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书记载夏朝君主吃龙的故事是怎么回事?是神话吗?说出来别不信

 一国之君历史 2022-02-04

《史记 夏本纪》: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这是记载在《史记》中的一个故事,说是上天降下了两条龙,一条雌龙一条雄龙,夏朝君主孔甲喂养不了他们,也没有找到豢龙氏(上古时期能够饲养龙的人),陶唐氏(上古时期养龙的另一个家族,比豢龙氏还要早)已经衰败,他有后代叫刘累,曾经跟着会养龙的豢龙氏那里学会了驯龙,刘累就去侍奉孔甲。

孔甲赐姓刘累为御龙氏,并让刘累继承了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两条龙中的那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把雌龙做成食物献给了孔甲吃,后来孔甲派人来要龙,因为死了一条龙,并被刘累献给孔甲吃掉了,刘累就感到害怕,于是逃走了。

孔甲好龙

孔甲是夏朝的第14位君主,也是倒数第4位君主,孔甲的曾孙就是夏桀,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孔甲在位9年,根据《史记》的记载,孔甲喜好鬼神方术,总是做一些混乱的事,此时夏朝的国势日渐衰弱,很多诸侯相继背叛了夏朝。

《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在《左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一样的是,《左传》中记载的是有4条龙,说的是孔甲乱政扰乱了上天,天帝赐给孔甲4条龙,黄河、汉水各2条,各是一条雌龙一条雄龙,孔甲不能饲养,陶唐氏的后裔刘累曾经跟着豢龙氏学习养龙,于是侍奉孔甲,之后的事情与《史记》记载基本一样。

刘累养龙

不管是4条龙,还是2条龙,一提到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神话中的龙,把这个故事当成神话故事,事实上,很多神话故事来源于事实,龙虽然是神话中的动物,但龙是原型的,龙有两个原型:一是蟒蛇,二是鳄鱼

接下来详细讨论一下孔甲吃的龙到底是什么东西?

1987年,在河南省濮阳县西水坡发现了一组上古时期的墓葬,在第1组45号墓穴中出土了一幅男性的骨架,骨架的左边用蚌壳摆出一条龙的图案,右边也用蚌壳摆出一只老虎的图案,其中的龙型图案有两只爪子,前爪向前扒,后爪向后蹬,处于遨游状态,龙的头部朝北,尾部朝南,面向东边。

西水坡遗址左青龙、右白虎墓葬

据检测,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左右,属于仰韶文化遗址,这幅图案很容易让人想起左青龙、右白龙,虽然此处遗址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但从这个布局来看,华夏先民早就有了风水及天文相关知识,同时这也是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关于龙的图案。

从这幅图中来看,龙的形象既不像蟒蛇,也不像鳄鱼,看起来就是四不像,显得很抽象,因为是用蚌壳摆出来的图案,肯定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或者就是古代先民想象出来的神物。

2002年,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一件稀世国宝,这就是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这是一件用绿松石片组成的龙图案,全长64.5厘米,由2000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的身体呈波浪型卷曲,表面的绿松石片看起来就像龙的鳞甲一样,遍布全身,龙头图案明显比身体粗大数倍,显得头重身轻。

二里头绿松石龙型器

龙头面部最突出的是用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龙的鼻子显得醒目而硕大,两只眼睛用带弧面的圆饼形白玉制作,整个龙头看起来有些卡通,从龙的身体来看,是没有爪子或者脚的,看起来就像蟒蛇一样,绿松石龙型器除了鼻子之外,眼睛也比较像蟒蛇。

经检测,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一般被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孔甲所处的时代也是夏朝晚期,二里头绿松石龙型器几乎与孔甲处在同一时代,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此外,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几件与龙有关的青铜器,一是青铜爬龙柱形器,整个器身下部是圆柱型,上部是一只龙盘在其上,整个龙身比下部的圆柱要小,龙头上有一对硕大的角,龙头呈长方形,龙张开嘴巴,露出嘴里的牙齿,龙的眼睛突出于眼眶,怒视前方,龙的前半身趴在圆柱器上,露出2只前爪,紧紧抓在圆柱器上。

三星堆爬龙柱型青铜器

这条龙的形象除了头上的角之外,其实蛮像鳄鱼的,包括嘴巴和前爪,另外,三星堆还有青铜龙虎尊上也有龙的形象,最明显的是龙头上有一头角,比较大,又足够明显,龙头有些像是蛇头,眼睛也是突出于眼眶,与虎、人一起浮刻在青铜尊上,这条龙的形象感觉也是四不像,主体像蛇,然后添加了其他动物的特征,尤其是那一对较大的角,像鹿角一样。

此外三星堆青铜神树也有龙的形象,只不过形象过于夸张,根据检测,三星堆存在的年代跨度比较大,距离3000~5000年前,但是以青铜器来说,应该稍晚于二里头,处于夏商交接或者商朝时期。

从这几个与夏朝较为接近的龙的形象来看,龙就是靠人的想象由多种动物拼凑起来的神物,并被作为华夏先民的图腾来崇拜,最为接近的原型就是蟒蛇与鳄鱼,现在回过头来看刘累给孔甲的龙到底是什么?

三量堆龙虎青铜尊

蟒蛇一般是生活在热带雨林的,中国的云南、广东、广西、福建一带是有蟒蛇的,此外西藏地区也有蟒蛇,在中原一带,是很少有蟒蛇生存的,除非有人从南方带到中原,并且也不可能存活很久,而从豢龙氏和陶唐氏的养龙历史来看,似乎已经很久了,根据史书的记载,豢龙氏从舜帝时期就开始养龙了,如果蟒蛇,不可能有这么久的历史,而且中原地区的考古也没有发现过蟒蛇的遗迹。

鳄鱼也是生活在热带的一种爬行动物,但是中国的长江流域(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有一种独有的鳄鱼叫扬子鳄,也叫短吻鳄,古书上称扬子鳄为鼍(tuó),扬子鳄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人类都要早,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动物,扬子鳄体型与其他品种的鳄鱼比起来要小,最长只有2.5~3米,其特点就是嘴巴比较短,从扬子鳄的正面看,与古代龙的形象非常相近。

从扬子鳄正面看非常像龙

而且长江流域离中原也不远,仍然处于华夏范围之内,豢龙氏的封地在山东定陶,把长江流域的扬子鳄弄到山东养,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鳄鱼的生命力比较强,孔甲的都城当时在斟鄩,据史书记载,斟鄩在河南洛阳盆地故一带,很可能就是现今发现的二里头遗址。

洛阳离长江流域并不远,在夏朝,抓两只鳄鱼来养也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有经验的人,刘累养过,但还是不小心把扬子鳄给养死了,所以他偷偷把肉给孔甲吃了,孔甲作为夏朝君主,什么肉没吃过,但肯定没吃过鳄鱼肉,所以才会觉得好吃,但是刘累已经不敢待了,养死了一只鳄鱼,弄不好就是杀身之祸了,所以逃走了。

把扬子鳄加上角和须就是龙了

虽然看起来像神话故事,但由于上古时期人的认知有限,会带有很多的神话色彩,但是故事也是原型的,不会凭空想象出来,就像龙的形象一样,也是有原型的,所谓夏朝君主吃龙的故事,其实就是吃扬子鳄,只是被后世传成神话了,然后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至少司马迁都认为这事存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yiguozhijun_lish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