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平原省留给新乡的文化遗存

 沉默的困兽 2022-02-04

今年距平原省撤销已七十年矣!

从1949年8月至1952年11月,作为平原省的省会,新乡市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从不足五万发展到近十五万,市区的面积从三十七平方公里发展到七十二平方公里,工商业者从五百余户发展到三千一百户以上,中小学校由二十三处发展到六十二处。”(新乡市人民政府《平原省撤销后新乡市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案(草案)》)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新乡的企业、学校、饭店、医院等行业,冠以“平原省”的就有:平原省荣康医院、平原省图书馆、平原省百泉干部疗养院、平原省妇幼保健院所、平原省保育院、平原省人民医院、平原省立育才小学、平原省立新乡高级中学、平原省农学院、平原医学专科学校、平原省立师范学校、平原大学、平原戏院、平原饭店、平原省委招待所、平原省军区招待所、平原省人民政府交接处、平原商场、平原省军区电锯厂、平原省总工会、平原省自来水厂、平原省体育场、平原省监狱、平原省新光机器漂染厂、平原省公私合营中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平原机器厂等多家。

文章图片1

1952年平原省撤销后,平原省人民政府对于平原省期间的建设认为“凡应留而又可以留交的,当地财务、房屋、结构(如医院)等均应留下。”(平原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平原省察哈尔省及调整区划向总理的报告》1952年11月12日)“与当地群众有直接联系之经济、文化、交通、卫生机构而中央、华北局又不需要的单位,其中有的是将原单位移交河南或山东,有的是分具体情况将干部分配两省。凡两省的企业工厂生产单位、商业厅各公司的门市部、经济单位的仓库、荣军教养机关、医院、及干部休养的单位,均原封不动移交河南或留当地,其干部随该单位不动。”(平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发结束、移交工作若干问题处理方案的通知》1952年11月24日)

此举措,对于新乡市区之后的经济、文化、交通、卫生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今回望这七十年的发展,平原省时期留存下来的企业、医院、学校等部门单位,已是沧桑巨变,其中有的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则始终伴随着新乡人从那个年代走到现在。

老照片、档案清晰地记录了那段岁月的某个片段、场景、决定,透过它们的起起伏伏,能感受到与时同行的时代脉搏。存留至今的老建筑、老厂房,它们所蕴含的特有文化则更容易将后人带入到对那段时空的遐想、思悟之中……

作为平原省党政军最高机关的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如今在新乡的办公建筑遗存,仅有和平路中段的省委办公地,在此办公的机构包括:政策研究室、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社会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省政府机关的办公地分散于人民路、平原路、西大街、东大街、健康路、自由路;省军区及下属荣教院、荣军学校、教养院、军邮局,则集中在荣校路办公。

文章图片2

随着城市改造的持续进行以及某些商业化操作,省政府和省军区的办公地如今已是踪迹全无,存留至今的照片或实物,表明那时的建筑全无现代“高大上”的感觉,显得很质朴、亲民。

为满足对平原省下属两个直辖市、六大专区、一个矿区到省会办公接待的需要,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设立了各自的接待场所。

文章图片3

位于自由路北段路西的平原饭店,为平原省直属招待单位。其豫菜颇负盛名,曾受到尚小云、荀慧生、裘盛戎等京剧大师的好评。活鱼活吃、蝴蝶冷拼、清蒸白鳝、绣球干贝等佳肴亦为当时及之后的各方食客所乐道,可惜因种种原因,平原饭店于2000年后消失于新乡人的视野之中。

同样消失的还有位于北关街的平原省军区招待所,这处招待所对于如今八、九十岁的老城人来说,已是一段模糊的记忆,对于五六十岁的人来说或许更是不可思议的“传奇”,因为北关街过于狭窄、破旧。

文章图片4

位于平原路西段的平原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已由新乡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变而为百姓的九州宾馆,不变的是处于平原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西北角的那栋历经七十年沧桑的楼宇建筑。

政府机关办公场所的固定,使得干部职工及子女的医疗、上学等问题亦需解决。

处于当时城市建设计划“军事区”的平原省荣康医院,创建于1951年,如今依然在此处服务于社会、百姓。位于建设路的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则是原位于获嘉邓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平原军区后方医院三分院,于1954年迁至新乡市区的,面前亦在造福一方。

文章图片5

人民路是人生起伏的生死之路,这是新乡人的戏称,而人民路的东端即是生之始——“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曾用名新乡市妇产科医院)。只是是处之“保健院”,是1974年由姜庄后街迁于此处的,原名是1950年建立的平原省妇幼保健院。

位于人民路上的省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农业厅、工业厅、商业厅、交通厅、劳动局、合作委员会、卫生局、水利局以及健康路上的卫生局、粮食局,无疑规划、带动了幼儿园、小学、医院、宿舍楼于此周边的集中布局。

文章图片6

前身为冀鲁豫边区行署保育院的平原省保育院(今育才幼儿园),为新乡市第一所幼儿园;1950年创办的平原省立育才小学(今育才小学),招生收对象仅限于省、市直属机关县级干部子女,学生实行供给制,到1953年止;位于健康路上的平原省直诊疗部,在1952年改名为平原省人民医院,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新乡市中心医院。

历经绵长岁月,格局依然如此,居住于此或稍远些的居民百姓挤破头也要进“一幼”、“二幼”、“育才小学”就学,到“中心医院”就诊,可见影响之深。

国民健康、文化提升于国之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影响尤显。

文章图片7

为培养需要之高等人才及推动平原省未来的各项建设,平原省政府于1950年10月提出建立“平原大学”。国家对此建设极为重视,拨取经费55亿元(旧币)予以支持,同时招揽师资力量以备学校之需。

仅三个月的时间,在建设路东段、卫河南岸便建成了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行政楼、教职工食堂等教学及生活配套设施的平原大学。1951年3月定名为平原师范学校。1953年,其与河南大学合并为河南师范学院第二院。1956年独立为新乡师范学院。1985年易为今名河南师范大学。

在这三年多时间里创建的学校还有:平原省农学院(今河南科技学院)、平原医学专科学校(今新乡医学院)、平原省立师范学校(今新乡师范专科学校)、平原省财经学院(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平原省工业学校(今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1940年创建的“省立新乡中学”,在1949年与太行第五联中合并,名平原省立新乡高级中学。1958年更名为新乡市第一中学。发展至今的“一中”,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其与新乡教育界之名播华宇亦是贡献非凡。

正是此间众多院校的创建,才为新乡日后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智慧助推器,而不至因为省会地位的撤销而中落日衰。

文章图片8

为解决因人口增加而导致的供需紧张,特别是销售网点匮乏不足的短处,基于节约办事的原则,平原省政府将新乡城墙拆除之后的土、碎砖等建筑材料予以填坑之用,并由平原省商业厅投资37万元(旧币),于1951年在平原路中段兴建整体为两层框架结构的商场,1952年7月该商场开业,名新乡市百货商店。其为当时平原省最大的商场。1976年易为今名——新乡市百货大楼。经过几次改造之后的百货大楼,其主楼顶之钟楼建筑可谓新乡商场中之特色。

同是平原路上的平原商场,1950年即开始筹建,然至1957年7月1日始正式开业,且以“平原”冠之,足见商场对“平原”二字的留恋情怀。

文章图片9

现在思之,耗时之长其中必有周章。来之不易的商号,无论是在平原省废止后还是当下,均可谓千金难易、难得之名。

近些年,随着城市对居住环境的高质量要求,市区内颇负盛名创建于平原省时期的平原省新光机器漂染厂(平原省公安厅投资。今新乡市漂染厂)、平原省公私合营中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今中原棉纺织厂)等卫河沿岸企业,因环保、市场、改制等原因,渐渐消亡。

作为新乡市第一个由上海诚德纺织厂与华北军区后勤生产部组建成的内迁合营企业,其辉煌且带有“红色”背景的履历,足以在其厂房原址上建立一处纪念地,然而“中原纱厂”这四个字,如今只能成为新乡人言语中的一段记忆谈资。

幸而,新乡人现称之为“一一六厂”(中国航空工业第一一六厂)的平原机器厂依然矗立在解放桥北,算是平原省时期能够存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之一。

由冀鲁豫济华铁工厂和接受的国民党修被所合并而成的平原机器厂,“刚解放时,(该厂成装水车)费损率占百分之十二,现降至百分之零点八五,水车质量在华北占第一位”(中共新乡市委《省撤销后新乡市工业生产可能发生和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案与要求》1952年10月17日),1954年成为我国最早的航空机载设备生产厂家之一。如今一一六厂使用的“平原”牌商标已是全国驰名商标。

褪去平原省省会的耀眼光环,让新乡人失去了政治地位及相关待遇的优势,却多了份对“平原”二字挥之不去绵延至今的情怀。

七十年的光阴、沉淀,让新乡人在与时俱进谋发展的同时,也懂得了留住、守护好上一代人的艰辛、迹痕,是此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因为经验才有成功,因为失利挫折才能涅槃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