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情绪不稳定成为娃的“助长剂”,被迫长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IF枕边育儿 2022-02-05



哪个父母不盼望子女成才,而大家公认的成才途径无疑是学生阶段好好读书

现实却并不如所愿,孩子不成熟的心智,没有持续的精神,在学习上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想放弃


杭州一位14岁的孩子说不想上学,爸爸带他去了工地。一天下来搬砖运沙子,视频中父亲问气喘吁吁的儿子,“干活好,还是读书好”,儿子回答“读书好,我这个年龄不上学还能干什么,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这位爸爸告诉儿子“不好好读书,将来也许每天都要面对这种生活”。

这位父亲告诉记者,说好体验四天,第一天孩子不以为然,第二天就有点受不了,但是爸爸还是要求他坚持4天,也就有了最后的灵魂对话。

这位少年表示:工地干活这4天,深深发现学习再苦,也比工作容易,认真学并不难,以后会珍惜学习时光。


父子对话的视频发到网上后两三天内获赞近200万,23万人转发。

很多家长私下向这位父亲寻求教育方法,但他认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这个方法在这个孩子身上有效,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孩子。

他说,不过高要求成绩,只希望孩子能承担起责任,好好学习也是对自己负责。

一条视频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共鸣,原因在于,很多父母都为孩子不想学习而困扰

01、孩子说不想学时,父母这样做

1、鼓励,不放弃学习才是人生的财富

陈美龄曾经是70年代火遍香港风靡亚洲的歌手。她中学时出道,人美歌甜,她觉得唱歌比学习轻松,还能挣钱想放弃学习。

但是父亲告诉她,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学习第一位。后来被日本公司签约,爸爸的条件是,到了日本不能放弃学业


从小受爸爸传递给她,钱和名利都会消失,只有知识最宝贵。

在爸爸的支持和鼓励下,她读到了硕士,结婚生子后带着两个儿子到斯福坦大学攻读博士。

凭着对学习的重视,她把三个儿子都培养成斯福坦学霸。

2、帮孩子建立自制力

在孩子成长中,比学习更有吸引力的事太多了。玩游戏一上午也不会感觉枯燥,看动画片几个小时可以一动不动坐着,但是学习就如坐针毡,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


帮孩子建立自制力,首先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另外平时养成制定时间计划的习惯,明确每天起床、吃饭、休息、做作业的时间段。自制力逐渐建立,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也不容易受干扰

3、帮孩子建立专注力

学习枯燥乏味加上学习中困难重重,孩子不想学在所难免,越觉得难就越不想学,也就导致不能全神贯注学就更难,这是一个恶性死循环

家长要把孩子从死循环中解救出来,首先做好高质量的陪伴,每天放学后把当天不懂的知识及时掌握

难度大、需要动脑筋的作业放在他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提高效率,把机械化的抄写放在疲惫的时间段,这样缓解孩子的疲劳感。


其次要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做每一科作业根据作业量安排、制定的时间,并且这个时间段不做其它无关的事。

一旦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进入了学习状态,当天的难题当天解决,摆脱不良循环,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提升了会觉得没有那么难。

4、孩子迷茫,父母要有长远眼光

李亚鹏在一次节目中讲述女儿从小就学钢琴,练琴非常辛苦,需要持之以恒,还要面临考级的压力。

一天李嫣对爸爸说“不想学了”,李亚鹏没有立刻回复女儿。在吃饭的时候他对李嫣说“你不想学不想考级,没关系。

人在一生中总会面临着选择失败和放弃,但你刚刚12岁会有多种可能,人生中首次放弃这么早啊”。

一番对话有对女儿的解,有对女儿决定的尊重,又有鼓励

听了爸爸的话,李嫣没有再提不学,而是坚持练琴,重新报名通过了考核。

无论学习还是做任何一件事,孩子看重的大多只是当下的感受

因为经历和认知,孩子并不知道做好一件事对以后人生的意义,迷茫是正常的,但是父母要有长远的眼光

02、父母的不放弃让孩子感激一生

作家、导演韩寒曾经讲述过,在读高一时,因为7科不及格,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辍学

这也成了他人生最遗憾、最失败的事,他说学习永远值得


出口成章的才女主持人董卿,曾经说小时候也动过不想学习的念头。

在父母的严格要求、鼓励下,她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她说,非常感激父母在她小时候“逼迫“学习。


孩子不想学父母如果放任自流或者引导方式不得当,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放弃是错误时,只能抱憾终生

反之如果找到真正原因,鼓励孩子重拾信心,那他的人生将会不同,多年以后,他会感激父母当年把他拉到正轨。

枕边育儿寄语:

主持人蔡永康在节目中说:人最初越觉得麻烦想放弃,越不想学,将来面对错过的美好风景和动心的事和人越遗憾

很多快乐只是当下,玩游戏也只有玩的时候快乐一时,刷视频也就几分几秒的快乐。

而学习虽然当时苦,但是它带来的快乐是永久的是持续的,而这些孩子不一定体会,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