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名妓李师师出生时不哭不闹,3岁时送入寺院,才呀呀学语,15岁时名动卞梁

 历史与健康 2022-02-02


李师师,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得到过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李师师是汴京名伎,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李师师,因为其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交错复杂的感情关系网,被后世之人关注,在许多野史以及笔记小说里也有着很高的出现率。

《青泥莲花记》中曾记载,李师师出生时没有啼哭,之后也没有笑容,怎么哄都没有,似乎是一个痴呆儿。

按照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婴儿出生时如果没有啼哭,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还有缺氧、呼吸道呛入羊水以及黏稠物等外在的原因。

如果是外在原因,那么孩子很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

不过李师师后来得以成年,那么她不啼哭,应该就是自身的原因了。

可不哭也就罢了,她还不笑。

一般来说,婴儿爱玩,对世界充满好奇,只要父母逗一逗孩子,孩子就会发出清脆的笑声。

而李师师的情况可急坏了父母,无奈之下父母就带着孩子来到附近的一座寺庙祈福。

然而接下来却发生了一连串的奇怪事件,让李师师本就传奇的一生增加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当然了,今天讲述的故事出自野史小说,并不能作为真实的依据,看官们当看个热闹。


李师师原本姓王,父亲是京城一个姓王的染坊老板。

因为其父亲一直没有子嗣,没想到老了老了,妻子怀孕了,这可把王老板高兴坏了。

然而十月怀胎生下孩子的时候可愁坏了老两口。

孩子是个女孩,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显得非常好看和立体。可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没有哭过,逗她也不笑。眼下看来,这个小孩不是个傻子,就是个哑巴。

王老板先后找了许多名医来医治都无效果,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一时之急王家有个不哭不笑的婴孩就传开了。

有人说这个孩子是妖魔投胎,会给人带来厄运。

都说无巧不成书,谁知道李师师出生的两个月后,母亲就突发重病去世。

这让王老板非常担心,难道真如外界传言一般?

无奈之下王老板就带着女儿来到了大相国寺,想寻求高僧的帮助。

可当王老板刚踏入寺庙的大门,两个多月不哭的婴孩突然放声大哭,把王老板吓了一跳。

此时,正在不远处静思地住持听到哭声后就起身前来查看。

在大概了解了经过后住持说道:你不该来这里。


王老板很是不理解,刚想询问原因,住持又说道: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如果3年后还是不哭不笑,就把孩子送来寄名吧。

原来老住持认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哭闹,加上家中环境太过于安静,所以加重了孩子的情况。

刚才孩子来到了热闹的寺庙之后突然放声大哭,也佐证了这一说明。

可王老板却带着孩子来到寺庙,这也就让别人以为孩子真的可能是妖魔投胎,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说他不该来。

不过来都来了,作为住持不能袖手旁观,如果3年之后孩子还是如此,本着我佛慈悲的态度,就让孩子来寺庙寄名,希望可以借助佛法的力量为孩子谋取福寿。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寄名”这个词的含义。

在古代,但凡谁家的孩子有些许毛病,那么父母就不会给孩子取名,等到一定的年纪之后送入寺庙,认僧尼为义父母成为俗家弟子,由义父母取名,以此谋求福寿。

王老板按照住持的吩咐每天带着孩子到染坊或者其他热闹的地方,可孩子依旧还是老样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从学会走路到咿咿呀呀地学话,都很顺利,但就是不哭不笑。到了孩子三岁的时候依旧如此,老父亲无奈之下将孩子送入大相国寺寄名。


说来也是奇怪,进入寺庙之后,当住持给孩子摩顶(摩顶是一种授戒传法时的仪式)的时候,时隔三年没有哭的孩子,再次放声大哭。

老住持很开心,因为孩子与佛有缘,于是赐名“师”,因父姓王,故姓名为,王师师。

这下可好了,孩子寄名后学会笑和哭,连名字也有了。

老父亲非常高兴,于是摩拳擦掌准备好好经营自己的染坊,将来好为女儿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也许这王师师真的是邪魔投胎,才刚寄名没多久,住持就去世了,寺庙将其视为不祥,送回给了王老板。

结果没多久,父亲又因为遭人陷害而入狱,没几天就死在了狱中。

这前后也就1年的时间,义父,亲父相继去世,4岁的王师师也就此下落不明。


在当时看来王师师确实是下落不明了,因为她已经改了姓。

原来她流落街头的时候,她被青楼老鸨看中。因为老鸨姓李,因此她改掉了王姓,为李师师。

从4岁开始,在老鸨的培养之下,李师师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加上天生丽质,以及不爱哭笑的冷峻脸庞,更是增添了几分不可近人的仙气。


到了她15岁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招牌歌姬,红遍了京城各个教坊。

然而李师师似乎有着天煞孤星一般的命运,但凡和她亲近之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尤其是宋徽宗

以至于后来北宋的灭亡,李师师都被冠以“红颜祸水”的帽子。


其实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这个野史故事,似乎是在故意刻画李师师有着天煞孤星一般的命运,父母,义父,皇帝都被她克死,甚至连北宋朝都被她给克得灭国了。

但越是如此描写,越是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可悲。

李师师不过是古代千万普通女子中的一员,她本可以过着平凡的一生,奈何因为长相甜美,才艺出众,被男人们争相追求。

说到底,错也是男人们的错,李师师一直都处于被动,从来没有过类似苏妲己那种故意献媚的情况。

又何来“红颜祸水”的说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