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汇一模文言文《李陵传》逐字翻译

 新用户5279QMw3 2022-02-02

徐汇一模文言文《李陵传》逐字翻译

李陵传

班固

①李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礼待)士,甚得名誉。

【译文】李陵字少卿。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职务。他擅长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对属下谦虚礼让,名声很好。

②天汉二年,贰师(李广利)将(率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希望)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勿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你)。”诏陵以九月发(出发)

【译文】天汉二年,贰师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军队承担运送物资的任务。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希望能独立率领一支军队,分散单于兵力,避免单于兵力集中对付贰师军队”武帝说:“我派出的部队太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武帝)传诏李陵在九月率兵出发。

③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碰上),骑可(大约)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弓)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恰逢)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详细地)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将要)。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昏(黄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脱身)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译文】李陵李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和单于军队遭遇,约三万匈奴骑兵包围了李陵的军队。李陵率领部下搏战出击,千箭齐发,敌兵中箭倒下。匈奴军败退至山上、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亡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黄昏后,李陵叹息到:“我不战死。不是壮士。(如果)能再得到几十支箭,就足句逃脱了。如今没有武器再战,不如分散开,或许还有逃回去报告皇上的人。”夜半时分,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他们。几千匈奴骑兵追赶着他们,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回去见陛下了!”最终投降了。

④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认为应降罪)陵。迁盛(极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为……而死)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身戎马之地,抑(阻止)数万之师,转斗(战斗)千里,虽(即使)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打击)亦足暴(扬名)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回报,报效)汉也。”上以迁诬罔(蒙蔽),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译文】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回朝廷,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认为应罪罚李陵。司马迁极力(为李陵)辩解说:“李陵常不顾自身安危解除国家危难。率领的不到五千人的步兵,长驱深入匈奴腹地,阻止数万敌军,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然兵败,但他对匈奴的打击也足以使他名扬天下了。李陵没有以死尽节,应当是想找合适的机会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所言有蒙蔽之意,把他下狱施以腐刑。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在元平元年病死。

14.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与单于相直

(2)抑数万之师

15.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A. 为……牺牲 B.谋求 C.追求 D.奉献

(2)上以迁诬罔( )

A. 劝阻 B.陷害 C.蒙蔽 D.欺诈

16. 第②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勿令专乡贰师军

17. 把第③段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18. 《李陵传》第④段引用《报任安书》中的话时对原文进行了取舍,请从剪材的角度分析各自的写作意图。(4分)

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诚欲效其款款之愚:陵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诋毁)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19. 白居易不认同司马迁和班固对李陵投降的态度。阅读《李陵论》节选,对白居易的观点进行评析。(5分)

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节选自白居易《李陵论》)

14.2分)(1)遭逢、遇上 2)阻挠,阻止

15.2分)(12C

16.3分)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勿令专乡贰师军

评分说明:错一处扣1分,扣分3分为止。

17.4分)恰巧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就逃亡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

评分说明:”“……”“”“”“,每个单句一个扣分点。

18.4分)答案示例:本文详叙了李陵以少战多事迹,引用史家的话强调两点:李陵为国死战称得上名将,被逼而降是想伺机报效国家,情有可原;司马迁的信详写李陵作战勇猛,意在强调自己为李陵辩护是出于公正,借此抒发自己的公正和忠君不被肯定反遭刑罚的愤懑。

评分要点:选材分析各2分,用意各2分。

19.5分)答案示例:白居易持传统君臣伦理观来评价李陵,李陵奋勇抗敌但战败而降不算勇敢,为保全性命而降敌是对朝廷不忠,给家族带来灾祸就是不孝,这些评价抹杀了李陵为国而战的忠诚和功业,而两位史学家能客观叙述李陵的战绩,体恤李陵的境遇,作出公允的评价,更尊重事实和人性。

评分要点:对不同观点的阐释各1分,评价各1分,整体表达1分;可反对、可赞同白居易观点,视理由阐释斟酌赋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