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能力是网络时代阶层分层标准,要培养孩子不被忽悠的能力!

 昵称21405352 2022-02-02
现在是网络时代了,网络时代有啥变化?我认为对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将成为这个人阶层分层的标准。所以培养孩子,也要从阅读能力入手。想要不被高级黑忽悠,也是要从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入手,这样才能够发现问题。

阅读能力是网络时代阶层分层标准,要培养孩子不被忽悠!

在网络时代,开始是我们的阅读越来越泛泛,越来越浅层了,深度阅读是越来越少。大家看不来长的文章,看不来深度的文章,看文章时间久了就头疼。
现在进一步的是视频化和语音化,大家是看视频和听语音,都是听书了,听书的网站APP兴起了,各种视频网站也兴起了,还有多少人是在阅读的?书籍和期刊,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装饰和摆设。高级黑们口号式的视频,却越来越有市场。
现在视频的发展,更是往短了进行,而且越来越短,变成10秒或者一分钟才好,视频的内容,最好是各种搞笑的视频才好,这样才有流量,大家关心的才多,而且这样的视频,现在也能够带货了,带来了网络商业盈利模式,比以往的创作,依靠版权收费的模式,来钱更快捷了。
这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社会上会阅读的人群越来越少了,能够看书的人少了,但我们真的不需要阅读了么?阅读有啥优势呢?
这里我要说的是阅读的优势是巨大的,在网络时代,对阅读在公众当中,出现了逆淘汰。对阅读的重要性,对阅读能力,要深度的认识才行。
阅读的优势,首先是速度!我们读书的速度,其实是远远快于语音的,也是比视频展现的内容要迅速的,对一个人时间有限的时候,要快速掌握知识,阅读书籍,比你听书和看视频,要快得多。
其二是阅读是集中的,没有视频的各种干扰,视频给你展现的画面,确实是比阅读直接易懂,但视频也带来很多其他的杂念,比如主播是否漂亮,画面还有啥美感,其实把你的注意力也引开了,不是集中要取得的知识那个方向。
其三是阅读带来更多更深入的思考,阅读的逻辑链是更长的,视频和音频则是直接的感官体验,人们的思考深度被大幅度的拉低,都是视觉浅思维主导了。
最后阅读与视频的差别,就是节奏是谁掌握的!读书阅读的节奏,是阅读者自己掌握的,随时可以快慢节奏变化和思考,而播放的视频音频,节奏是节目掌握的,时间快慢,自己是控制不了的,或者说你要控制,只有打断来回放或者快进去干预,与读书根本不一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思维被动还是主动的事情,你能够思考多少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能读书了,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当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只能看视频,没有阅读习惯,不能读书。这类只能看视频不能读书的,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新文盲。读书的能力变得奢侈,是人群能力的重要分野了。
以后的社会,是谁能够深度的掌握知识,谁才是更有竞争能力的人,因为在信息时代,有了信息检索网络工具,啥信息都可以网络上找到,浅知识的用途越来越少,知识爆炸之下,浅层知识的贬值,扼杀了很多人读书的欲望和回报,也是视频泛滥不读书的原因。但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的知识才是关键,能够在AI之上,建立AI逻辑的知识才是关键,这些都是需要深度阅读为基础的。而有深度阅读能力的人,其实是越来越少,深度阅读,本身与自学也相关,深度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学,而浅度的读书,就是娱乐,这两种阅读的区别,应当是区分的。
说现在的孩子读书少了,肯定不少抬杠的。现在教育系统的指定读物,学校的禁止手机,似乎孩子也有不少阅读。语文的考试,还加强了阅读部分,语文变得更难了。加强语文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有人看到了下一代阅读能力的下降,不过课内的应试,与真正的阅读能力,还是很多差距的。
真正的阅读,需要的是精读不是泛读,是要在阅读当中能够思考,而不是阅读的数量,就如以前的小说迷,看了一大堆的武侠小说或者琼瑶小说,你能够说他读小说就提高了阅读能力么?真的武侠迷们,对小说里面的细节能够都了如指掌的,才可以说是读进去了,现在你问他们,他们可能都忘记了,而且对书里面的思考,是根本没有的。
所以对孩子的能力培养,不是让孩子有多少阅读量那么简单。现在给孩子的读物,出版社为了抓眼球,是各种读物眼花缭乱的,孩子的读物一大堆,给孩子们天天看,就真的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了么?大量的浅阅读,其实与孩子大一点后多看武侠和言情,没有啥区别,就是满足孩子的简单感官刺激,对孩子未来的能力和竞争力,影响是有限的。
真正孩子该怎么样的阅读?我认为孩子需要的是培养洞察力的阅读,可以在快速的阅读当中,发现不同点,抓住关键细节。我一直说文科的学霸,不是贝多芬(背多分),不是皓首穷经,而是能够在浩瀚的文件当中,在众多的经文文献当中,抓住核心要点和关键细节。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考卷:

图片

这个是一个课前测,是当年我儿子十岁的时候面对的。如果你看如此细致的内容,就会感到你不敢说自己读过《西游记》了。在孩子看完书的下一周去测验一下,孩子也不会把西游记给背下来,但细节都要知道。当时对孩子的要求就是90%以上的正确率,而孩子学了以后,到人大附中上了两年后,还能够精确的记得其中的细节。阅读和抓住细节的能力,对孩子非常重要。

图片

这个课程是著名的郭郭老师教的,每一年郭郭老师都有几十个孩子能够考上人大附中早培,对语文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要简单的说语文老师没有啥,其实好的语文老师,要求比顶级奥数老师一点不低,只不过语文老师的好坏,没有那么容易从分数上快速分辨。
孩子的语文能力,一样要从小培养,培养的关键,其实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上来了,自学得快,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快,这个能力是高次方的能力,孩子的知识比别人家的孩子多,不如孩子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比别人家的孩子快!只要速度快,数量上的差距,早晚会赶上来的。所以我们有磨刀不忘砍柴功的说法。
而人到社会上,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你能够自学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这个速度很大程度上是阅读能力制约的,阅读其实是一个瓶颈。记得我转过我中国科大好友的《遍历》的文章,你能够快速遍历打败别人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你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快。
阅读能力,不是简单的阅读速度快,我一直认为论速度我比不上很多人,但我的阅读深度比别人好,看书的时候,能够得到书里面别人不一样的视角,能够比别人挖掘出更多的东西,这个能力才是重要的。我小时候家里书很多,也没有都看过,很多书在家里是用来查阅的,不是通览的,但我对核心的内容,会阅读的比较仔细。所以后来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是比较认同郭郭老师的教法的,孩子阅读不要贪多,把四大名著能够读仔细了就非常好,对孩子能力的成长就极为有利。

图片

未来的孩子,阅读才是关键,以后孩子的社会竞争力分层,可能阅读能力与数字能力一样,是关键标准之一。
关注郭郭老师课程的,请添加微信:dgk4476 或者 a13941439241 加入群聊
中国的孩子阅读能力的变差,才是各种高级黑在中国忽悠的市场,因为高深的逻辑读不懂,能够干的事情就是制造出很多的名词来。我们加强语文,恰恰是不加强阅读当中的洞察力和逻辑能力,语文的逻辑分析变成了文艺化,讲的是文艺论证。
中国的学科考试里面没有逻辑这一项,而美国是逻辑与数学并列的,而小学的奥数里面,大量的其实是逻辑题目,逻辑能力对一个人太重要了,而且逻辑本身很难说是理科,语言逻辑和形式逻辑都是标准的文科,而这些逻辑内容也在奥数范畴,所以看到逻辑,就可以知道奥数不是那么标准的理科了。而且在西方,数学是一个独立的科目,在文理之外,文科理科都用数学,而逻辑则更多在文科和数学里面,理科更多的是把自然上升到逻辑体系的过程。
很多人说逻辑不一定是全部,比如:文学艺术没有逻辑,投资是个测不准的模糊逻辑,越想准确效果越差,等等……但这些事情不是没有逻辑,而是没有确定的逻辑前提,没有确定的公理。中国人啥是逻辑啥是逻辑的前提,这些基本逻辑常识都不懂!艺术理论,投资理论的各个学派,不同点在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不同的逻辑前提不同的公理,但建立起他们的理论体系的时候,都是要讲逻辑的。不能理论自洽不能自圆其说,问题巨大。
逻辑分析能力,我们总要说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吧?你要会逻辑思考,会逻辑论证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吧?但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声色犬马,而我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在素质教育里面是被妖魔化的奥数等等。现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论证方法都是没有逻辑的,网上的网络暴民,因为也是没有逻辑的胡乱嚷嚷,给中国带来的就是文明的倒退,而更深的问题,本文给你进一步的解开。
中国的教育问题,关键就是没有逻辑教育!在有逻辑教育的地方,还被严禁了,我们可以遍翻教材,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居然没有逻辑论证这个教学内容,我们的论证是怎么来的呢?去年的热文《语文教材里的“四大论证方法”逻辑混乱,是有害的》首先讲了语文的论证方法里面的没有逻辑,而且讲了这个逻辑论证和分析被阉割的历史,我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学习,会写论证文章,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重点,但这个重点被歪楼了,教给孩子的是不会逻辑分析的文章,问题巨大。

图片

我们的论证在语文课里面,我们的论证方法不是严格的科学论证方法,而是举例、引权威、搞对比甚至是比喻!唯独没有逻辑推理分析作为论证的方法,在科学里面,不讲概率就是耍流氓;而引用权威领袖言论,更是可笑了,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的文人的论证,就是充满了领袖言论和古籍片段;而对比论证,充满了没有逻辑的类比,不是科学的建立联系,而是相似的类比;最后就是比喻了,把比喻都作为论证的方法,比如道德经讲水之德行。这些论证的方法,唯独不讲逻辑,没有科学性。
有了这些,高级黑就可以在中国到处忽悠人了,现在的逻辑教育不足,会在各个方面体现出问题。

图片

我们的语文不讲逻辑,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与严禁奥数是类似的,在语文去掉了逻辑了以后,数学讲逻辑的部分就变成了被妖魔化的奥数,中国孩子的逻辑教育在哪里?

图片

我们发现在中国各种鸡汤的盛行,这些鸡汤的论证,基本就是这四大论证方法,鸡汤能够深入人心,与中国人在上学期间的普及教育是分不开的。
中国过去的文科,也不是现在这样的,中国过去首先是义理重于词章的,而现在中国的语文,重点确实在修辞层面了。我们过去的国学,是先小学再大学,大学是修齐治平,不是文学,而是社会科学。而小学里面的基础是什么?很重要的是考据。考据的地位是很高的,而考据里面的关键,其实是理证。
有些史料,从道理上讲值得怀疑,但是又无确凿的证据,只得根据逻辑推理来判断其正误.这便是理证。中国清代,证伪了古文尚书,这个论证的过程,就是考据的理证,而这样的方法,后来在质疑某人代笔的时候,本人还写了一篇关键性的文章,别人在问用科学怎么搞文学的事情,我就指出了这样的论证方式,与当年论证尚书伪书的方式是一致的,是考据理证。而我们的考据论证,现在也不在语文的学习之中,而且我们的官方课本,考据理证都不在论证之列。
西方是不论文理,都要讲逻辑的。我们以前的国学,也是讲理证的,而且在论证当中,理证是作为最重要的手段的。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后朝写前朝的历史,对前朝的实录的地位是很低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当朝受到当权派的影响记录是有偏差的,但后朝要否定实录来写前朝历史,依据是啥?西方干的是田野考古,中国干的就是理证。而某些公知却抱着当年中苏交恶,苏联记录或者选择性挑选的档案当作宝贝,来妖魔化我们中国,信众众多。现在对西方依据其档案搞的美化西方史,中国也有人怀疑了。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加强语文,也就是词章的事情,语文里面的逻辑关系,是不讲的。在逻辑论证上,数学里面是有很多,其实语文里面也有很多。数学里面的是数理逻辑,在语文里面的是语言逻辑、形式逻辑等,而且西方的语言体系,逻辑是非常严密的,西方的语言里面有主格宾格,有时态语态,在说话的时候,就要有一个逻辑套用的过程,但中文是没有这个过程的。
我们写文章,关于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在以前是很少有的,甚至把句子完整断开的句读标点符号也是近代才普及的,西方的科学和司法文章,都是长句,是一连串的连接词关联的句子,中国则一定是要短句的,你写长句,编辑就看着累,领导就读得吃力。然后就是给你改文章的人,一定要给改成短句,还觉得你的文辞不够好。但长句和连接词带来的,是逻辑的严谨,是文章不容易被偷换概念和生歧义。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教育鸡汤,基本就是这样论证的,这样的论证逻辑,除了带路党国贼的恶意,就是搞教育的学渣的论证水平导致的。
一说刻苦学习有问题要减负,学不好不刻苦的学渣就会拿出我们的四大论证来说明了,我们可以看一下:
1、举例子
2、讲道理,选择性的派系言论
3、做类比,拔苗助长
4、搞比喻
同时被高级黑忽悠的低级红,他们的逻辑论证也是如此的,高级黑忽悠他们的逻辑论证也是如此的。
很多人一说到我们的教育没有逻辑,就说我们的领导人搞愚民教育,这个问题,我们的党和领导人是不该背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对语文的教学,如何论证也是融入了逻辑教育的内容的,写文章是要有逻辑的。

图片

没有逻辑为基础的阅读,其实就是文艺欣赏和文学欣赏,这个对孩子的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害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逻辑论证水平,但中国加强语文的那群人,恰恰是逻辑最不怎么样的一群人。
网络数字时代,以后分层,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关键,是阅读时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抓住关键性问题的洞察力,我们要揭露各种高级黑,需要的也是逻辑分析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高级黑,而很多低级红被忽悠,成为脑残粉,也是逻辑分析能力的不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