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味剂三氯蔗糖

 庭前春雪 2022-02-04

传统甜味剂一蔗糖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田。甜味剂的甜度,现在还不能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定量地测定,只能凭人们的味觉感官判断,为比较甜味剂的甜度,一般选择一种甜味剂如蔗糖作为标准,其他甜味剂的甜度是与它比较而得出的。甜味剂按是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营养甜味剂是指某甜味剂与蔗糖甜度相同时,其热值在蔗糖热值的2%以上。非营养型甜味剂是指热值低于蔗糖热值的2%。

作为传统型甜味剂的蔗糖,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 食用后,细菌容易在口腔内发酵,发酵的结果转换成酸,侵蚀人体牙齿的珐琅质导致龋齿。

2、 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代谢过程中需要胰岛素,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甚至要禁止食用。

3、 蔗糖甜度低,在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使人体发胖,还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升高,食用过多会使人体易得多种疾病,丿L童食用过多的糖,正餐食量会减少,以致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得不到及时补充,出现营养不足,影响正常发育;中青年食糖过多,易引起体内脂肪沉积,身体发胖,导致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老年人食糖过多,使体内维生素Bl的含量减少,大大降低了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易使骨质疏松,易骨折,并对心血管等器官也有危害[2]。

所以近年来,人们不断开发新型高甜度~低热值的甜味剂来取代蔗糖,而三氯蔗糖

正是人类开发的一种性能优良的强力甜味剂。

新型甜味剂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3]化学名是4,1 ' 三氯-4,1 ' 三脱氧半乳型蔗糖。 结构

式如图:

图1-1三氯蔗糖的结构式

三氯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19C13O8,分子量:397 · 64,是一种白色粉末状产品,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水中溶解度约为28.2g(20 ℃),熔点125~126 ℃,密度为1.66g/cm3(20 ℃),表面张力是71.8mN/m(20 ℃,0· lg/ 100ml),pH值为5~8(水溶液)ADI值是0~15mg/kg, LD值为15g/kg. 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且甜味纯正,甜味特性十分类似蔗糖,没有任何苦后味;无热量,不龋齿,稳定性好,在水溶液中特别稳定[4]。

三氯蔗糖的特点

三氯蔗糖甜度作为一种白色粉末状产品,三氯蔗糖甜度为蔗糖的600~800倍,是阿斯巴甜的3倍,甜味特性较接近蔗糖,无后苦味,是一种不致龋齿的强力甜味剂。

物理状态为水溶液澄清透明,水溶液在pH=5时稳定性最好(软饮料pH值范围为3~ 5),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以贮藏1年以上而不发生任何变化,结晶物贮存4年未发现变化,甚至在高温下甜味也不会变化,并且与食物中的蛋白质~果胶等成分不起化学反应。在烘烤工艺中甜度更稳定,是所有强力甜味剂中性质最为稳定的一种。作为一种新型的甜味剂,三氯蔗糖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甜度高

三氯蔗糖是目前世界上强力甜味剂开发研究中较高水平的产物,目前,在现有的基础上新近开发出的三氯三脱半乳蔗糖,是蔗糖甜度的2000倍以上。

2、 安全性高

通过一些发达国家对其使用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该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没有任何安全毒理方面的争议,ADI值为15mg/kg. 在人体内几乎不被吸收,热量值为零,是糖尿病人的甜味代用品。

3~性质稳定

三氯蔗糖是目前所有强力甜味剂中性质最稳定的一种,没有化学活泼基团,与其它食品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可在任何食品配料系统和加工过程中使用。

4~水溶液化学稳定性好

三氯蔗糖水溶液在高温下甜味不变,而且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胶等主要成分不起化学反应,在焙烤工艺中甜度更稳定

三氯蔗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由于三氯蔗糖的口感最接近蔗糖,pH适应范围广,从酸性到中性都能使食品有良好的甜味,同时,三氯蔗糖对由维生素和各种机能性物质产生的苦味~涩味等不良风味有掩盖效果,这一特性可以应用在一些果汁饮料~功能性饮料及口服液中;三氯蔗糖对辛辣~奶味等有增效作用,对酸味~成味有淡化效果,这些特性使它可以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中。

根据三氯蔗糖物化特性和优点,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适用范围,

从安全角度来看,经过发达国家长达十多年的药理~毒理~生理等严格的试验,证明对人体是安全的,1990年该产品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WHO/FAO)的

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的批准,并以商品名'Sucralose ”向全世界宣传与销售。目前,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己被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依据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监管简明手册》对三氯蔗糖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有以下若干类:餐桌甜味剂~果汁(味)型饮料~酱菜类~复合调味料~配制酒~雪糕~冰淇淋~冰棍~糕点~饼干~面包~不加糖的甜罐头水果~改性口香糖~蜜饯~饮料~固体饮料~浓缩果蔬汁~色拉酱~芥末酱~早餐谷物~甜乳粉~糖果~风味或果料酸奶~发酵酒~果酱类~水果馅~热加工过的水果或脱水水果~果冻类食品~酱及酱

丨品~醋~蚝油~酱油~调味乳。

三氯蔗糖的合成

由于三氯蔗糖的优异的性能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自1976年由英国 Tale&Lyle合成成功以来,对它的合成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其合成方法主要有:全基团保护法,单基团保护法和化学一酶法等。

全基团保护法

全基团保护法又称五步法,是合成三氯蔗糖最早使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蔗糖与三苯基氯甲烷反应,因三个苯基的空间位阻效应,仅蔗糖分子中6,1 ',6 '位三个羟基反应酯化,然后再与乙酐反应使其余5个仲羟基酯化,接着6,1 ',6 '位脱去三个三甲苯基还原为羟基,而4位乙酰基可在一定条件下迁移到6位,再氯化4,1 ',6'位三个羟基,最后脱去其余5个乙酰基还原为羟基即4,1 ',6 ' 三氯蔗糖。该法是利用蔗糖分子中4~6位基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能发生基团迁移的特点,先将蔗糖分子中的伯羟基利用空间位阻效应保护起来,再经乙酰化~去保护基~基团迁移~氯化~脱乙酰基等步骤得到三氯蔗糖.

全基团保护法合成路线可以表述如下:

蔗塘 TRLSPA 4 · PAS

图1-2全基团保护法合成路线图

全基团保护法的优点是整个制备过程不需色谱分离~产品纯度高~得率亦比较高;但制备路线长,缺点是需要消耗昂贵的吡啶~三苯基氯甲烷等原料造成成本较高。

单基团保护法

三氯蔗糖是蔗糖分子中4,1 ',6 '位羟基被氯离子取代的产物。蔗糖分子中共有8个羟基,由于位置的不同,其化学反应活性有较大差异,三氯蔗糖合成的关键是如何进行选择性的氯化问题。蔗糖分子中的C-6位羟基对其甜度起重要作用,因此,应设法屏蔽 C-6位羟基使之不被氯化,而只氯化4,1 ',6 '位上的羟基。单基团保护法的原理就是设法将活泼的C-6位羟基进行单独保护,然后通过选择性氯化取代C-4, 1 ',6 '位上的羟基,最后脱去C-6位上的保护基团生成三氯蔗糖。其关键技术有2个:一是如何提高蔗糖-6-酯的纯度和收率;二是如何提高选择性氯化的收率。整个制备过程需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利用适当的保护基团,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对蔗糖分子中的C-6位羟基进行单基团保护;第二,选用适当的氯代试剂选择性氯代蔗糖C-4, 1 ',6'位羟基;第

,脱去C-6位上的保护基团使其恢复为自由羟基,从而可以得到三氯蔗糖[ 12]

单基团保护法的基本合成路线如下:

图1-3 单基团保护法合成路线图

1、 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温度计的1000ml四口瓶中,加入蔗糖70g和DMF245ml, 加热到60 ℃,待蔗糖溶解,冷却至室温,加入环己烷100mL和二丁基氧化锡54g。升温至93 ℃回流4.5h,然后降温到5 ℃以下,滴加溶有20ml醋酸酐的DMF50ml0约 10min滴加完毕,控制温度10 ℃以下,在低温下反应lh. 然后升温至20 ℃反应1.5h. 将反应液倾入1000ml分液漏斗,用1000ml环己烷分5次萃取有机锡。萃取余液中加入 550ml甲苯,待下步反应。将蔗糖-6-乙酯DMF溶液减压抽干溶剂,加入少量甲醇,得白色针状晶体,熔点68~72 ℃。环己烷和二丁基氧化锡回收循环利用。

2、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温度计的500ml四口瓶中,加入200ml蔗糖单酯的DMF~甲苯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滴加36ml三氯氧磷,控制滴加温度20 ℃以下,在低温下反应lh。向反应器中加入0.5g抗氧剂,升温至75 ℃~80 ℃反应lh,再升温至105 ℃~ 110 ℃回流4h,反应结束。用冰水浴冷却,先加入150ml乙酸乙酯充分搅拌后,用3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搅拌100min,过滤。滤饼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滤液用500ml乙酸乙酯分5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层,再用200ml饱和食盐水分两次洗涤后,加入10g活性炭脱色,60 ℃真空下浓缩,冷却得浓缩液。取两次以上浓缩液溶于30ml 乙酸乙酯中,充分搅拌,静置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白色物质再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涤,得到三氯蔗糖单酯晶体,母液重结晶进一步回收。将三氯蔗糖单酯晶体在水中和乙酸乙酯分别重结晶两次,得白色针状三氯蔗糖单酯的晶体10· 8g。其熔点76 ℃~78 ℃。

3、 三氯蔗糖的生成

取10g水和乙酸乙酯重结晶后的三氯蔗糖单酯,溶于20ml甲醇钠一甲醇溶液中,在常温下反应4h,中和、过滤。滤液真空干燥,得白色泡沫状物质,溶于70ml纯水中,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水层直接浓缩得白色泡沫状固体,干燥得三氯蔗糖7.8g。其熔点123 ℃~125 ℃。溶剂回收。

展望单基团保护法,其出现再全基团保护法后,充分利用了羟基在酯化、缩醛化、氯化反应中的活性差别,缩短了反应路线,减少了原来的消耗,大大降低了成本,工业前景比较广阔。但由于保护和氯化两步要求选择性好,产率高,对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一是要提高6位保护的蔗糖纯度和收率,二是要提高选择性氯化的收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

酶一化学联合法

酶一化学法是利用酶的专一性将糖类物质中的C-6位羟基以酶法酰基化保护,再经氯化、脱酰基、分离等步骤合成。Tate&Ly1e公司首先提出的双酶一化学联合法,是以葡萄糖和蔗糖为原料,在枯草杆菌和果糖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乙酸酯 (G-6-a)和蔗糖-6-乙酸酯(S-6-a)中间物,再经氯化、脱乙酰基得到三氯蔗糖。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图1-4酶一化学联合法路线图一

Stephen B等先将蔗糖羟基全部乙酰化得八乙酰基蔗糖,再利用一个酶选择性地脱去三个乙酰基,得到所希望的中间体6-PAS,最后进行氯化和脱乙酰基得到三氯蔗糖。

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图1-5酶一化合联合法路线图二

1989年Philip J · Simpeon等提出用蔗糖与原乙酸三甲酯反应生成蔗糖甲酯4、6-原乙酸酯,经开环,蔗糖-4-乙酯迁移得到高收率的蔗糖-6-乙酯,但由于原乙酸三甲酯无法回收循环使用而使工业成本仍然偏高。1990年JuanL . Navia等首次提出利用催化剂的高选择性反应合成高收率的蔗糖-6-乙酯,该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反应选择性差,产品提纯工艺复杂,二丁基氧化锡具有一定的毒性等缺点

郑建仙等采用棉籽糖为原料的化学-酶法合成三氯蔗糖,由于棉籽糖的半乳糖残基正好位于蔗糖C-6位上,充当着蔗糖C-6位上天然保护基团的角色,以棉籽糖为原料,只需两步反应即可得到三氯蔗糖。具体操作步骤:棉籽糖在氧化三苯膦的存在下,采用亚硫酰氯氯化,经脱乙酸作用后生成4,1 ',6 ',6'一四氯一4,1 ',6',6 '一四脱氧半乳糖棉籽糖(TCR)。30 ℃时,TCR在a-半乳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即可生成三氯蔗糖。

该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酶-化学联合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合成方法,由于酶法原料昂贵且未发现专一性很好的酶,产量和纯度也都偏低;同时,考虑到目前还无法解决原料棉籽糖的工业化生产以满足需求,再者,TCR水解反应的速度缓慢也是急需要攻关的课题,故需要突破这两个问题才能实现工业化的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