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最年轻的状元:7岁能吟诗作对,17岁金榜题名,你服不服?

 皇家书库319 2022-02-03
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从此寒门学子就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朝廷也通过科举制度招揽了不少人才。与其他比赛一样,科举考试也是择优录取,一甲第一名则会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二三名分别是榜眼和探花,其余金榜题名的则是赐进士及第。

从某方面来说,古代的科举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与现在的高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一生都考不中举人,状元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曾经有一位牛人,几乎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7岁就能吟诗作对,17岁时金榜题名,殿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当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 莫宣卿,出生于公元834年,广东封开县人,三岁时父亲就病逝了,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带着莫宣卿改嫁,继父家境比较殷实,视他为亲生儿子,六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学堂读书。莫宣卿聪慧过人,许多文章只要看一遍,就能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时人称赞他为神童,老师对他也非常器重。

年仅7岁的时候,莫宣卿就能出口成章,吟诗作对更是其拿手绝活,就连举人出身的教书先生,都对他佩服的不行。八岁的时候,他就写了这么一首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 公元851年,他独自一人来到京城参加会试,毕竟年纪较小,也没有多少心理负担,即使这次落榜的话,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考试的过程中,当其他考生还在奋笔疾书时,莫宣卿就交卷了。当时的皇帝唐宣宗,看完莫宣卿的文章后拍手叫绝,果断钦点他为状元,赐内阁中书大学士。

以莫宣卿的才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前途无量,说不定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宠臣。莫宣卿是个大孝子,为官之后想把母亲接到京城,但母亲习惯了家乡的生活,不愿意到京城居住。于是,莫宣卿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请求出任南方地方官。 皇帝非常爱惜他的才华,但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台州别驾。在莫宣卿离开京城的时候,唐宣宗给他不少赏赐,很多官员都出城相送。奈何天妒英才,他34岁的时候身患重病,不久后就去世了,皇帝悲痛万分,赐他谥号为“孝肃”。

虽然莫宣卿不太出名,且仅有三首半诗留存于世,但他作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也是两广第一个状元,在岭南文化史上有这不可忽视的地位。小编17岁的时候还在读高中,而莫宣卿却在那个年纪就考中了状元,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你17岁在干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