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娶李清照这种女人,倒了八辈子霉?

 新用户48533353 2022-02-04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本文需要8分钟

文/晏凌羊 

01 

李清照本人,根本不是什么婉约派,相反,我觉得她是一个特别彪悍的女性。

她写的诗词,婉约起来可以很婉约,豪放起来也可以很豪放的。

她的个性也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事就不说了。

像“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种大气磅礴的诗词,她也会写的。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比苏东坡还豪放。

至于她的性格,那也是很硬很刚的,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般婉约。

李清照的行事作风,对男人、父权社会体系来说,绝对是一种冒犯。

就连戴建业都说,赵明诚娶了李清照,是倒了八辈子霉,过得很压抑。

不过,戴老师会这么说,更多的是一种调侃。

李清照确实会让一些大男子主义深重的人吃不消。

戴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那我们就得好好掰扯下李清照的故事了。

02 

李清照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算是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还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自己爱写诗词,家里藏书甚富。李清照的爹娶过两个老婆,第一个是李清照的妈,她是北宋宰相王珪的长女。

王珪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他的三儿子育有一女,后嫁与秦桧为妻。也就是说,李清照她妈和秦桧的岳父是亲姐弟,秦桧就是李清照的表姐夫,只是两家人不爱来往而已。

受家庭的影响,特别是受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就特别会写诗词。

古代女性想步入文学殿堂并非易事,像李清照那样名满天下,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李清照还是小有名气,就是因为她的诗词写得太好啦。

当初,赵明诚就是被李清照的家世、相貌、才华等等所吸引的。

赵明诚是宰相赵挺的三儿子,照现在的话说,是个“官二代”。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收集金石、书画,写点小诗词。

当时,还在最高学府的太学读书的、21岁的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哥哥一同游玩相国寺,认识了年方18岁的李清照,两人一见倾心,结为夫妻。

在爱情的催化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创造出很多佳作,其中不乏一些艳词,这真的很大胆了。

夫妻二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在一起的日子里相互激励学习,演绎了一段人间佳话,被当时文坛广为传颂。

赵明诚曾把妻子作的词夹在自己作的词作中间拿给朋友看,可朋友单把李清照的那篇词作挑出来说这篇最佳,令赵明诚又自豪又羞惭。

都说“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美丽不常在”,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政治原因被牵连,被罢职远徙,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

这对夫妻的关系立马变得尴尬了。

李清照曾大胆写诗给公公赵挺之,要他以“人间父子情”为虑,顾及儿子、儿媳和亲家的脸面,不要做让人寒心的事。

没过多久,赵挺之也受到了打击,甚至在死后仅仅三天,家产被查封,儿子赵明诚也被罢免官职。

李清照劝赵明诚上表申诉,可赵明诚根本不敢,他慌忙带着李清照和家人迁出京城,到青州老家避难去了。

回到青州后的赵明诚和李清照,过得十分清贫,赵明诚还以收藏文物、字画、金石为乐,家里有一点钱也都买这些东西了。

被赵明诚冷落的李清照,写出了一首幽怨的《点绛唇》。

赵明诚由于父亲的案子受到株连,只能隐居乡里求自保,可李清照的性情刚直,不怕天不怕地,敢作敢当,无所顾忌。

她曾经在诗作里对苏轼、欧阳修、王安石、秦观、曾巩、黄庭坚、柳永等多有批判,大意是说:你们不应该那样写诗词,你们写的大多是垃圾!

你看,她当时有多狂?这打击面有多大?

她这一写,几乎把大宋词坛上站着的人都撩翻了大半,着实得罪了不少人,引起了很大的非议。

要知道,但是欧阳修、王安石等等,不仅是高级官员,还是文坛领袖。在作家圈的地位不亚于全国作协主席、文学超级IP、超级大V,随便发个贴子都有好几百万人围观。

赵明诚觉得李清照给自己带来了政治风险和麻烦,甚至一度起了休妻之心。只是因为李清照的父亲与朝中得势的大臣们有些渊源,赵明诚不愿意去得罪。

后来,赵明诚被雪藏了13年后,又走上了仕途。

出任莱州知州后,他开始纳妾,并且不止一个。

有人说,他纳妾是因为生性风流。

又有人说,是因为宋朝的风气就是那样,赵明诚也只是随大流。

还有人说,是因为李清照一直没能生孩子,按理说赵明诚可以休妻,但他只是纳了几个妾帮自己传宗接代。

可是,纳妾后的赵明诚也一直没能生出个一儿半女来,很有可能是因为赵明诚自己没有生育能力啊。

影响夫妻俩感情的,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赵明诚酷爱收藏金石,以至于把这些物事看得比妻子更重要。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赵明诚收藏的金石已经向“病态”的方向发展了。

他在家里造了间书库,且上了锁,李清照若要翻看书籍,必须在簿上登记,若不当心弄破了书,就会遭到丈夫的“惩责”。

放我在李清照这个位置,遇到这种情况也会特别生气:你特么的几个意思?这些东西是变成你一个人的了,不是'我们的’了?对我像对待来你这个私立图书馆借书的外人一样,我还是不是你老婆?

心高气傲的李清照怄了一次气。

她不再理会书库里的宝物,不再看丈夫的脸色,她自己去买了一些没有收藏价值的、价廉物美的书籍。

李清照当时的行为,只表达了一层意思:不让我看?好啊!老娘我自己节衣缩食去买,谁还眼巴巴地指着你那个小破藏书馆消遣来着?

03 

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改写了北宋王朝的历史,也改变了李清照夫妻的命运。

宋金交战之际,赵明诚正在山东淄州担任知州,虽然战火还没有波及到这一地区,但他已切身感受到了战火的气味。

此时,赵明诚的母亲郭氏在江宁(南京)去世,赵明诚离任赴江宁奔丧,并任江宁知府。

为避免战火,也为了防止收藏文物金石字画被毁,赵明诚运输满满十五车文物到达江宁府,李清照则留在青州老家看管剩余收藏品。

没多久,青州发生兵变,除极少数珍贵文物被李清照带出外,其它十余屋的文物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李清照携带珍贵文物逃离战火,到达江宁府,夫妻团聚。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了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却弃城逃跑了。

至此,李清照对丈夫生出了鄙视之心。

所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是一首嘲讽诗。

叛逃后的赵明诚在安徽一带晃荡,后来又接到皇帝圣旨。

他被任命为湖州知州。

赵明诚要立刻回转建康(南京)晋见宋高宗,只好将李清照暂时安顿在池阳,他则一个人从陆路赶往建康,两个人就此分手。

这一场离别,在李清照的笔下特别有意思。

她问丈夫:“如果城里打仗了,我怎么办?”

赵明诚说:“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最后,他做了一个动作——“遂驰马去”。

这话翻译成白话文,便是:“人家怎么办,你就怎么办。逼不得已,你把那些大件的、重的东西扔了,再扔衣服被子,还有书画,接着可以扔古董。唯独那些宗器,人在宗器在,人亡宗器亡。这事你可千万别忘了啊。”

如果我是李清照,面对一个说完这些话就驰马而去的丈夫,估计也是失望透顶。

什么意思?在你眼里,我的命还不如这些宗器重要?夫妻俩在这种战乱中离别,很可能是最后一面,而你心心念念的只是那些宗器?

当然,你也可以只把它看作是夫妻俩“闹别扭”。

距离分手不到一个月,李清照忽然收到赵明诚的来信。

赵明诚告诉她,自己由于一路上鞍马劳顿,加上气候炎热难耐,所以得了疟疾,病倒在建康。

李清照接信后忧心如焚,连忙乘舟起程,连夜从池阳往建康急赶,才发现赵明诚数病发作、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了。

赵明诚一病不起,就此撒手而去。

这一年赵明诚四十九岁,而李清照才四十六岁。

在知天命之年尚未到来之际,夫妻二人便阴阳两隔了。

一直以来,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婚姻谈不上特别幸福,但也说不上是特别不幸。

和所有夫妻一样,两个人也曾冷战过、怨怼过,但也确实互相关心、扶持过。

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中记载:“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这个事件,应该发生在赵明诚以前在建康任职期间。

李清照一遇到下雪,就带着丈夫出去看雪,并且要求丈夫寻诗,丈夫虽然不乐意,但还是陪着去了。

这一点,很像是现在那些陪老婆逛商场的男人。如果不是爱护老婆,想必他也不会那样。

赵明诚和李清照,并不是一对神仙眷侣,只是一对普通夫妻。

赵明诚也称不上是坏或者渣,相反,他为人善良、品行端正,只是有点懦弱。

放古代背景下,他或许已经能算是一个好丈夫了,只是李清照不像普通女人那样逆来顺受、要求低,所以,让赵明诚看起来不那么尽如人意。

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也大病一场。

当时,大兵压境,李清照不得不开始逃亡,带着赵明诚托付给她的那些古籍、古玩。

经过再三考虑,她把大批文物委托给时任兵部侍郎的赵明诚的妹夫保管,接着,将小部分价值连城、体积短小、便于携带的古籍图书文物放在自己身边,和自己在朝为官的弟弟一起跟随宋高宗所带领的朝廷一起逃难。

金兵攻陷洪州,由赵明诚的妹夫保管的两万卷古籍图书,两千多卷金石碑刻拓本,转眼之间化为云烟。

为平息“赵明诚将玉壶献给金人”的传闻,还赵明诚的清白,李清照决定将手中大部分文物直接上交中央政府。

不幸的是,交付不久,由于战乱,这些东西全部流失,从此杳无音信了。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若是在盛世,赵明诚留下的这些东西可以让李清照变成一个超级富婆,但在大家都忙着逃命的战乱年代,文物就没那么值钱了。

此时的李清照,又是孤独又是苦闷,并且经常生病...这也给她第二任丈夫带来了可乘之机。

04 

像找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男人做丈夫这种事,人家李清照早在大宋朝就玩过了。

李清照49岁那年,有一个人走进了李清照的生活。

他就是时任右奉承郎监诸军审计司的小官张汝舟。

如果说赵明诚只是懦弱怕事,那么张汝舟就是妥妥的渣男。

在悲苦的景况下,李清照被张汝舟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听信了媒人的欺诈之语,答应了张汝舟的请求,与之成婚。

49岁的女人找29岁的男人结婚,这样的姐弟恋搭配,在今天看来都很惊世骇俗,何况是古代?但李清照就是做了。

结婚之后,李清照很快发现,张汝舟不仅在学识上、生活情趣上跟赵明诚根本没法儿比,而且根本就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小人。

她发现张汝舟与她结婚的目的就是要得到她手中仅存的文物。

张汝舟对李清照也很很失望,因为他发现李清照手中的文物字画并不像外界盛传和自己想象的那样丰富。

本以为自己傍到富婆,没想到对方根本没多少钱,张汝舟原形毕露,李清照不给他字画、古玩,他就恼羞成怒,对她拳打脚踢。

于是,李清照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与张汝舟离婚。

可是,宋代法律规定,妻子不能主动提出离婚,即便提出离婚,也必须要有男方写出休书,离婚方能生效。

张汝舟不肯离,那李清照就逼他离,她她决定状告张汝舟虚报考试次数,以骗取官职的欺君之罪。

可是,按照宋朝的法律规定,妻子将丈夫告上法庭,如果丈夫真有罪,丈夫被判处刑罚的同时,妻子也要坐牢两年。

从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性格非常刚烈的人。她绝不会屈从于不幸的命运,宁肯坐牢也要离开一段不幸的婚姻。

张汝舟的罪名成立,李清照也得去坐牢了,可李清照是何许人也?是当时大宋朝的网红。

她早已经名声在外,而且,虽然丈夫赵明诚已死,但赵家的权势还是在的。

赵明诚的亲戚綦崈礼恰巧在这时晋升为翰林学士,他说服朝廷对李清照法外开恩。就这样,李清照被关押了九天之后,就被放出来了。

出狱后,李清照立即给营救她的亲戚写信,除了表达感激之情,她还写了一些担心自己名誉受损的句子。

比如,“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

遭遇再嫁婚变的李清照,再次回到孤身一人的世界。

大约在1155年,李清照死在江南,享年73岁。

05 

李清照的行事作风,对男人、父权社会体系,绝对是一种冒犯。

就连戴建业都说,赵明诚娶了李清照,是倒了八辈子霉,过得很压抑。

古代男人,大多只容许自己活得像个人,家里的女人都是要围着自己的感受转的,像李清照这样一款“老娘也想活得像个人”的女人,肯定会侵占掉丈夫的“人权空间”,所以,男人们就不乐意了,惺惺相惜了。

你看,李清照因为家世还不错,嫁人后也不俯首帖耳的,还老逼着丈夫陪自己踏雪寻梅,可把男人们给累坏了。

因为有点才气,她掌握了一点话语权,就不停写丈夫的好、丈夫的坏,可把男人们给难堪坏了。

男人死后,她居然也没有守着贞洁牌坊过日子,而居然还很快改嫁,而且嫁的还是小自己二十岁的男人。嫁得不合适了,也不忍,而是宁肯鱼死网破也要离婚。

这种做派,可让男人们失望了。

宋代文献中能找到许多士人之妻再嫁的实例,但整体上来看,人们对寡妇改嫁一事以消极评价为主,士人群体尤其如此。

比如,司马光、程颐、朱熹等士人领袖就曾严厉批判寡妇再嫁,认为女性这样做有失贞节。

我倒觉得,李清照改嫁,虽然多多少少有境况所逼的成分,但她罔顾众人的指摘而毅然作此决定,大有“我的人生我做主”之风。

发现自己嫁错人后,她宁愿入狱、蒙受世人的非议,也决不愿再维系这段婚姻。

那些与李清照出身相似的宋代女子,如果不小心嫁给了暴戾的粗人,大多数会选择默默忍受的吧?

很多人说,李清照的悲剧正在于她太有才。在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如果一个女子有才华,得到的更多是痛苦和否定。

我倒觉得,如果李清照不是因为有才华而成为“网红”,可能真会在牢房度过一生。

李清照早就活得超越了她身处的那个时代。

当然,也有的人认为:李清照没有活得超越了她身处的那个时代,而是后面的明清把女性打压得太厉害,于是深受明清影响的、今天的我们看李清照,会觉得古代居然还有这样的女人。

对不起,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哈。

宋代相比大唐,女性地位是有提高,她们有了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和继承权。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程朱理学被滥用,女性地位下降厉害.......但是,你真觉得宋朝是一个我们今天的人理解不了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事实是:宋朝的女性地位高,完全只是矮个子里挑高个。

宋朝的女性权益到底如何,我没认真做过研究,但知道一点点冷知识。

比如,缠足始于隋朝,但宋朝开始大规模兴起.....为啥啊?因为女性地位高吗?

比如,宋朝女性不可以随意跟丈夫提离婚,除非丈夫死掉或犯事,李清照弄不死第二任丈夫,就让他去坐牢。与此同时,丈夫休妻却很容易,你只需要跟公婆相处不好就行了。

比如,男女嫁娶,宋朝以前是男方聘礼多过女方,可宋朝开始出现嫁妆多过聘礼,普通人家无力出嫁女儿,开始频繁出现溺死女婴的风俗(这不就是印度嘛),苏东坡当地方官时就想了很多办法遏制这种风俗。

又比如,一夫多妻制度在宋朝也很兴盛,男性可以三妻四妾的,女性不干,就被指责“善妒”“恶妻”。

还比如,宋代女性以为夫守节为荣,社会上还出现了表彰妇女守节的“贞洁坊” 。

不管宋代女性地位有多高,但那还是封建社会啊,能对女性友好到哪儿去?

所以,李清照怎么就不可以是“活得超越了她那个时代”的女人了?

女性真正的解放就是在新中国建立并且全面推行工业化后,更适合女性参与的技巧性劳动逐渐代替体力劳动,女性慢慢成为半边天。

在新中国的怀抱下成长了这么多年的我们,受明清风气影响能有多大?

李清照就是“活得超越了她那个时代的女人”,这种卓越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优越的家庭背景。

她过得再不堪,也一生都只跟士大夫家族打交道。

放在今天,人家也是既有才又有家庭背景的高干子女、官员太太,所以,她有条件活得“超越她的时代”。

可你知道绝大多数宋代女性都是怎么生活的吗?

她们成为家庭的劳动力,终日围着老公、孩子转,生七八个孩子,年纪轻轻就要么生孩子生死,要么病死,劳累死。

我们能看到李清照,是因为她站在了金字塔尖。

绝大多数劳动妇女的哀嚎、血泪,你是看不见的。

李清照要是真的“没有活得超越她那个时代”,那么,大宋朝不应该只涌现出一个李清照。

06 

李清照身上有高于那个时代的觉悟。

比如,她抛不开国恨家仇,她诗词里关注的可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还有万里河山。

比如,她敢于追求爱情,敢于向命运抗争,敢于不把父权社会规训女性的那一套当回事。

照当时的眼光看,李清照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子。

她爱赌博,爱喝酒,敢于挑战整个词坛的男词人,说他们写的都是垃圾,而且还写过几句艳词(其实真的没那么艳,不过是向丈夫发出了性邀约)。

难得的是,她隐晦地写到性,并不会把女性视为供男人玩乐的客体。

这些诗词里,女性是有“我享受性”这种主体意识的。

这种女性觉醒意识,在今天看来都很难得。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李清照:“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是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她们不是因为才力过人,所以成为叛逆,,是她们成了叛逆所以才力才有所发展的。”

这一席话,道出了李清照叛逆的可贵,也道出了叛逆的艰难。

李清照为人做事、写文写诗,都不合时宜的耀眼。

她的诗文达到了宋代士人文化的最高水准,时人便称许她“善属文,于诗尤工”。跟她同时代的女子,在诗词成就上,无一人能达到她那样的高度。

她的时代尚未准备好接纳这位过于反常的奇女子,我们今天的时代似乎依然不能。

今天,依然会有很多在看过李清照的故事后,说她很“自我”很“作”,说她让“男人吃不消”。

不大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最喜欢动不动就说女人“自我”或“作”或“让男人吃不消”,合着女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被你们“吃”啊?

他自己出轨,你不忿,他说你作。他吃喝嫖赌,你郁闷,他说你作。他好吃懒做不顾家,你不满,他说你作;他逼你生二胎,你不肯生,他说你太自我……闹到后来,你离婚了,他还是说你作,说你自私,不会为孩子着想,说你不想好好过日子。

总之,他们是宇宙中心,真理都在他们手里。

他们最见不得不安分、离经叛道的女性,恨不能把每个女孩子都赶回大清朝去裹上小脚,连路都走不了。

他们自己可以不安分,却要求女人必须安分守己。

不管是生活在乱世还是盛世,(相比男人)女人更难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再不自我一点,如果不努力追求卓越,只会过得更悲惨啊。

你们说是不是嘛?

我不是祟尚享乐主义、自私主义,我只是觉得,女人就应该活得自我一点,努力卓越一点。

——晏凌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