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身成长,终身好奇

 茂林之家 2022-02-02
图片

Jan.

27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成为终身成长者,那就让自己保持终身好奇吧。因为这会让你想要的事情变得简单。


作者 | 周岭
来源 | 清脑(QingNao_)

图片

去年5月,我去青岛住了一阵子。

对于一直坚持“早冥读写跑”的我来说,自然不能错过早起去海边跑步的机会。

于是刚到青岛,我便规划了一条从出发地到五四广场的跑步路线。

但仅仅跑了两天,我就感到每天跑同样的路线没有意思,心想:“难得来次青岛,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尝试一些新路线呢?”

说干就干。

我拿出电脑,打开百度地图,一口气把剩余十几天的路线全都设计了出来。

此后的每天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探索——澳帆中心、情人坝、小麦岛、花石楼、第二浴场、栈桥、中山公园、小鱼山、信号山、龙江路、网红墙、天主教堂、电视观光塔、纺织谷……

有些目的地太远,我就早起坐第一班公交车然后再跑。

比如我会坐20分钟公交车到青岛雕塑园,然后沿海边跑2公里到石老人浴场,再在空旷少人的沙滩来回跑上半个小时……

图片

清晨的石老人浴场

那些天,我跑过平地、山路、悬崖、沙滩、街道……用脚步探索着这个城市。

而同行的人大多通过睡觉、看电视、玩游戏打发个人时间,或偶尔去某个景点打个卡。

所以,相对而言,这段日子里,我对这个城市了解的维度要丰富得多。

离开青岛前我统计了一下跑步里程,发现十几天的时间里,自己竟跑了100多公里。

但这些都不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因为真正让我欣慰的是:我发现自己的好奇心还在。

01

你的好奇心还在吗?

据我观察,很多像我这样到了不惑之年的人其实对这个世界已经很少有什么好奇心了:

他们只去熟悉的地方、只聊喜欢的话题、只做习惯的事情,他们不再学习新的技能、不再拓展新的圈子、不再进入新的领域……

除非遇到迫不得已的外部压力,他们才会走出舒适区,否则就一直待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并希望这种“舒适”状态一直维持下去。

这多少可以理解。

毕竟从常规人生看,他们该见识的都见识了,该经历的也差不多都经历了,生活的模式似乎固定了下来,人生的可能性也显得越来越缥缈。

此时的人们似乎完全有理由固守现在的“舒适”状态,远离那些在自己看来已经没什么意义但在年轻人身上还活跃着的好奇心。

对年轻人来说,好奇心是天然存在的。

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还很新鲜,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体验过,很多事情他们也没有经历过。

此时的他们也没有什么人生包袱,总感觉人生充满着无限可能。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把好奇心与不成熟的年轻人挂勾,认为一个人缺乏见识才会对什么都好奇,而成年人则应该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所以我们对自己成年后好奇心下降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认为那是自己成熟的标志。

然而这种看似正常的认知其实并不正常,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追求,那一定要警惕这种好奇心逐渐下降的过程。

因为一旦我们失去了好奇心,个人成长就会逐渐枯萎。

02

好奇心的好处

这并非危言耸听。

研究者们发现,好奇心对人的发展和生命质量极为重要,它会在生理、心理和认知上对我们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好奇心可以让我们在生理上远离疾病、延缓衰老,甚至延长我们的寿命,提升生命的质量。

这一点或许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科学研究证明:好奇心的衰退极有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和健康恶化的最初征兆。

比如帕金森综合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神经系统中都会出现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表现出对新奇事物缺乏兴趣,而且也不愿探索周围的事物。

而提高好奇心能降低患这些疾病的风险,甚至还有可能使一些自然衰退发生逆转。

在托德·卡什丹的《好奇心》一书中就有写到:通过实验,科学家们也发现,好奇心强的小白鼠比那些对未知事物充满恐惧的小白鼠寿命长25%。

所以,如果你希望活得更长、活得更好,那一定要小心保存自己的好奇心,不要早早的就把它弄丢了。

其次,好奇心可以激励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让我们的思想更加包容开放。

因为富有好奇心的人通常不会过早地对人和事下结论,对新鲜事物或不同于自己的观点也更愿意保持开放。

所以他们总是愿意倾听更多不同的意见,接纳不同的视角,思考相反的观点,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

而好奇心程度低的人则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他们非常渴望在生活中得到确定的结论。

所以他们会依赖一些思维定式来描述他人,很容易把与自己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当成是一种威胁。

这会在不经意间使他们变得固执而偏执,抗拒与自己相反的意见,从而使自己陷入思维封闭,越活越局限。

第三,好奇心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有创意。

这是因为好奇心强的人更愿意涉足其他陌生的领域,学习不同的知识,因此他们更有可能积累更多的关键背景信息。

而创新创意的关键往往就是将两个遥远的、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有效地进行结合。

这种事情通常不会发生在那些好奇心枯竭的人身上。

第四,好奇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幸福。

好奇心强的人感知能力更强,相对那些没有好奇心的人,他们不仅可以从不熟悉的事物中学到东西,也更容易从熟悉的事物中找出新奇和新鲜的一面。

因此,他们也更能从平淡、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亮点、保持乐观。

同时他们也会更加关注当前的生活,努力寻找并发现更多的人生意义,为自己的存在输入养分。

第五,好奇心是我们终身成长的强劲动力。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聪明的头脑,但对个体发展来说,好奇心其实比聪明的头脑更加重要。

因为好奇心产生欲望,而欲望驱动行为。

正如纳瓦尔·拉维康特(Naval Ravikant)说的:“做任何事情的诀窍是首先培养对它的渴望。”

一个人如果只有聪明的大脑却没有足够的好奇心,那他那聪明的大脑也很难发挥出作用。

相反,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强烈的好奇心能带来更出色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更高的整体智力水平。

因为如果没有好奇心,我们就无法维持注意力,就会故意绕开危险,放弃有挑战性的任务,智力发展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即使我们智力水平并不出众,我们也可以通过强烈的好奇心来弥补天生脑力上的不足。

03

好奇心的坏处

以上理论,即使不细说,你多少也能感受到一些。

同时,你心里也一定在嘀咕:“好奇心也没你说的那么好,很多人就是被好奇心过盛害死的,要不怎么会有'好奇心害死猫'的说法呢?”

确实,凡事都有两面性,好奇心也不例外。

比如好奇心强的人可能欲望过盛,使自己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无法聚焦;或者对刺激之事过于好奇,使自己陷入危险或沉迷娱乐无法自拨。

这些特性都会使自己一事无成,那我们究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好奇心呢?

04

好奇心的转变

纵观好奇心在人生过程中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好奇心其实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生理上、感观体验上的好奇。

比如打卡各种美食美景、追求异性、关注八卦、沉迷游戏等,因为我们对很多新鲜事物还不是很了解,总想窥探一二,体验一番。

这类好奇是天性使然,是每个人天然具有的,但它很容易达到天花板,体验多了就厌倦了。

另一类是心理上、精神成就上的好奇。

比如特别想搞懂某事背后的原因,或很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成某事、拥有某种能力等。

这类好奇算是一种理性驱动,它几乎没有天花板,可以让人终身追求,但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这种意识和愿望。

显然,大多数人的好奇心都只是受到了天性的驱使——人们在最基本的层次上胡乱地体验了一把,然后在人生的下半场好奇心开始枯萎。

但如果我们能在原始好奇心枯萎之前,提前转变到高级的好奇状态,那以上所说的好处我们都将享受到。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2016年我按照李笑来“只字不差”的阅读要求,用了52周的时间把他在得到上的《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全部用键盘敲了一遍。

如此实践,让我极度认真地思考了“维度、价值、得利、耐心、元认知、刚需”等一系列重要的概念;

2017年我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后,开始写每日反思,这一写就是160多天,然后萌生了写公众号的想法;

此后我又开始实践“七年就是一辈子”的理念,决意用七年的时间去做成一件事……

我之所以能持续行动,除了因为在认知上想通以外,当时也确实有这样的好奇的心理:我想看看自己持续去做这件事究竟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有了这种好奇心的加持,这些事情我几乎都做成了,而且过程中竟然没有感觉到多少痛苦。

事后我读了《好奇心》这本书才知道:好奇心程度极高的人在尝试新鲜事物时能对痛苦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

此外,好奇心会带来更多的好奇心,因为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关注更多细节,也越来越意识到哪些事物需要我们继续学习。

这些确实不假。

当然,此时说这些经历有点事后找原因的嫌疑,但细细回顾还真的存在这方面的因素,只是那时自己没有意识到。

所以我也建议你时常审视自己的好奇心,并刻意向这两个方向发展:

  • 对新领域、新事物保持好奇——想想自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 对持续去做一件事能否成功保持好奇——看看自己做到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建议。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你去好奇,至于究竟选择哪些,你可以用这个根本标准去衡量:

我们好奇的事物能否让我们变得更好,变得更有价值?

只要符合这一点,我们的好奇心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它很可能是无意义的猎奇心。

同时,“价值标准”也会天然地约束我们的好奇心,不会让其泛滥,因为能实现结果的目标才有价值。

村上春树说:好奇心就是一切。

我无比赞同。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成为终身成长者,那就让自己保持终身好奇吧。

因为这会让你想要的事情变得简单。

本文参考资料:托德·卡什丹书籍《好奇心》、詹姆斯·克利尔《掌控习惯》朴上村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本文选自公众号清脑(ID:QingNao_),作者:周岭。灼见经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