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发现:大多数物种在灭绝之前,都得了同一种“病”

 梦之雪 2022-02-05

科学家发现:大多数物种在灭绝之前,都得了同一种“病”

不论是人类出现前还是人类出现后,物种灭绝都在发生,其灭绝的原因不尽相同。但科学家发现:物种灭绝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大多数物种在灭绝之前,其实都得了同一种“病”。

物种灭绝:它们都得了同一种“病”

地球上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每次都有70%以上的物种消失。如今,人类已身处第6次物种大灭绝之中,这在科学界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相关研究显示,气温的上升以及环境的破坏,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内,地球有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不过,不同物种,从出现到灭绝的时间跨度差别很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有1.6亿年,短的只有百万年,比如人类所在的灵长类。

在探索物种灭绝的现象时,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物种在灭绝前,都得了“特化”这一种“病”。

生物的特化,指的是物种为了适应某一特定的环境,进化出独特的特征。它们在特定环境中更有生存优势,但同时也变得难以适应其他环境。

已灭绝的西非黑犀牛

比如吸鳅,它们大多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流中,能够吸附在河底的石头上,在急流中比其他鱼类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同时,吸鳅的鳃也变小了,因为强水流有助于它们从水流中获取氧气。

但是,当环境遭逢突变时,它们也很难生存下去。例如,如果在吸鳅生活的河流建造水电站,流速降低,它们就可能面临缺氧死亡的困境。

吸鳅

不只是吸鳅,地球上的很多物种都存在特化的现象。在演化过程中,物种和环境、周围的其他物种,是彼此影响、相互适应的,特化能让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繁衍,但也有其弊端:不适应其他环境。

特化导致的“症状”

特化导致的最常见症状是“抵抗力降低”,物种会表现出狭温性、食性专一、共生与寄生、个体过大、生长发育缓慢和低生殖率等特点。

平塔岛象龟

如果某个物种表现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那么它的灭绝几率是更高的。

“狭温性”的典型代表是北极熊,它们依赖北极的冰盖生活,演化出了白色的保护色和能够保温的皮毛,主要以海豹为食。

可当地球环境变暖后,冰盖可能大量消失,食物也随之减少,炎热的天气也会降低它们的生存几率。

北极熊

“食性专一”的代表,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但是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它的食性从肉转为素,如今只吃高纤维低能量的竹子。

不同物种,其特化的程度也不一样,越是高度特化的物种,就越容易灭绝,大熊猫正是如此。

一旦生活区域的食物(竹子)大规模消失,那么熊猫就面临着饿死的危险。

曾经的汶川大地震导致竹子大量死亡,野生大熊猫食物短缺,繁衍生息受到严重影响,出现生病或死亡的情况。

“个体过大”对生物的影响很好理解。大个头能够帮助它们进食更大的食物,降低被其他动物攻击的几率。如果环境稳定,那么它们的生存优势是很明显的。

可是,如果环境恶化,食物减少,那么这些大个头的动物就很难生存下来,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能量。在食物匮乏时期,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翼龙

“低生殖率和生长发育缓慢”的代表,则是旅鸽。旅鸽需要在群体内繁殖,一次只产一枚卵,之后群体对其进行精心照料,是动物界“少生优生”的模范。

然而,一旦遭到捕杀,数量极少的后代消失,旅鸽群体又无法迅速补充缺失的数目,它们就容易灭绝。

旅鸽

19世纪,旅鸽的数量非常可观,在鸟类中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但不到百年时间,由于人类的大肆猎杀,它们已经从几十亿只沦落到灭绝的地步。

人类不能冷眼旁观

如果只是出现一种特化症状,那么其影响可能并不致命,但如果出现两个或多个,那么该物种就危险了。

例如大熊猫,食性专一+生殖率低,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濒危动物,如果不是被我国当成国宝保护,并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它们的现状会十分堪忧。

对于濒危物种,人类不能冷眼旁观。一方面,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个或多个物种消失,会带来生态系统的改变,我们无法保证这些改变一定是好的。

濒危物种雪豹

归根结底,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不是为了地球和自然,而是为了人类自己能更好地生存繁衍。

此外,有的人认为,高度特化的物种灭绝,是它们自己适应不了新环境,与人类无关。但其实,人类并不能逃脱责任。

白鳍豚被认为是第一个因人为因素走向灭绝的鲸豚类动物

在人类出现之前,环境变化的速度大体来说并不快,很多物种都有时间通过演化来适应新的环境;

而在人类出现之后,由于各种活动,环境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物种特化导致的症状提前显现,它们灭绝的速度也变快了。

因人为因素而灭绝的渡渡鸟

此外,部分物种特化后并没有面临灭绝,是人类的大肆猎杀导致了它们的消失,例如旅鸽。总的来说,保护特化的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而且部分物种的濒危有人类一部分“功劳”,所以我们不能冷眼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