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古随想录25:对冲

 新用户17779036 2022-02-03
导读
其实,如果置身于事外,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一下春节,就会发现,节日生活实际上是对平日生活的一种对冲,而这种对冲的背后,是天道求衡的法则发挥作用!人如果真的领悟了对冲的智慧并善加运用,就能做到天天平衡和平静。



其实,如果置身于事外,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一下春节,就会发现,节日实际上是对平日的一种对冲。

01
平日,人们工作很紧张,往往都要被闹铃闹醒,然后在痛苦和挣扎中起床,而到了节假日,很多人可以真正睡到自然醒!

平日,人们为了谋生,要么背井离乡到外地去工作赚钱,要么疲于应付各种商务活动,疏于对家人的陪伴,而到了节假日,才能得以抽身全身心投入家庭,陪伴家人!

平日,人们生活在各种规则和潜规则之中,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过度放纵,只能自我克制,而到了节日,很多人会彻底释放!

我们绝大多数人,平日里只能像驴一样不停地拉磨,操劳,只有到了节假日,才能过上吃了睡、睡了吃的慵懒日子。

02
我不由得想象,前人创造各种节日,尤其是每年最重要的春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用安逸对冲平日的劳作,用团聚对冲平日的分离,用美味对冲平日的寡淡,用放纵对冲平日的约束。

这样才能让人们不至于因为过度的操劳,长时间的分离,饮食的寡淡和行为的过度约束而崩溃,而无聊,而绝望。

中国古代的智者,特别喜欢告诉我们天道求衡。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下的人、事、物都是一阴一阳的,而且一定是物极必反的。

人生活安逸久了,就会感到无聊,吃饱了撑的,就会找刺激,甚至是自讨苦吃,比如说去攀岩,去蹦极,去做一些在别人看来是自虐的事情。

人受约束久了,就会感觉到压抑,只要有了机会,就很容易去放纵,比如说去蹦迪,去喝酒,去唱歌。

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说,生命就像一个往返于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

也就是说,物质条件太丰富了,没有短缺了,人的精神会陷于无聊。而人因为贫穷,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非常痛苦。

绝大多数人都像风箱里的老鼠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跑来跑去,一刻不得安生。

03
孔子说,过犹不及,孔子还说,无可无不可,其实生活就验证了孔老夫子的说法。

同样一件事,今天可能是快乐的,明天可能就会感到痛苦。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是痛苦的,而在另外一个人看来,这是快乐的。

在圣人眼里,在智者眼里,应该没有我们普通人那样的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天下所有的人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仍认为的好和坏,都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自我心理作用而已。

既然天道求衡,平衡也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理。有此必有彼,有彼也必有此,彼此互补,对等、平衡才符合天意。

既然节日是为了平衡,而与平日进行对冲,那么黑夜也应该是和白昼进行对冲,秋天应该适合春天对冲,感性是和理性对冲,糊涂是和清醒对冲,奸诈是和正直对冲……

看懂了,想明白了,人就会知道,一个纯粹的,绝对理想的社会,是永远不会存在的,再美好的存在,也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的期许。

说得再直白一点,一个相对完美的天堂,只能存在于人的心理世界,使人找到了各种矛盾的平衡点之后的心理状态。

生活当中,总是有很多的人事物让自己不满意,其实,这可能也就是对那些让自己满意事情的对冲。

04
佛家总喜欢讲,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佛家还喜欢讲,智者以心转境,凡夫为境转心。无非是告诉我们,要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实现心理上的平衡。

一个人很操劳,如果在平时就能够学会自我放松,会做心理调节,那么他可以当时就做到心理平衡,他就能做到把每一个平日都变成节日。

一个人很富有,如果他能够学会布施,那么就用布施来对冲他的富有,富有可能就不会让他迷惑,不会让他滑向欲望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一个人很有权力,巴结他的人特别多,每天能听到各种吹捧,但是如果他能保持必要的冷静和克制,就对外界的歪风形成了对冲!

……

真感谢虎年这个春节,让我知道对冲这两个字,居然这么有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