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多有钱,也要学会“抠”

 快乐的思考者 2022-02-03

俗话说: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如果身边有接触或者了解过有钱的富人,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越家财万贯,越“抠”,甚至抠到吝啬的程度。

对他们来说,有钱是底气但并不是高调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节俭,是智慧,才能让他们能坐拥财富而保持克制,虽身居食物链高端依旧不忘初心,居安思危。

他们不管多有钱,都会小心翼翼的支配好每一分钱,不会大手大脚的肆意挥霍,这些深入骨髓的生活习惯,金钱财富观念,代代相传,贯穿一生。

这也是为什么豪门望族里的那些富人,不管是认知还是格局都要不同于“有钱人”的原因。

像很多白手起家,历经沧桑坚持不懈才拼搏得来的财富,深知一路打拼过来,其中的来之不易和风雨心酸。

这样的人即便功成名就积累了一定的财产,实现了财富自由,也不会轻易挥霍,反而更懂得保护和珍惜,生活作风依旧艰苦朴素,更不会去花天酒地的消费。

再有钱,也要学会“抠”并不是说他们不舍得花钱,而是将创业时期,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一直保持了下来,表面风光的背后又有多少心酸只有他们自己体会深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财富,他们更懂得钱要用在刀刃上的道理,用钱去生钱,把钱用在对的地方,才能让挣钱的能力不断的提升,财富也就是在这一分一分的积攒和努力中实现了日积月累。

在很多富豪中,“抠”的代表有很多,郭晶晶就是其中很好的例子。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但是她却从不介意自己的衣服鞋子,从不把钱花在打扮自己上,衣服也是大多穿了都舍不得扔,平时也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作风,让他们深入基层体会生活的不容易。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多数真正的有钱人都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眼里,非常的普通低调。

我们经常看到的很多广东富豪老头老太太,随意的穿搭,看起来有点邋遢的一字拖,穿梭在各大公园,菜市场也不忘讨价还价,有的做着保安,保洁的工作。

生活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将他们跟“穷”联系在一起,事实却是房产,钱多的完全想不到,但是生活作风依旧不改,对自己“抠”到了骨子里,并发自内心的享受这种生活。

学会抠,也就学会了“守财” ,古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古今中外多少豪门旺族,因为奢靡的生活铺张浪费,寅吃卯粮,做什么都讲究排场,成天游离在灯红酒绿里醉生梦死,忘记了来之不易的财富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殊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拥有的支配权,明天就不知道会到谁手里,所以珍惜福气,心存感恩,在公益正义之事上慷慨大义,生活中勤俭节制,财富资源才能恒久远。

像很多现实中的很多人,依靠偶然的机会发达了,就会被突如其来的金钱迷失了本心,显摆不珍惜。

他们也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创业财富积累过程,花钱不懂节制,也毫无计划和目标,有的甚至因此而堕落,沉迷于各种高消费,填不满的欲望,坐吃山空。

德不配位的“天上掉馅饼”,结局终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财富的持久需要每一代家族的共同守护才能持久。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贾家最后的败落其实更多是内部因素,光是一个元妃省亲的大观园就看出来整个贾家的奢靡程度之严重。

主子们养尊处优的奢靡生活,饱食酒色,铺张浪费,享乐心理弥漫在整个家族,居安不思危,最终只剩个空架子,依靠当票维系基本开销。

照这样下去,再多的财富都会被消耗殆尽,更别提权势的“世袭”了,可见暴富容易守富难。

小心翼翼的大方,大大方方的抠门。

适度捂紧钱包的人,才能长久的留住钱。这是一种明智,更是一种清醒。

再有钱,也要学会“开源节流”,这样既做好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准备,又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奋斗的勇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