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法指导】专题--自然地环境理整体性3:生物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yg760 2022-02-0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片

图片

【学法指导】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1:整体性表现

【学法指导】专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今天,我们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角度来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系列一:生物(植物和动物)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生物是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的特殊部分——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位于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水圈的全部。生物圈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各要素对生物的影响

图片

图片

(一)气候因素

气候类型决定着动植物、土壤的不同: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导致形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多样决定着植被类型往往多种多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自然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别。

气候影响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不同的生物适用不同的栖息环境、形成不同的种群大小。

1、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特征和环境条件;不同植物类型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是不同的,于是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

图片

①光照:

图片

图片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需求不同,有的植物喜欢在强烈的光照下生长,如高大的乔木和灌木丛,典型的树种有马尾松、落叶松、桉树、樟树、万年青等;也有些植物喜欢生长在密林底层,背阳或阴蔽的地方,如矮小的地衣和苔藓植物往往生长在乔木和灌丛林下面。

②热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也不同,出现由赤道向两极不同的植被带,如热带植被带—亚热带植被带—温带植被带—亚寒带植被带—寒带植被带。同时在同一地区也出现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的植被带,如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③水分:

图片

图片

水分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离开了水分任何生物都难生存,但是不同的植物对水分要求不同,有的植物需要生长在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如水生植物——莲(荷花),它长得叶大柔嫩,但根系不发达;也有的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如旱生植物——骆驼刺和仙人掌,它的叶子变成细刺,而且根系十分发达,深达十几米。

④ 风向:

图片

图片

“旗”形树指示风向,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单独生长的树木的枝叶向南一方特别繁茂,而向北一方较为稀疏;叶片上的叶脉是南方粗,北方细;树木的年轮也是南稀北密。它是由于光照、风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片

2. 气候对动物的影响

动物也常通过自身特征适应环境。如寒冷地区的动物会生长厚厚的毛皮,以防热量散失;有些动物常形成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即保护色,如变色龙;也有些动物装成与栖息环境相似的形态,或模仿成与另—种昆虫相似的颜色,即拟态,如枯叶蝶。总之,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为了猎食和自保。

图片

图片

沙漠狐狸

图片

北极狐

图片

名师点睛:

附:微专题-----动物迁徙与气候的关系的原因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适应现象,是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凭借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如:部分鸟类迁徙(候鸟)、鱼类迁徙(洄游)、驯鹿的千里踏雪大迁徙、美洲的彩蝶王等。

图片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降水的时空变化→水、草的时空差异→动物。

附:微专题----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① 改变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影响种群大小;

② 动物物候期提前,例如 开花日期、羽化时间、繁殖产卵时间、迁徙日期等。

③ 影响繁殖能力和繁殖欲望、影响冬眠行为。

④ 生境改变,栖息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群动态变化、甚至生物灭绝。

(二)地形因素

1、地形对植被直接影响:

图片

①地势起伏大的区域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②地势起伏还会造成植被阴坡和阳坡的差异,特别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更是明显。

③如果阴坡同时又是背风坡,降水和光照明显不同于阳坡和迎风坡,植被特点的差异会很大。

2、地形对植被间接影响:(影响土壤)

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的土壤厚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水土容易流失有关。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三)土壤因素:

图片

图片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土壤,由于土壤中酸碱性的差异,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如茶叶树、油茶树、铁芒萁等植物常生长于酸性土壤中,而碱蓬则生于盐碱性土壤中。

(四)水文(河流、湖泊)对生物的影响

图片

图片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图片

干旱地区有河流流经的地区,水分条件较好,形成非地带性的绿洲

(五)环境污染:

图片

植物对环境污染也特别敏感,当污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植物的枝、叶会发生一些变化。如矮牵牛花对二氧化硫污染具有指示作用,在工厂周围,特别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区,植物明显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玉米叶、果树、蔬菜等。

二、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图片

1、对气候的影响:

图片

图片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

2、对地形的影响:

图片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

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

3、对水文的影响:

图片

图片

植被破坏与恢复对水循环的影响

图片

图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4、对土壤的影响:

图片

图片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侯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植被丰富,可以保持水土。

名师点睛:

附: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图片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图片

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同时通过动物和微生物作用,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①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早期原始大气中主要成分为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没有图片图片,而现在大气中图片占78%,图片占21%,主要是由于生物作用的结果。

②参与水循环,改变陆地水分:

图片

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在相当程度上也为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所制约。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释放另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从而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③影响岩石的形成和风化:

岩石的风化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生物风化是岩石风化的一种,而且在地球表面上分布非常广泛,如根劈作用。岩石的形成也常受到生物的作用,沉积岩大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如煤、石灰石、石油等。

④改善和保护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作用,主要是绿色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效益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吸烟滞尘、过滤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微生物主要是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环境中去,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附:森林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生物类问题:微专题汇总

名师点睛:

(一)生物成因分析:

生物分布主要受其生存环境条件影响,其影响主要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和水分)、土壤条件(植物)和食物来源(动物)、地形(或生存空间)和人为生存环境(天敌)等因素影响。   

要清楚所要描述的生物的生长习性,并找出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该生物生长习性的相关性,从而确定该地某生物丰富的原因。(或从某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出某生物的生长习性)。

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宜生存的空间大:

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2)气候:

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

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 环境:

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在空间减小:

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

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4) 天敌:

①缺少XXXX,天敌少:

②受到XXX X天敌成胁。

(5)人类活动:

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

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破坏。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湖而(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

②跨度大(流程长), 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

③河湖(海)相连,有利干XXX洄游产卵,

(2)气候: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

②水温适宜, 利于产卵、 繁殖:

③水域浅(纬度低), 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3)水文:

①盐度高(低),适合咸水(淡水)鱼类生存: 

②纬度 (海拔)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

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

④水质好。

(4)食物:

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②水草丰美/共他鱼类为XXX提供充足饵料。

(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二)、生物多样性成因分析思路

生物多样性要从两个维度思考:

种类数量本身多---说明多样的环境条件,适合不同生物的习性----环境复杂多样;

种类数量不会减少---说明外界干扰少,不会被破坏----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少

(一)环境复杂多样:(注意区域尺度大小、位置独特)

大尺度范围:

图片

1、南北跨度大,纬度差异明显,热量带复杂多样,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环境条件复杂;

3、空间范围大,生物活动空间范围大。

小尺度范围:(2018年北京地理---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图片

1、低纬度热带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合多种生物生长;

2、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特别是低纬的高山),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水热变化明显。

3、有多样的局地气候、地形(阴阳坡、干热谷等)

地理位置独特:

1、位于大陆沿海地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多样;(见上图)

2、位于自然区(地形区、气候区、干湿区等过渡地带,环境复杂多样。(例如:甘肃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中药材种类多

图片

附: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我国各种自然区的过渡地带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少

1、地广人稀,开发程度小;

2、环境封闭,人类以及各种天敌难以进入,威胁少;

3、人类设置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4、自然灾害少(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生物正常演化。

(三)、生物物种独特成因分析思路

图片

基本生存条件:

对动物而言-----有吃、有喝(食物来源丰富)、有玩(活动空间大)、又安全(天敌少,自然灾害少)。

对植物而言-----气、地、水、土独特满足植物独特的习性。

环境独特---有自己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环境封闭、外来物种干扰少)

位置独特---远离其他生物种群,特别是远离大陆的孤立岛屿。

1、远离大陆的海岛或四面环海的大陆(澳大利亚),与外界生物种群隔绝,有独立的演化环境。

2、有多样的局地小气候类型,满足特殊动植物的习性,动植物种类独特。

3、人为干扰少---环境条件恶劣(湿热、干旱、酷寒、地形复杂),人迹罕至。

4、沿海地区----鱼类、饵料丰富(联系渔场---上升流、寒暖流交汇、河流入海口、浅海大陆架附近);平坦开阔,活动空间大;人迹罕至,天敌少;自然灾害少,生物正常演化。

代表地区举例

澳大利亚

图片

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

图片

马达加斯加岛(狐猴、猴面包树)

图片

(四)生物(农产品、水果)销售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它属于农产品品质问题之一)

简单来说:我给大家总结的一句话:“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晚我早(上市时间)”

举例:

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土高原等优势产区,还有阿克苏、昭通等重要产区。相比普通苹果,阿克苏苹果采摘期晚一个多月,以其独特的“冰搪心”被誉为新疆的“水果皇后”。而我国西南地区苹果同一品种较北方产区提前一个月成熟。

相比于我国苹果优势产区,阿克苏和昭通等西南地区种植的苹果在市场上卖的价格更高。

原因分析:

苹果卖价更高主要与苹果的质量以及上市赶时间有关,影响苹果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光照、昼夜温差,生长期长短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阿克苏位于新疆,山于生长期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阿克苏苹果品质非常好,质优价高。昭通等西南地区纬度低,苹果同一品种较北方产区提前一个月成熟,入市早,供不应求。

图片

我国苹果部分重要产区及其优势产区分布图 

归纳总结: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因素(以蜜桔为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他因素:生产季节不同也具有销售优势。

举例:

  材料一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8)。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图片

图8

  材料二 新西兰北岛图(图9)。

图片

图9

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

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

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2分);

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2分);

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2分)。

(五)、农产品品质问题

举例:

大米(水稻)------黑龙江五常大米

牛羊肉-------------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龙井茶-------------浙江杭州西湖龙井

瓜果棉花---------- 新疆

苹果---------------山东烟台、新疆阿克苏、云南昭通

海参---------------大连獐子岛

图片

图片

农产品品质好成因归纳:

简单来说:环境好(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气候好、地形好、土壤好、水源好、人好(技术、措施)。

气候条件:

1、温度: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气温低,病虫害少(冬季,不利于虫卵过冬;春季,虫卵复苏慢;夏季,温差大,不利于病虫存活)

2、光照: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紫外线强,杀死病虫害。

3、气象灾害少:有利于生长

地形条件:

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生产;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土壤条件:天然肥力高(如黑土),施用化肥农药少;矿物质多(紫色土),农产品富含矿物质。

水源条件:灌溉水源充足;高山冰雪融水,水质洁净,富含矿物质。

环境条件:污染少、致病因子少

社会经济条件:

1、科技力量强:培育良种;改造不利自然条件(温室大棚、梯田、滴灌和喷灌技术、改良土壤)

2、农业措施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处方农业、精确农业----绿色农业(农药少、化肥少、无污染、环境优的生态农业)

相关习题归纳

高考真题回顾

(2016·海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5所示)。

图片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参考答案: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5分)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5分)

(2018·海南)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图片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2016年全国新课标III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图片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读:本题通过探讨山地坡面径流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对水循环环节的理解,突出了植被恢复的生态意义。第1题,若植被覆盖良好,坡面降水被截留,下渗增加,会降低河流径流量;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坡面降水会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大大提高河流径流量。这样,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更多地受降水直接影响,波动强烈。答案为B。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涵养水源能力增强,蒸发量增大,由于植被的截留,地表水下渗增多,容易转化为地下水,因此地下径流会增加。山地的降水量变化不大,坡面径流会增少。答案为C。第3题,森林植被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故两河流径流量总体会减少。图中显示顺向岩层向乙河倾斜,植被恢复后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则会顺着倾斜的含水层向乙河流处渗流、汇集,相比之下,甲河流量减少,乙河增加。答案为D。

(2017·课标全国Ⅲ,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该流域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图片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分)

37.【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解析】 第(1)题,该地区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来的水汽影响,河流北侧高大山脉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2)题,注意是“自然条件”,额尔齐斯河流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水源主要为高大山脉的冰雪融水,水温较低,水质清澈;干流流经地区,地形起伏较小,水流平缓,水草丛生,利于冷水鱼的逆流而上。第(3)题,白斑狗鱼生存条件要求高,适合生长的地区较少;属于冷水鱼类,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属于肉食性鱼类,食物来源少。

(2014新课标Ⅱ)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图片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提示:见文字材料】

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

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东西部差异大,垂直差异明显,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下图为环尾狐猴和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

图片

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

答案:与非洲大陆被海洋相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天敌少;纬度较低,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以稀树草原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管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植物生存需要,等待雨季的到来。非洲的纳马夸兰地区生长着1000多种当地特有的多肉植物,一年中一些时间植物在休眠,但只需几场冬雨或大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

图片

 (1)分析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数量大且种类多的自然原因。

(2)判断多肉植物休眠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

(3)图中甲地的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的肥厚,试分析其原因。

(3)如果该地大量多肉植物被引进到我国干旱地区,推测可能给两地带来的环境后果。

【答案】

(1)数量大: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储存大量水分,可以维持旱季的生存;旱季较长,其他物种难以生存;受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有利于多肉植物吸收水分;有短暂的雨季,多肉植物可以吸收水分;适宜地区面积广。种类多:纬度跨度大,范围广;区域内陆势起伏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生长。

(2)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进入休眠,生长缓慢,减少水分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维持生命。

(3)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光照强,易使叶片灼伤;全年干旱少雨,不能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4)原产地:加剧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输入地: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可能会造成病虫害传播。

【解析】

(1)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数量大的原因,主要从植物生长习性、当地环境特征分析。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储存大量水分,可以维持旱季的生存。该地旱季较长,其他物种难以生存。冬季受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有利于多肉植物吸收水分。夏季有短暂的雨季,多肉植物可以吸收水分。多肉植物适应性强,适宜生长的地区面积广,所以数量大。种类多的原因,主要从所跨温度带、地形特点分析。多肉植物分布区纬度跨度大,范围广。区域内陆势起伏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生长,所以种类多。

(2)多肉植物休眠主要季节是夏季。主要因为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该地降水少,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进入休眠,生长缓慢,减少水分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维持生命。

(3)比较两地区的气候差异,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光照强,易使叶片灼伤;全年干旱少雨,不能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4)如果该地大量多肉植物被引进到我国干旱地区,可能导致原产地的植被破坏,加剧原产地的荒漠化程度,生物多样性减少。对于输入地,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可能会造成病虫害传播。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图片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审题过程:一是答题格式要求“分析”;二是“阻碍”,题意是指空间的阻碍;哪两个空间?尼罗河鲈鱼原来的生存空间和维多利亚湖;三是指自然原因。合计6分。

材料应用:依据文字材料可知,尼罗河鲈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尼罗河在维多利亚湖的北侧,刚果河在维多利亚湖的西侧。依据图上信息可知,阻碍鱼从周围河流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可能有河流分布、瀑布等方面。

相关知识:自然原因包含“气地水土生”等方面。

书面表达:(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审题过程:一是答题格式要求“分析”;二是“鱼”的“繁殖”,而且是“迅速”繁殖;在哪里?维多利亚湖;三是指自然条件。合计6分。

材料应用:依据文字材料可知,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说明湖泊面积大;维多利亚湖原有鱼类资源丰富,正好是大型的肉食性鱼(尼罗河鲈鱼)的食物来源。

相关知识:渔场的形成条件:水温适宜;大陆架海区,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水域较广;饵料丰富。(“迅速”繁殖,如果是植物可以考虑温度高生长快。)

书面表达: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图文信息来源于:本人使用的正版地图册+个人课件,转载标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