站的废水将高达330万吨,这些核废水如何处理一直没有完善的方案。

检测数据显示,从2011年的8月到2017年7月,在东京湾流入的河流周边,共采集了90处土壤样本,对放射性活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千克淤泥达到1340贝克勒尔,比最开始的还要高出近400。这表明,福岛核电的核废水仍在不断向外泄漏,并积蓄在东京湾。目前为每平方米每年约6万贝克勒尔,近几年这一数值在持续升高。

由前文可知,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废水持续增加,日本环境大臣原田义昭10日谈到福岛第一核电厂核废水如何处理时说,“除了直接排放(入海)稀释外,别无他法”。

一旦大量排入太平洋,大规模核污染污染就一发而不可收!并且大量铯137、碘131等的放射性同位素会被海洋生物富集起来,经年累月在海洋食物链中循环,最后富集在高等动物体内。

02


利用油轮装载废水

为什么用三十万吨级油轮?因为三十万吨级的油轮数量多,航行操作简单,只需要四艘船就能够装载一百多万吨废水。本次末日航行又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商业保险、邀请验船师、船东代表等等费用。

为什么是油轮?目前大型油轮都是双壳船,双壳船的结构让压载水与船舶货物隔绝开来,这样避免装载货物污染压载水(都是装港的海水)。船体结构坚固,隔板都是1厘米以上的钢板,能够有效的屏蔽核废水(主要是β衰变)的放射性污染。

油轮造价如何?国际海事组织强制报废油轮的管理规定,5万吨级以上的油轮一般使用到20年都要强制报废了。所以19年、20年左右的油轮价格非常便宜,很多时候只需要正常新船的四分之一,也就是2000万美金一艘。装载110万吨废水只需要是艘船,总共的价格也就是8000万美金。

油轮需要的船员数量很少。人是最宝贵资源,用十万吨油轮和15万吨的油轮都需要20到30个船员,用三十万吨油轮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比用小船减少三分二到一半。装载原油需要操作很多个系统,主要是工艺技术和设备技术两块,分别由船长和轮机长负责,具体分为动力系统、惰气系统、电气系统、装卸系统、压载系统、驾驶系统等。

操作简单。装载这种高放射性污水不需要那么多系统,只需要装好点的燃料油,最好用重柴油,省得总是切换操作麻烦,保持动力和电气设备运行就可以了,然后就是驾驶台的事情。一艘船20个船员足够,两班倒运行,如果船员有需要,可以在印度洋更换一次船员,这样半程船员费用一个人50万美元肯定有人做,全程一个船员100万美元。四艘船总计需要80到160个船员,船员总共的费用在1亿美元左右。

03

卸、储运、晒场的设计与建造

日本福岛外海属于深海,洋流比较湍急,所以需要用单点系泊的方式进行装载有毒污水。但是日本港口行业较为完善,在海边下锚,租用几个大型的趸船,架设软管和泵站,只要有电力供应,就能把废水源源不断抽到船上。路径和设备设施的费用并不多,由于不是用大池子直接装船,所以时间会比装普通的水长几倍,预计7到10天装满一艘船。

放射性废水装好之后,需要考虑运输的目的地。作为目前日本提出的倾倒入海洋的选择,那是人神共愤的,海洋生物容量大,全球环境起决定性作用,陆地是父亲,海洋就是母亲。而且很多陆地是相对孤立的体系,存在雨林或者隔壁的巨大差异,而海洋是有洋流循环的,不仅有表层的风力作用产生的循环,还有深海因为温度和含盐量不同造成的循环,所以污染海洋属于自杀。

由于废水巨大的体量,用高压泵注入深地层的选择也等同于将废水排入大海,并且产生的后患更加持久,因此通过蒸发的方式处理高危废水是相对可靠的选择。毕竟大部分放射性粒子的重量较大,在风力小的区域用蒸发的方式,可以将百万吨级的废水浓缩成数千吨固体无机盐。

由于固体无机盐的放射性远低于反应堆,所以利用机器人搜集固体放射性盐,然后集中起来可以打包深埋入地下。高强度不锈钢容器可以保证放射性盐几百年不会泄露,而几百年之后,放射性因为衰变会减弱到一个自然环境能够勉强接受的程度。

因此用油轮装载放射性废水,然后再地球某一个干旱区域,选择地下水不容易渗透的戈壁场所,修建十万平方米的五个蒸发池,公共的面积五十万平方米。将放射性废水排入池中,水深大概二米五左右。在戈壁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将一百多万立方米的废水蒸发干净。按照目前福岛年产12至15万吨废水的规模,新来的废水也只需要数月就能够蒸发干净。

按照隔壁施工的要求,50万平方米的池子至少需要4米深,开挖土石方的量是200万立方米,使用混凝土浇筑围挡的高度至少需要8米高(深入土层4.5米,底部厚度0.5米,露出地面3.5米)。总计需要混凝土27万立方米,钢筋的需求量只需要2万吨左右。

整个池子的造价大概在1亿美元,考虑到戈壁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后勤力量不足的问题,总计需要造价可能翻倍,大概2亿美金可以完成。

池子做好之后需要做防渗处理,用防水涂料加高强度薄膜可以保证几十年的使用安全,整个造价可以控制在5000万美金以下。

04

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晒场的选择

人流密集区域不选择,自然保护区不选择,两极地区不选择,生物多样性地区不选择,深入内陆的不选择(装卸码头、长输管道、加压泵站等等都无法征集到途径区域民众的同意)。排除掉这些,能够考虑的就是滨海的沙漠、隔壁地区。

地球上滨海的大型沙漠隔壁存在区域不多,面积最大的是北非的撒哈拉地区,第二是西澳大利亚地区,第三是纳米比亚地区,第四是智利阿卡马塔地区。

因此在东非、北非、西非的候选中,东非大于西非,北非常年有季风吹向地中海,而西非有季风吹向大西洋和南美洲,所以东非和西澳大利亚是最佳的晒场候选地。因为澳大利亚不缺钱,并且甘做美国的马仔,虽然国力不如日本,但是澳国在日本面前历来都是高一等的存在,所以日本想把废水运到澳洲晒干只怕搞不定。

二战的时候日本也想入侵澳大利亚,可惜在巴布亚损失了十几万人,还是没能越过热带雨林……这是题外话。这世界上,真能被日本人钞票打动的国家不多,地方大人口少、愿意拿钱办事、适合做晒场的只有一部分非洲国家。

另外一个候选国是加蓬,加蓬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富裕的铀矿——奥克洛铀矿。该矿山存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它是由六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这个矿区周围存在大量核废料,地下水也是放射性较高的区域。把核废水选择在这里,也是比较好的存在。但是加蓬是赤道国家,降雨量较大,肯定是不适合做晒场的存在。

索马里或者厄立特里亚等国没有基础设施,虽然近海有多处适合建造优良码头,但是目前都没有。所以仍然需要用趸船铺设软管,然后在海边建设大型的加压站。建设大型加压站的原因是废水晒场不能距离海边太近,晒干的盐粒容易被季风吹入大海。

05

跟苏联比,这件事日本不仅怂而且坏

苏联人是靠人命去捡拾崩飞的核物质,还有炉底也穿了,但苏联人同样是用人命去接的。报废的设备以器材海了去了,连国防机器人都报废了,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的紧急,连国防机器人这种秘密武器都露脸。

目前,有数以万计的工人正在参与清除日本福岛核辐射污染的工作,但据新华社报道,部分工人可能受到了雇主剥削和有害辐射。

联合国专家巴什库特·通贾克、代纽斯·普拉斯和乌尔米拉·布拉16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一份联合声明,呼吁关注福岛“除染”工人状况。声明说,对受雇者的剥削包括暴露在核辐射风险下、因为经济窘迫而被迫承受危险工作环境以及培训和防护措施不足。还有一些日本企业蒙骗外籍劳工、难民和无家可归者到福岛从事大多数日本人不愿意做的“除染”作业。

2013年,不少参与福岛核电站善后清理的工人薪资“缩水”,东电当时回应,正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今年7月,日本法务省所作一项调查显示,四家建筑企业雇佣外籍研修生参与福岛“除染”作业,其中一家企业随意克扣政府发放的每天6600日元(约合人民币410元)特别补贴,后者拿到手的仅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4元)。

按照上边的逻辑,日本肯定不愿意按照上边四个步骤花费七八亿美元装载全部的废水,然后花费数亿或者十几亿美元向非洲某国攻关,让他们结构在本国戈壁上建立一个大型的污水晒场。

日本另可花费几十亿几百亿美元跟美国购买武器,绝不可能花费十几亿到二十几亿美元一劳永逸的处理福岛核废水——这就是日本人的天性。

拭目以待,日本肯定会把废水排入太平洋,而且还会表示这对环境不会构成污染。至于其他国家检测出来问题,至多几个人出来鞠躬了事。至于日本的美食和旅游业,相信也会在东方大国的鼎力支持下,继续繁荣昌盛!

关注大亚湾人,有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