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门桥》十大炸点轰炸春节档!不是《长津湖》续集而是全面升级

 尘飞扬说经典 2022-02-02

炸了!真炸了!

《立水桥》不愧为《长津湖》的续集。目前,它就拿下10亿票房。

我感觉它炸,也因为《长津湖》竟然给《水门桥》埋了这么多细节梗。

很长时间,我没有在院线刷过这么有艺术良心的续集了。

《水门桥》中有大量呼应《长津湖》的细节,绝对是伏脉千里,草蛇灰线的打法。

想要被《水门桥》爽到,《长津湖》是不容忽略的前戏。

下文将从10个细节分析《水门桥》的精彩。

1.中南海与白宫

《长津湖》拍了北京,《水门桥》拍了白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者的精神风貌完全不一样。中方运筹帷幄,积极备战,美方焦灼不安,计划要用原子弹挽回败局。

这两场戏有明显的政治寓意,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战斗,是两个国家对话语权的争夺。

2.钢七连报到人数

《长津湖》中,七连报数,应到157人,实到157人。

这支队伍与众不同,它是所有队伍中应到和实到完全一致的队伍。

《水门桥》里,依旧有报数环节,到底有多少人,我就不剧透了。

我要说的是,这绝对是一次让人潸然泪下的报数。

3.钢七连与炮营的感情线

《长津湖》中,钢七连和炮营发生口角。

炮营的杨营长吐槽钢七连,“陈官庄战役的伤亡太大,赢了也不算本事。”

杨营长认为,炮营才应该拿一等功。

杨营长说陈官庄的伤亡大,没毛病,伍千里的哥哥伍百里就战死在陈官庄战役。

他说炮营在陈官庄战役拿一等功,伍千里和宋时轮都不相信。

伍千里说了一段杨营长无法反驳的话,“炮营有十一门炮,八门是我们缴获的,你们炮营就是我们养的啊。”

紧接着,宋时轮面见伍千里,直接表示,“团委本来要给你们七连颁面旗子,看来只能在战后了。”

组织看到七连的战斗力,对他们赞扬有加。

以杨营长为代表的炮营对七连口不服心不服。

到了《水门桥》,美军发扬自己制空权的优势,空袭炮营。

炮营没了武器,就像孙悟空失去了金箍棒。伍千里主动带着七连和炮营一起抢武器,两支队伍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就是伏笔的妙用,他们在《长津湖》越是水火不容,双方在《水门桥》的和解就越动人。

《水门桥》丰富了杨营长的角色形象,让我们看到他的人物弧光。麦基在《故事》里就分析过人物弧光的重要性。

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

4.百里之死

《长津湖》中,有个士兵问平河:“你还是想把伍百里的事情说出来?”

这段故事到底是什么,《长津湖》一直没有交代。

兰晓龙在《冬与狮》中讲到这段故事了。

在淮海战役中,平河是七连的敌人,他杀死了百里。后来,余从戎将他俘虏,他一直没有说自己是杀百里的凶手。

了解这个背景,我们就会发现平河和余从戎的关系为何如此亲密了。

余从戎与杨营长吵架时,平河会让他坐在自己肩膀上,给战友壮士气。余从戎学骑自行车,他会跟在后面,扶着自行车。

即便平河已经成为七连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是,百里之死依旧是他的心魔。

在《水门桥》中,平河终于了却了心魔,他把真相告诉万里时,我只想说,我的眼睛进了沙子。

5.千里的捏脸杀

《长津湖》中,伍千里回湖州老家,伍万里没有认出哥哥。

伍千里来个捏脸杀,万里这才明白,这个军人是哥哥。

伍万里认不出哥哥非常正常,我们可以推测一下伍千里参军的时间。

民国时期规定,18岁的人才能参军。花名册上显示,伍千里出生于1920年,他最快的参军时间就是1938年。

再来看看伍万里的年龄。

在1950年,伍万里19岁,也就是说他是1931年出生。伍万里只在7岁之前见过哥哥伍千里。

他对哥哥的印象并不多的。

一个捏脸杀,就是伍千里和伍万里强调兄弟关系的证明。

在《水门桥》,伍千里不止一次对伍万里捏脸杀。每次看到,我就落泪。

一部战争片,竟然让我成为泪腺发达的林黛玉。

6.万里的防风镜

《水门桥》中,万里会带着防风镜。装备升级是雷公给他留下的遗产。

如果没有防风镜,万里会更加危险,轻则受伤,重则丢命。

自此,这个防风镜有浓烈的抒情功能,雷公对万里也是形同父母对存在。

这也是我为何一致强调,大家要感受到《水门桥》的精彩,必须要看《长津湖》的原因。

7.雷公名字背后的秘密

雷公之死,是《长津湖》的名场面。雷公的姓名叫雷睢生。

如果你注意一下伍千里的花名册,你会发现,片中角色的名字传达非常多的叙事信息。

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强调的是三兄弟的血缘关系。

伍百里名字下方有连根、连里,名字证明是亲兄弟,序号暗示两人同时参军。

这些人的名字在传达一种叙事逻辑,名字相似的人,命运相似。

雷睢生名字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名字带生的人,不会苟且偷生,而会杀身成仁。

如果你的反应足够快,你会为七连的指导员梅生捏一把汗。

他能不能回到上海,兑现当初的承诺,教女儿学好数学?

我不剧透,我只想说《水门桥》却是给了让人敬佩的安排。

8.梅生的手表

梅生的手表证明他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同样是七连的人,梅生和大多数人不一样。雷公来自于沂蒙山区,百里千里万里是渔民后代,他们都是苦出身。

梅生有自行车,会戴手表,担任指导员,会多门语言,可见受过高等教育,这些细节都能看出他的家境非常好。

大家不要高估民国时期中产阶级的财富。

《民国北京城》曾研究过当时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舒适的生活就是能吃饱,每个季节有两套能换洗的衣服,某些小孩能上得起学。”

这类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高,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贫穷阶层

梅生的家境明显超越中产阶级了。

梅生买得起手表,在《长津湖》中暗示他的出身。

梅生将手表给了万里,让他按时吹响鱼哨,扰乱敌人注意力。

万里吹鱼哨时,《水门桥》有个特别精彩的细节,手表上有用红线标注的三道杠。

这体现了梅生的细心,他担心万里不懂得看手表,因此采用这样的做法。

另外,《长津湖》中,出场形象最精致的梅生,在《水门桥》中却被摧残地最厉害。

我们都知道,伍千里余从戎都是糙老爷们儿。梅生是气质美男。

然而,《水门桥》中梅生的新形象却让人落泪。

这个面容里面有《水门桥》的反战思维,战争诞生英雄,战争也摧毁英雄。

9.红围巾

红围巾证明了伍万里的业余。

《长津湖》中,在辑安火车站,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给万里一条红围巾。

这条红围巾,有伍万里对异性的美好想象。

在参军之前,千里说将来盖好房子,就给万里娶个媳妇,万里听到后傻笑。

和平之年,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万里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红围巾对万里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奔赴长津湖的途中,美军轰炸火车,万里会带走红围巾。

千里是个有丰富战斗经验的人,他明白在战场上戴红围巾就是在作死。

因为红围巾醒目,容易暴露自己,千里就吐槽他,”戴红围巾,是给敌机当靶子呢“。

《长津湖》用一条红围巾,让我们看清万里的业余,对异性的想象。

在《水门桥》,万里依旧保留着这条红围巾,并且成为五星红旗的象征。

儿女之情变成家国情怀,这个升华厉害了。

10.宋时轮的头发

宋时轮的头发,有明显的变化。

《长津湖》中,他一头黑发。《水门桥》中,他有了白发。

这么短的时间,ta 的头发从黑变白,可以想象,宋时轮对战斗竭尽心力。

真是一个举重若轻的好细节。

宋时轮在《长津湖》的出场时间不多,每次出场都不可替代。

万里能参军,离不开宋时轮的批准。

七连比炮营的贡献更大,离不开宋时轮的认可。宋时轮向伍千里许诺会给他们发锦旗,这个在《水门桥》中也有了呼应。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基本结束了。我之所以用细节的角度分析《水门桥》,主要有两个目的。

其一,《长津湖》与《水门桥》是共生关系,要感受到《水门桥》的精彩,《长津湖》不得不看。

其二,我也要反驳《水门桥》文戏不好的论调。它的文戏都隐藏在细节中,稍不注意就会错过。

我相信纳博科夫的文艺观念,“在高雅艺术和纯科学中,细节就是一切”。

细节保证了《水门桥》的品质。

当然,上文的细节远不是《水门桥》的全部,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你看到的细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