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革架构师任正非

 A探索者 2022-02-03

■ 作者:田涛,著名管理学家,华为高级顾问;吴春波,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 来源:《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 分享:包子管理学堂 (ID:bosstanwx)

■ 头图:《企业家》杂志 姚咏梅

■ 合作:15210600999(微信同号)

图片

一切的理想主义者无不纠结:为什么播下的是龙种,诞生的却是跳蚤?或者诞生的是龙子,但却是不肖之子?正像许多企业家所困惑的:为什么别的企业的管理变革能够成功,比如联想与华为;自身企业的每一次变革要不中途夭折,要不成为灾难?

除了文化决定制度这个根本前提之外,变革的方法与手段也至关重要。百日维新的改革派光绪皇帝,百天之内竟然出台40多部变革法令,撤掉几十位阁僚大员,闹得皇室上下人人自危;而所依赖的变革主体力量不过是一小撮激扬文字、手无寸铁的中下级幕僚,如康有为等人;不懂变革的优先顺序,不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善于妥协与平衡,缺乏忍耐力,亦缺乏决断力,尤其是听信书生之见,把本来可以引为变革支持者的后台人物慈禧作为对立面,导致变革成为少数“幼稚青年”加一位皇帝师傅在一起的“独角戏”,明里暗里的支持者与同情者全倒戈成了冷眼旁观者和反对者。维新百日以血祭而宣告失败,不是偶然的,纯粹地归结于守旧势力的强大也是片面的。

100年后的1978年,邓小平所主导的国家变革,虽然顺应了人心思变的社会大势,但邓小平伟大的变革艺术却很值得一切的组织领袖(政治和商业领袖以及其他)认真研究和借鉴。解放并重新启用大批老干部,变革有了组织力量;发动思想解放运动,变革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制定开明的知识分子政策,变革的呐喊者阶层出现了;进行军队体制改革,变革的护航力量强大了;率先推动农村体制改革试点,变革最广大的底层基础稳定了……随之,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进两步退一步,既猛踩油门,又在遇到转弯或沟坎时及时刹车……历时二十载,在邓小平过世的1997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程度不同的成功。

中国的不少企业家堪称邓小平的“学生”,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字。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坚韧、忍耐、机警,用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话说:像老鼠一样,风大了躲进洞中;风过去了再出来……”同时,他们也都胸怀宽广,能团结各类人,也能够“藏污纳垢”——容忍别人的缺点与缺陷;但也都原则坚定,坚定到几乎冷酷;善于妥协,有底线的让步;有决断力,绝不优柔寡断;有自知之明——恪守单一价值观:在商言商,不染指商业之外的政治……

有意思的是,这些企业家创业时的年龄大都在40岁左右,真正面临企业之船驶入深水区的变革时,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对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领袖来说,也许,这个年龄段才意味着真正的成熟,至少在中国,这是一种代表性现象。

任正非在华为20多年变革史上的角色更像个架构师,从《华为基本法》,到IPD等六大体系变革,从市场部大辞职到7000人的“辞职门”,循着每一次变革的脉络朝前梳理,你都会发现,每一次变革的前两年左右,他的零碎或系统的讲话中已经透出某些信息,越到变革临近“射门”阶段,他的观点越鲜明越清晰,在变革真正启动时,各层面的管理者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了。但任正非的观点从来是形而上的思辨,或者原则性主张,很少涉及变革具体方案层面的意见与建议;他也许不是一个专业的“顶层设计家”,但他对组织和人性关系的直觉与悟性无疑是罕见的:一部《华为基本法》也许在任正非和华为的管理群体中早被抛到脑后了,但20年来的任何一次“中国式变革”,或“西方式”的变革(更多是混合型的),却从未脱开《华为基本法》的总体框架,这在中国企业的组织演进史上,无疑是罕见的现象;此外,组织在不同阶段的病症,他从来都感知于规模性发作之前。2009年他就大声疾呼”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2013年则明确提出”简化管理”,针对”大组织病”的变革已成为华为今后长期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