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话的孩子没出息—虎年春晚小品《父与子》的启示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2-02-02
【平湖一 第1691期 家教专题

        【核心提示】每一个家长要想孩子成大器,就当把“听话”二字从教育的词典中驱逐出去,让“听话”远离教育!正像《父与子》小品中所言“如果他什么都听您的,他最多只能成为您;您给他一次机会让他突破一次,他才有可能超越您!”


“儿子的作用就是:锻炼你的力气,挑战你的脾气,给你无限的勇气;提高你的嗓门,捏住你的气门,抓住你的命门;磨炼你的脸皮,加速你的衰老,减少你的寿命;降压药让你管饱,总而言之一句话,气蒙了你,拉倒——”

虎年春晚,孙涛的小品《父与子》再次令全国观众爆笑。

有人说,这个小品的主题是让年轻人“把父母当回领导”——平时多陪陪父母,多给父母唠唠嗑;也有人说,这个小品的主题是“催生”——一说有了孩子,父亲的一切不满全都烟消云散。但作为教师,平湖一柱认为,这个小品的主题却是教育——父亲总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不仅是孙涛这样,小品中邻居中的那个爷爷教育孙女也是这样,以孙女听自己的话为荣。“让孩子听话”是不少家长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听话”的训练:“在家里要听父母的话”,“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好孩子要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孩子若是听话,就会受到表扬,反之,孩子就会被评批。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小孩子心灵稚嫩,更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赞赏。既然“听话”能受表扬,“听话”就是好孩子,他们当然就会向着“听话”方向努力:大人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大人说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他们“唯大人命令是瞻”,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到不想越雷池半步,没有了自我思维,没有了创新意识,让一个个本是天才的孩子,成为一个个唯唯诺诺的平庸者。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孩子从小受到严格的管教,他们比较肯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非常谦恭,胆子却小之又小,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没有冒险精神,不敢想、不敢做“未知”的事。而实际上,“拓荒工作或研究工作的内容,总是一半熟识,一半陌生的。”就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冒险。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缺乏创造精神、只知道在现成的道路上行驶、按别人指令行事的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不破不立。电影《长津湖》中的伍万里不听父母和哥哥的话,在家好好呆着,偷偷参加,成为抗美援朝的英雄;德国的冯·布劳恩,从小不听话,玩危险的火箭游戏,梦想着上天,最后成了现代“火箭之父”;伟人毛泽东,小时候上学,也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曾因不听老师的话在教室里乖乖背书,跑到山上摘梨子……

中外名人人生成长成功经历表明,只有打破旧规矩,才可能创出新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家长要想孩子成大器,就当把“听话”二字从教育的词典中驱逐出去,让“听话”远离教育!正像《父与子》小品中所言“如果他什么都听您的,他最多只能成为您;您给他一次机会让他突破一次,他才有可能超越您!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