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女子在银行存1100万,到期取钱时,柜员递出纸条让客户报警

 天涯一浪人Z 2022-02-02

文/明煜观史

编辑/明煜观史

2015年10月17日,付玲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取钱时发生了一起令自己无法相信的事情,她在这里存储的1100万元人民币“莫名其妙”的蒸发了

同时,银行柜员还悄悄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离此地最近的一所公安局,让付玲赶快报警。

当事人提供的银行照片

钱是在银行存的,存款单还在自己手上,但这千万资产却不在这里,难道存在银行里的钱也会出问题?

而且柜员还让自己赶快报警,这是为何?

想要知道这1100万去了哪里,还要从付玲存入银行时说起。

“阳光贴息”

2014年10月,付玲接到了一名“中介”打来电话,此人声称现在在山东滨州有一家银行贴息很高,年利率高达6个百分点

要知道,当时贷款的利率也不过只有4.5到5.5之间,而这贴息利率已经高于贷款利率,明显不符合国家规定,付玲对此产生了疑虑。

“中介”并没有否认利率一事,只说他们做的是“阳光贴息”。这种存款方式不同于平日中所见的那些,一般都需要中间人介绍才可以将钱放到指定的银行,从中产生的利息比一般存款回报更高,也比买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更安全。

听着“中介”的介绍,付玲有些心动。

“中介”趁热打铁再次说道:

“相当于是给回扣,这对于很多大额储户来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是要存的话最少要1100万。”

在付玲询问具体地址后,得知存钱银行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村信用社渤海五路分社,而她也在网上查到了这家农信社,就此打消了顾虑。

随后,她将这件事告诉包括父亲和胞妹在内的七名亲友,将这笔钱凑齐。

2014年10月16日,付玲提前联系好中介,约定在农信社门口见面。自己则从浙江杭州前往山东滨州。

见面后,“中介”说现在环境不好,银行也有存款指标。但是正常利率他们很难招收到大额客户,所以会通过这种贴息的方式秘密揽储,希望付玲不要到处宣传

付玲同意后,在他的带领下将1100万全部存入农信社柜台中,存期一年,银行工作人员在一切完毕后,将一张存单给了付玲。

存款当天,她就收到了60多万的贴息,并将此钱按份额分给了一起凑钱的亲友。

看着自己手中的存单和钱,付玲觉得这种好事要是能多几次就好了。

2015年10月17日,1100万存款到期后,付玲在家人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之前存款的农信社取钱。

但是当她将存单递给柜员时,对方却说“根本没有这笔钱”,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付玲不知所措。

随后,柜台人员又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了公安局的地址,要他们尽快去报案

但这件事情中透出的蹊跷让付玲觉得不简单,她找到这家农信社的负责人,要求查账,毕竟这么大一笔钱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

根据交易明细显示,她在2014年10月16日存入1100万元当天,这笔钱就被人以转账方式支取。

付玲对此感到奇怪,密码一直都是在自己这里,亲友之中更没有人从浙江来山东,而且存期一年的钱怎么会自己长脚跑掉?

消失的存款

无独有偶,来自浙江的叶先生同样在这家农信社取钱时,被告知“没有这笔存款”。

2014年10月,叶先生同样接到“中介”电话,说这家银行有贴息,利率可观。于是在当月9日,叶先生将自己的400万存入其中,当天拿到了20万元的利息,存期为一年。

2015年10月10日,叶先生拿着存单来兑付时发现出了问题,随后立即选择报警。

在民警调查阶段,越来越多的储户在兑付存款时被骗报案,受害人数不断增加。

叶先生的存款单

此时叶先生感觉自己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骗局之中,他开始发帖在网上求助,不断和受害者们结识,并在共享信息时发现这并不是一起单纯的银行问题

在滨州市众多农信社之中,共有三个网点出现“存款事故”,而受害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和“阳光贴息”有关,都是被中介介绍带入

根据一名“阳光贴息”中介人员回忆,当时这种贴息方式回报率高,而且比较安全,所以很多“金主”都愿意以这种方式将钱存在银行中。

“当然,也有人利用这个实施诈骗,但我干这行五六年了,还未曾遇到过这次滨州这样的事故。在事发前,我也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

根据警方此后查明,在这起案件之中,伪造金融票证43张,金额29894万元,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涉案款项高达26473万元,其中尚有1.6亿元尚未追回。

这消失的1.6亿元究竟去了哪?

根据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显示,从2011年开始,滨州市邹平农商行台子支行的段行长,多次为创能石化公司的杨某进行融资,期间欠下巨额高利借贷无法归还。

为了能偿还借款和继续建设公司,二人在商议后决定进行多方筹集资金,于是也就有了这起案件。

2013年春节前后,段某和所属银行员工张某私下达成商议,决定以中间人的身份带领他人来指定银行柜台办理“存款”业务,等钱存入后,再转到早已准备好的账户中,并将提前准备的假存单交予存款人。

据判决书显示,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两年时间内,段某带领其余10人先后在滨州市三家农信社,以“阳光贴息”的名义进行31起违法操作

他们利用人们的贪欲,分工合作,交叉作案,实现自己非法融资的目的。

虽然资金还未全部追回,但这些人的犯罪已经成为事实。法院由此判处段某及杨某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80万元人民币;其余9人则受刑6个月到17年不等,并不处罚金

但事情并没有因此了结,除了剩余1.6亿元资金没有追回外,“阳光贴息”一事仍在发酵。

2017年12月15日,滨州中院再次对滨州市滨城区农信社渤海五路分社的两名员工李某赵某进行刑事裁定。

其中,李某伪造金融票证17张,共计金额7244万元;赵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16笔,共计金额7223万元,数额巨大。

经裁定,李某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30万元;赵某有期徒刑6年,处罚金20万元

根据叶先生回忆,李、赵二人正是当初为他办理存款业务的会计主管和柜员,而在两份判决书中,有5名都是银行员工。

受害者拍下李某和赵某的身影

银行员工利用受害人对银行和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财物进行转移,并出具虚假存单蒙蔽存款人。

如此银行,如此机构,怎能让人完全相信?

维权之路难如登天

“我们是在银行存的钱,操作存款的柜台员工也是银行职员,现在钱不见了,我们却连起诉的机会都没有。”

只此看来,这起案件并不复杂,无非是银行行长非法融资,带头诈骗,监守自盗。

对于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确实有了结果,可受害者的赔偿却是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道路。

案发后,受害者联合前往法院,对这家农信社提出民事诉讼,但都被法院以“对被害人财产应依法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为由,不再受理。

以叶先生为主的受害者觉得自己非常委屈,虽然这件事起于贪念,自己也有责任,但当初在银行存的钱确实实实在在的。

而且这家农信社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有着经营存款业务的资格。

再加上存款时间是银行的法定营业时间,并有银行工作人员办理的,就连存单也是银行的人给的,所以他们觉得二者之间存在储蓄存款的合同关系,银行有着到到期支付存款本息的义务。

但是法院却说这张存单是伪造的,再加上责任人已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已经令其进行赔偿,所以再次提出的民事诉讼不予受理

受害者对此说法觉得委屈。这张存单被一句话打成假的,难不成自己存进去的钱也是假的吗?银行自己无论是监守自盗还是管理问题,都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事情,和受害者没有关系,并不能因此成为免责的理由。

在受害者查阅大量法律法规后,他们认为自己提出的是独立民事诉讼,是关于银行存款的纠纷,并不是李某、赵某等人所犯的刑事案件。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当年5月30日,记者尝试联系此次负责裁定决断的滨州中院,但单位工作人员以一句“领导不在”便给拒绝,甚至到此时还未有所表态。

1.6亿的人民币,并不是1.6块,其中涉及的不知道多少人的血汗钱,涉及了不知道多少个家庭。

如此处置,如此银行,如何守得住自己的公信力?

近年来,银行出事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部分是因为“影子银行”的作祟,有些确实银行内部扭曲变形。

之前一则“山西银行职员转走1200万元,储户被判担责八成”的新闻刚发布便冲上热搜。

丁女士的1200万元被银行工作人员以代领礼品为由骗取,然后将这些钱转入自家账户之中。报警之后,该工作人员被判无期徒刑,但钱已经被他花光,并没有追回。

1200万元难道就因为工作人员花光了自己就要忍气吞声地自认倒霉吗?

丁女士和上文的叶先生一样,他们都选择了将银行告上法庭,请求拿回自己本应该有的钱。但和滨州中院处理方式不同的是,山西省清徐县法院一审认定,丁女士要承担百分之80的责任,也就是只能拿到手240万,剩下的960万就此打了水漂。

银行有相关资质才能经营,银行的工作员工也要在上岗前进行岗位培训,上班时代表的就是银行。只要存款人一旦坐到柜台上,把钱交给工作人员,那双方就已经有了对应的金融存储合同关系。

如果都像上面的银行一样,存款人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那以后谁还敢去类似的银行办理业务?难不成所有的一切都要看银行工作人员自己的良心吗?

那银行在这些工作人员上岗之前是不是要将其良心拿出来称称,看看是否足称二两?

人民百姓有自己个人征信,这个征信代表个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而银行这种的金融机构更有自己的公信力,但在创立之前便有以信立业,以德从商的标准。

当人民的个人征信和金融机构的公信二者相合才构成了诚信社会机制。

不能只要求银行看个人征信,而不让人民关注银行的公信高低。

关于银行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每一起都是深刻的教训。对于储户而言,公开、公正、公平的操作才是大家想要的。希望之后各银行能够在此吸取经验,对于内部操作管理,人员品行把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不给内鬼和外鬼留下可乘之机,保护储户的合法权益,提高自己的公信力。

希望各位不要轻信他人,切勿因一时贪念陷入类似“阳光贴息”的陷阱之中,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