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地图看懂非洲对外贸易史

 观海览书 2022-02-04

据统计,在近400年奴隶贸易中,非洲失去了几千万人口。然而在奴隶贸易开始的15世纪之前,非洲曾以平等身份与其他大陆发生着广泛联系和商贸往来。让我们以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一张展示非洲对外交流路线的电子地图为线索,了解一下非洲的对外贸易简史。

>>>

古埃及强大的贸易网

(公元1世纪以前)

交通工具:地中海沿岸——海船,尼罗河——驳船,中非——驴子商队

交易范围中非、努比亚、埃及、欧洲和亚洲
交易商品:武器、生产工具、打猎用具、装饰品、玻璃制品等。
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就与北方的黎凡特(泛指地中海东岸地区)、东方的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南部的努比亚有贸易往来,还控制着中部非洲的贸易,如象牙、动物皮毛、香烛、铜、金等。在出口本国的粮食、亚麻、纸莎草的同时, 古埃及还进口本国不产的商品,如克里特岛的橄榄油以及叙利亚的木材。拥有尼罗河、跨陆地的贸易网,可到达地中海和红海,古埃及成为当时非洲、亚洲和欧洲的重要贸易枢纽。
公元1世纪前,古埃及拥有强大的贸易网。
公元前2000年的中王国时期,古埃及官方曾组织大规模远距离贸易探险——商品由军队或贸易团体运输,出行一次需数年。交通工具方面,沿地中海、红海海岸和尼罗河的贸易靠船;穿越沙漠的商人用驴载货,或由搬运工背着运到南部的努比亚、西部的沙漠绿洲和利比亚等地。
对埃及人而言,尼罗河是生命之源。

在古埃及,驴被普遍用于交通工具。

古埃及人占领努比亚后,在当地修筑城堡,并派兵把守,以控制当地金矿的开采和贸易,为古埃及法老对黄金的使用提供了重要保障。他们将这种“参与邻国事务”视为保护自身利益的最好方式。

>>>

东非与阿拉伯半岛的贸易

(公元100〜800年)

交通工具:帆船、骆驼商队

交易范围:非洲东岸到红海地区,连接东非和阿拉伯半岛。当地的骆驼商队把非洲商品从阿拉伯半岛再卖往巴勒斯坦和两河流域。
交易商品:非洲人出售象牙、犀牛角、龟壳、木材、香料和奴隶,交换成纺织品、金属工具和武器。

埃及古墓壁画中的帆船
在这一时期的贸易交往中,骆驼起着重要作用。尽管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骆驼就已被驯化,但直到公元7世纪才在北非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骆驼耐渴,能在干旱炎热的条件下生存,最长可忍耐10天不喝水;它们有着双层睫毛,可保护眼睛免受烈日灼射和风沙侵袭;它们的鼻孔能闭合,以阻挡沙尘。这些都令骆驼成为当之无愧的“沙漠之舟”。
在北非,直到公元7世纪骆驼才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

此外,有证据显示,当时已存在非洲奴隶被卖到其他大陆的情况,只是规模较之后来的奴隶贸易小很多,但它同样是对人的剥削。东非和阿拉伯人从事奴隶贸易的时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结束。

公元7世纪时,非洲的商品销往阿拉伯半岛及更远的地区。
>>>

自非洲向北、向东的广泛贸易

(公元800〜1500年)

交通工具:陆路为骆驼商队,海路为商船

交易范围:从西非经撒哈拉沙漠到达北非,再经地中海至欧洲、中东;从东非越过印度洋到达中东、印度、南亚甚至中国。
交易商品:西非出口黄金、柯拉果、香料和奴隶,从北方交换来的商品有纺织品、盐、陶器、武器和盔甲。埃及和摩洛哥打造的金币,甚至传播至俄罗斯。在埃及、东非等地的宫殿、清真寺和贵族宅邸中,还出土了大量中国瓷器,除少量唐代和宋代瓷器外,多为元明时期的青瓷和青花瓷。

公元800〜1500年,非洲贸易主要有两条线路,西非的商品经北非销往欧洲、中东,东非一线则越过印度洋到达中东、印度、南亚甚至中国。此图展示的是西非向北的贸易线路图。
在西非,曾先后出现3个大帝国:加纳帝国(约公元400〜1200年)、马里帝国(约公元1200〜1500年)和桑海帝国(公元1350〜1600年),它们都是以贸易为基础——控制食盐的进口和黄金的买卖发展国力。加纳帝国被誉为“黄金之国”,后来的马里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黄金产量最多的国家。马里帝国还因一位皇帝到麦加去朝圣而名扬海外,他就是曼萨·穆萨(约1312〜1337年在位)。1324年,在去麦加朝圣的路上,曼萨·穆萨四处赠送黄金和礼物。路过埃及时,他因发送众多黄金而被阿拉伯历史学家将他的访问定为当年埃及最重要的事件。还有记载称,大量黄金涌入开罗,导致当地黄金持续贬值达20年之久。曼萨·穆萨笃信伊斯兰教,建造了多座清真寺,还在朝圣归来时带回一批穆斯林学者。他致力于拓展帝国与他国的贸易往来,利用本国产量丰富的柯拉果、象牙和黄金与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进行贸易。
美国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示的加纳黄金制品

头戴金皇冠、手拿金币的马里帝国皇帝曼萨·穆萨。
柯拉果树是锦葵科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于中非和西非。其果实前味苦、后味甜,含有丰富的咖啡因,能提神醒脑、抗疲劳、提升免疫力和促进新陈代谢,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不仅如此,柯拉果(Kola Nut)还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比如在加纳,探望新生儿时会送上柯拉果以表祝福。尼日利亚的伊博人调解纠纷时,常由尊敬的长者将柯拉果切成小块分给当事人,接受并当场吃下表示双方愿意商量解决纠纷,固执拒绝则会遭到谴责。后来,欧洲药剂师从柯拉果中提取出咖啡因,当做软饮料的配方之一。实际上,Cola(可乐)一词就源于Kola。
柯拉果原产于中非和西非,深受当地人喜爱。

本文选自2022年1月刊。

黑暗的奴隶贸易

(16〜19世纪)

交通工具:

交易范围:欧洲公司发展出环大西洋的三角贸易网络,即从欧洲港口出发,到达西非或中非,将奴隶如货物般“装”进条件恶劣的船舱,再沿着臭名昭著的“中央航路”越过大西洋卖到美洲。

交易商品:欧洲人以盐、布料、武器、烟草、铁器等交换奴隶,到达美洲后,将这些奴隶或立刻全部出售,或圈起来“零售”。欧洲人因此换回美洲的黄金、糖、咖啡、烟草、大米等物品,而这些物品又都是由美洲的奴隶开采或生产的。

16〜19世纪欧洲从事奴隶贸易发展出的环大西洋三角贸易网

1510年,葡萄牙人向美洲大陆运送了第一批非洲奴隶。当时的美洲刚被哥伦布“发现”,由于残酷的屠杀和从旧大陆带来的多种传染病的肆虐,令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造成种植园迫切需要劳动力。另外,当时的奴隶市场几乎不受控制,于是更多的欧洲国家卷入了这场获利丰厚的贸易,16世纪控制奴隶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17世纪时大部分受荷兰控制,到了18世纪则是英国,这与当时欧洲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结果息息相关。

非洲黑人从被抓到贩运至美洲做苦力,无不经受着残忍的待遇。图为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奥古斯特·比亚尔于1840年创作的油画《奴隶贸易》。 

在持续近400年的贩卖奴隶的贸易中,约1250万非洲人被强迫运离非洲,其中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参与交易最多,贩卖的人口数分别占31%、6% 、40%和18%。还有很多被贩卖的奴隶在前往美洲的途中就死了——从内陆到港口,要在大雨和酷热中赶路;从港口到船上,像牲口一样一丝不挂,还要被烙上名字;在船上,像物品一样被并排捆绑着挤在空气不畅、臭气熏天的船舱里⋯⋯

塞内加尔戈雷岛上表现奴隶贸易的雕塑

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废奴运动的兴起,让欧美国家相继废除了奴隶贸易。
>>>

非洲的瓜分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前半叶)

交通工具:欧洲人在非洲铺设铁路网,方便运输矿物和农产品。

交易范围:从非洲各地的内陆至沿海地区,再将货物运至宗主国。
交易商品:工业原料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将对非贸易的重心转向其丰富的资源和工业原料。此图显示的是尼日利亚的棕榈油从西非的港口运出的路线。
工业革命后,大量机械的出现让西方不再需要奴隶,转而需要工业原料,而非洲恰巧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工业原料,成为欧洲国家瓜分非洲的主要动机:西方人在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发现金和铜,在刚果发现金、铜和金刚石,西海岸又盛产棕榈油、橡胶,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大批欧洲人拥入南罗得西亚和东非,以获得土地和农产品。
展于美国国家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内的麦尼拉铜环,它们既是流通货币,也可做装饰品,主要流通于西非,流通时间从奴隶贸易开始至1940年代。

15世纪晚期的塞拉利昂象牙制品——狩猎号角,雕刻着葡萄牙风格图案,现藏于美国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

19世纪末,欧洲列强主观地将非洲约1万个政治实体合并成40个欧洲殖民地或保护国。在划定边界时,他们丝毫没有考虑那些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对立的君主国、酋长国之间的关系。这些小国被匆匆地拼凑在一起,成了日后非洲内部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非洲人也因为土地的丧失,直接或间接听命于白人“老板”,丧失了自主权。

>>>

独立面向世界的非洲

(1950年后)

交通工具:所有形式的现代交通工具

交易范围:最初欧洲殖民者将非洲的自然资源出口到世界各地。非洲独立运动以后,非洲国家寻求自己控制产业发展,并建立交通网络。公路、铁路、航空网相互交错分布于非洲大陆,并与世界其他地区相连接。
交易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一方面因为战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试图发展本国的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在非洲还发现了更多资源,如石油、钻石和铀矿等。
非洲独立运动后,非洲国家寻求自己控制产业发展,对外贸易面向全世界。

亚吉铁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是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和最长距离的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集技术标准、设备、融资、施工、监理、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
在多数非洲国家中,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两种初级商品上。比如,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加蓬、刚果共和国和安哥拉,主要出口石油和石油产品;毛里塔尼亚和利比里亚出口铁矿石;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出口铜;乍得出口棉花;布隆迪、乌干达、卢旺达、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肯尼亚和科特迪瓦出口咖啡;毛里求斯出口糖。
然而,非洲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造成贸易长期失衡。进口商品主要包括工业产品、机械、运输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等。同时,其对外贸易模式依然残留着欧洲的影响。最初,非洲出口商品要先满足欧洲需求,以此换取欧洲的资金援助和投资。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渐打破,非洲与美日中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已连续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的对外经贸交流正努力重回平等互利的轨道,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非洲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矗立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非洲复兴纪念碑,表现了非洲人民寻求独立发展的愿望和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