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时间多“读书”,没时间多“思考”

 快乐者生存 2022-02-04

自从坚持阅读以来,我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打开了一闪“希望”之门,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领悟到了从未有过的意境。溢美之感简直“无以言表”!就好像看过《百年孤独》之后,你才能正真体会到作家莫言为什么会说出“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的肺腑之言。

其实,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不容易,现在的“我”就是以前的“我”最好的榜样。当然,“推销”现在的“我”并不是让哪个人模仿我、效仿我,走我的路线,“东施效颦”,而是学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闲暇时间”给自己“充电”,不要让空余时间在“焦虑”中度过。

文章图片1

一、改变思维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些话相信我们都耳熟能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其中的真谛?我认为“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成功秘诀值得借鉴。苹果手机就是乔布斯最完美的“思维”产物,我看过乔布斯在美国一所高等学府的演讲视频,非常励志,其中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他能有这么“苛刻”“不近人情”的“思考”,“活该”“苹果”横空出世。

文章图片2

“镜头”拉回到现实中的“大多数”,就拿现在的“我”来讲,选择利用“读书”来打发时间更多的是“机缘巧合”,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听说“原生态”家庭可以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我就逼着自己在家里看书、学习(报班考证),有意识的创造“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孩子,(看看历史上有涵养、有素质、有气质的大部分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书香门第之家?哪一个不受原生态家庭浓浓的书香气息所感染、熏陶?)结果没想到自己由“装模作样”逐渐养成了“像模像样”的阅读习惯。这难道不是一个“不经意”“不起眼”的“思考”带来的好处吗?

文章图片3

二、付诸行动

白岩松说过:当你拿起书本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和别人不同了。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舍得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认认真真阅读的?(这里不包括在校学生和喜欢看电子书的朋友)我们可以拿起“手机”(在这里,特指它是一个我们便捷的“工具”),但我们不能被“手机”拿起(我们依赖“手机”,“玩”手机上瘾,欲罢不能,最终“玩物丧志”“娱乐至死”……)。诚然,手机短视频、手机游戏、影视剧、各种新闻报道等等,是时代进步的产物,适当的看看短视频、打一打游戏、追一追热剧、看看八卦新闻,放松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切记不能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文章图片4

“我”当初选择“阅读”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来年龄大了,多少年不拿书本,一拿起书,感觉就像是面对“最熟悉的陌生人”;二来激情少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已经在那里了,还有多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冲劲儿?三来属于自己的时间紧了,工作上的事儿、家里的琐事、孩子的学习、双方父母的身体、亲朋好友的事儿,还有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婆、别人家的各种事儿……,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打击让人难以从容淡定,更多的是“心浮气躁”“怨天尤人”“唯利是图”“人心不古”……

文章图片5

回看现在的“我”,真正开启“阅读”模式的那一刻,也是极不情愿的,毕竟“阅读”是一件比较枯燥乏味的事,尤其是从“手不释机”向文人墨客一般“手不释卷”,何等困难?难能可贵的是:我做到了!虽然于真正的“大”家而言,我的所作所为“不值一提”!但与原来那个“浑浑噩噩”“好高骛远”“低级趣味”的我相比较,现在的“我”更“真实”、更“坚定”、更“自我”一点!

我不敢相信也难以想象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之下,究竟花了多长时间将《百年孤独》通读了一遍(也许是不枉花了不少钱买了正版书籍的心态),这本书的“晦涩难懂”之处,超乎我的想象,听人说:读书就要读难以理解,初读就让人难以读下去的书。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驱使下,我又坚持读《百年孤独》第二遍,第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深深认同那句话的存在:《百年孤独》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

文章图片6

三、持之以恒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既然开始“阅读”了,就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而且这也是最重要的,好的习惯源于“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重复、坚持,什么时候一有“空闲”,你能在脑海中第一时间“条件反射”的主动拿起书本去阅读,恭喜你:开窍了!

苏东坡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杨绛先生也说过:“一个星期不让我读书,那我就白活了。”

我的做法是:只要有时间,就去阅读。不刻意追求整块的时间。上班的间隙、午休前、晚饭后、睡觉前,当然也可以在公交车上、地铁上,这个应该不会太多,因为现在在公共场合不拿出手机刷一刷,好像都不是“地球人”一样,相反,如果有人郑重其事的拿出一本书在那里认认真真的阅读,反而会被冠以“很另类”“格格不入”“假清高”之名!

“看自己的书,让别人说去吧”,总有一天,你的坚持会让你自己“刮目相看”,也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曾经爱上“阅读”和“思考”的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功没有捷径,“坚持,坚持,再坚持”是唯一的选择!

文章图片7

四、学以致用

再多的“阅读”,再多的“思考”,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不能学以致用,只能是“纸上谈兵”。

读《遥远的救世主》,“小人物”刘冰的形象深入人心,他集“贪婪、自私、虚荣、无耻”于一身,书中的他从始至终都抱有“幻想”,寄希望于“灵魂人物”丁元英和最后的救命稻草“公司内幕”,最终走向“不归路”的结局。这本书告诉我们“世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救世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我们不要被一个“靠”字消磨了“斗志”和“独立”,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靠山”。

读《红楼梦》,一介“粗人”刘老老为了“里子”,丢掉并坦然放下不值钱的“面子”,最终“如愿以偿”,她的处世智慧、生活态度以及生存能力,是《红楼梦》里最强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为生活打拼的人学习和借鉴。

读《平凡的世界》,路遥笔下的平凡小人物“孙少平”给我的印象最深、启发最大,尤其是他内心的一段独白,让我对人生有了“重新”定位。

独白:“哪怕他今生一世黯淡无光,可他在自己生命的历程中,仍然还有值得骄傲和怀恋的东西啊!而不至于像一些可怜的乡下人,老了的时候,坐在冬日里冰凉的土炕上,可以回忆和夸耀的仅仅是自己年轻时的饭量和力气……

想一想我老了的时候,有没有值得自己骄傲和怀恋的东西呢?至少不能把“年轻时的饭量和力气”当成“夸耀”的资本!

马未都用自己的“阅读”史活出了“精彩”人生,他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又能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去诠释其中的精髓。在这里,我仅引用他说的一句话:“如有可能,我愿意尽其所有只换十年的时光。”我想这是所有“过来人”的心声,天下没有“后悔药”,在我看来,拥有“财富、阅历、智慧、知识”于一身的马未都尚且有那么豁达的人生感悟,而且还不忘“孜孜不倦、坚持阅读、勤于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只要选择了开始,只要你肯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

天下没有白读的书,有意义的人生从“阅读”开始!

愿你我远离世俗,有时间多“阅读”,没时间多“思考”!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