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马氏温灸鼻炎灸方(下)丨灸方解析

 勿用乐潜书斋 2022-02-04
图片

今天是鼻炎灸方最后一讲。

图片上一讲回顾:探秘马氏温灸鼻炎灸方(中)丨灸方解析


探秘马氏温灸鼻炎灸方(下)


上一讲,我们讲解了鼻炎灸方的前三组穴位:①风池-悬钟;②风门-飞扬;③神庭-囟会-合谷。

今天这一讲,我们继续讲解后三组穴位,即:④曲差-昆仑;⑤巨髎-足三里;⑥肺俞-太渊。

04
曲差-昆仑

这一组穴,均取足太阳膀胱经穴,依据是足太阳经筋“结于鼻”,而制定穴组的方法是远近配穴,也可叫上下配穴。曲差一穴的名称似乎听得比较少。其实,“曲”是“弯曲”,“差”是“歪斜”(成语有“参差不齐”),这个穴位在发际弯曲倾斜之处,故名。在《针灸甲乙经》里还有一个别名,叫“鼻冲”,因为直下正对鼻翼两旁。

曲差治疗鼻病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甲乙经》云能治“鼻窒”,《类经图翼》云能治“头痛鼻塞,鼽衄臭涕”,而马老参考最多的书之一《针灸聚英》里说,该穴主治“鼽衄鼻塞,鼻疮”。以上医籍均点明本穴可治疗鼻病。

昆仑一穴,作为远端配穴,通调足太阳经经气而治疗鼻子的问题,现在已经不难理解了。但这个穴位主治非常广,鼻病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这里就不展开了。

05
巨髎-足三里

这一组还是远近配穴。巨髎和足三里同属于足阳明胃经。其中,巨髎为局部近治穴,就在鼻翼两旁,灸此穴鼻腔会有热流直通的感觉。足三里为远端配穴,既能呼应足阳明胃经经气,宣通气血,又能健运脾胃,补虚扶正,蕴含“土生金”的五行生克原理。因为脾胃属土,而鼻为肺之窍属金,故此法通过调治脾胃而间接起到治疗鼻病的作用。另外也可加上“中脘”一穴,增强通腑和胃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与现在中医界流行的“迎香”不同,马老更偏爱用“巨髎”治疗鼻病。原因上次课作业也有同学在拟方时用了“迎香”,但在实际运用时,由于迎香穴距离鼻翼太近,温灸操作时不容易灸到迎香,所以马老用了巨髎一穴,并配伍上足三里,既是远近配穴,又是同经同腑,可以说是马氏温灸法治疗鼻病的又一组经验效穴!

06
肺俞-太渊

“肺俞-太渊”也可用“肺俞-尺泽”代。其配穴原理基本相近。不同之处是取太渊穴可治疗血管脉搏之病,如果兼有此病,宜选此穴。另外,太渊穴能治目翳和白睛充血,这是马老独特的经验,大家有机会可以试试看。

图片

关于灸序

图片

我们现在解决了配穴的问题。但可能还有一部分同学会问: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灸呢?为什么“风池-悬钟”要放在最前?为什么“肺俞-太渊”要放在最后?每一组穴位,孰先孰后,究竟是根据什么原则制定的呢?

能提出上面问题的同学,一定是非常爱思考的同学。关于这一类问题,我们要诚恳地告诉大家:灸方中配穴的顺序即灸序,是马少群先生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最终定型的,可能不是每个顺序都能找到完美的解释。更何况,中医理论中许多看似“完美”的解释,在临床中可能不太“靠谱”。我们学习的每张灸方,其实是对某些病症效果良好的一种方案,是马老经过实践检验的,大家先记住就可以了,等学到其他灸方的时候再多多联系,融会贯通。

当然,制定灸序,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也不是没有。我们不妨试着把每组灸穴的归经罗列一下,看看有什么规律。

①风池-悬钟(足少阳胆经);

②风门-飞扬(足太阳膀胱经);

③神庭-囟会-合谷(督脉、手阳明大肠经);

④曲差-昆仑(足太阳膀胱经);

⑤巨髎-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⑥肺俞-太渊(手太阴肺经)。

以上可以看出,马氏温灸确实是“通腑为先”,即以六腑的经脉为主进行灸治。胆、膀胱、胃均属于腑,而且膀胱经的穴位占了两天。许多疾病,都是由于六腑存在积滞,不能通降所致。温灸以其温通之力祛除腑内的积滞,从而治病,这是马氏温灸最重要的治疗思想之一。鼻病所涉及的经络,以阳经为主,故灸穴以阳经穴位为主,只有在最后一组收尾穴组,才用了手太阴肺经的“肺俞-太渊”来调节脏气。

六腑之中,马老最重视的是胆。胆主少阳生发之气,而胆经行于人体外侧,位于阴阳交界的地带,能够交通阴阳,所以胆经之病又被称为“枢机不利”。如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均以胆经不调畅,阴阳不顺接为病机,故其灸方最先的几组穴均以胆经经穴为主,即是此理。这里我们又知道,鼻病也与胆经有关。所以胆经的穴位就被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上。

六腑之中,其次是膀胱和胃。这两者很难分孰先孰后。一般认为胃可能更重要,因为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为全身脏腑供能的嘛!但从治病的角度来讲,膀胱经所管辖的范围最广,排便排尿、出汗散热、气道排痰都要靠膀胱经的气化功能来完成。太阳又是人体之藩篱,为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寒邪往往会停聚在膀胱经而为患为害。所以疏通膀胱经也是很重要的。

其余各经,主要还是根据具体病症特点来选择的,不一定很严格,如果遇到复杂病症也可作适当调整。不过对于单一疾病来说,还是按照马老给出的灸序施灸就可以了。

最后,许多鼻病都属于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需要长期调养。当症状缓解后,在节气变换时或者季节敏感时,按如下鼻炎预防/巩固灸方施灸,能够祛除病根。

马氏温灸

鼻炎预防及巩固灸方

灸穴

灸量

1

中脘(剑突下与脐连线中点)

足三里(两膝微蜷外膝眼下三寸)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2

肺俞(背后三椎下两旁一寸半)

尺泽(两胳膊伸直,肘横纹外端)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3

神庭(鼻上入发际五分)

囟会(神庭穴上一寸半)

合谷(两手大次指歧骨处)

灸25分钟

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施灸注意

每天灸一组穴,3天灸完,每次灸完加脐30分钟,之后循环灸治直到痊愈为止。

本讲就到这里。鼻炎灸方系列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下一讲,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话题。

今天正月初四,也是立春。“春归万物生,策马踏新程”,顺祝各位灸友节日安康!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