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人品读历史需要什么?

 昵称46416547 2022-02-04



我是不喜欢读历史书,原因有三:

  1. 无耐心:读不懂
  2. 无趣:枯燥无味
  3. 无用:历史似乎跟我没关系

可是,不读史又不太行。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长期不读史的我,早就发现自己思想空洞,文字无灵魂。

于是,我特意去找了一本历史大众读物《知史》来读读。这本历史书像是要一本小册子,章节短小,易读有趣,冷知识多。



当我读到第二章中的一个小节,里面讲“大文豪和诗人也用错典故,而且还是一错千年”时,我开始深信不疑,但觉得有道理。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发到豆瓣。

此典故是对还是错?

神童王勃的《滕王阁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我们一直以为冯唐命不好,可怜兮兮,但真正可怜的颜驷。

班固在《汉武故事》中写道:“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冯唐与颜驷命运相似,才让左思误写“冯公忌不伟,白首不相见。”

白居易也用错此典故,错把冯唐当颜驷。这说明什么呢?

现代人会错用典故,古人也会。大家所说的并不一样全是对的。信谁呢?我们不知道了!

可是,当我也跟《知史》作者持同样的观点时,有人站出来用辛德勇《制造汉武帝》书中关于《汉武故事》的章节来较真,说这典故没用错。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心中没有标准答案了。

对与错,说法不一,历史该如何读?

我们需要的是

1.具备批判精神

2.博览群书,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看问题

3.他人的话,只信7分,3分留给独立思考。

总之,读历史永远要持怀疑态度。批判人与被人批评,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在怀疑历史和求证历史的过程,培养自身思考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