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

 忘仔忘仔 2022-02-05


术语

缩写

  • 溃疡性结肠炎(UC)

定义

  • 慢性、特发性、弥漫性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直肠黏膜

影像

一般特征

  • 最佳诊断线索

  • 远段或全结肠炎,黏膜高强化及中度黏膜下水肿位置

    • 仅累及直肠(30%),累及直肠及远段结肠(40%),全结肠炎(30%)

    • 少数患者有远端回肠受累

  • 形态

    • 急性期表现为中度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

    • 慢性期表现为肠管短缩,结肠袋消失

    • “铅管样”或“窗玻璃”样肠管

透视表现

  • 钡灌肠

    • 急性

      • 结直肠狭窄,充盈不良(痉挛+激惹)

      • 黏膜细颗粒状改变(水肿/充血)

      • 黏膜斑:黏膜浸润及隐窝脓肿,可见斑点状钡斑及溃疡

      • 烧瓶形及“领口样”溃疡

        • 溃疡可能进展为广泛的黏膜脱落

        • 残余或增生的黏膜可表现为假息肉样改变

      • 黏膜下水肿所致的结肠横皱襞增厚

    • 慢性

      • 结肠短缩

      • “铅管样”或“窗玻璃样”结肠

      • 结肠横皱襞变钝或消失

      • 肠腔狭窄,骶前间隙增宽,>1.5cm

      • 良性或恶性狭窄

CT表现

  • 增强CT

    • “靶征”或“晕征”

      • 肠壁内层(黏膜)强化

      • 肠壁中层(黏膜下层)不强化

      • 肠壁外层(固有肌层及浆膜层)

    • 黏膜岛或炎性假息肉强化

    • 肠壁厚度常<10mm

    • 直肠周围纤维脂肪增殖及直肠腔狭窄

      • 骶前(直肠后)间隙增宽

    • 中毒性巨结肠

      • 结肠扩张,常>8cm(CT比平片更为显著)

        • 小肠扩张(肠梗阻)

      • 结肠壁可增厚或变薄

      • 结肠横皱襞消失,结肠呈黏膜型

        • 可见黏膜岛或假息肉

      • 腹水常见,±肠壁积气或腹腔积气

成像推荐

  • 最佳影像方案

    • 多平面重建增强CT

    • 气钡双对比灌肠可较好地显示结肠黏膜疾病

      • 但由于CT及结肠镜的普及已较少使用

鉴别诊断

肉芽肿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 肉芽肿性结肠炎(GC)为透壁炎症,而UC为黏膜炎症

  • 多为跳跃性病灶,累及小肠

  • 钡灌肠

    • 溃疡:黏膜溃疡及周围水肿所致的浅钡斑

    • “鹅卵石征”:纵行及横行溃疡交错呈铺路石样

    • 节段性分布:结肠及小肠受累(60%);仅累及结肠(20%)

    • 透壁跳跃性病变,可有窦道、裂隙、瘘形成

    • 少数病例难以和UC相鉴别,特别是疾病晚期

  • CT

    • 克罗恩病肠壁增厚程度(10~20mm)大于溃疡性结肠炎

    • 肠系膜脂肪炎症导致纤维脂肪增生(沿脂肪蔓延),

    • 特别是右下腹

    • 齿梳征:肠系膜高血供提示病变急性期

    •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感染性(包括难辨梭菌)结肠炎

  • 常累及全结肠

  • 黏膜强化及黏膜下水肿程度通常比溃疡性结肠炎更明显

  • 手风琴征:增厚的结肠皱襞之间对比剂潴留

  • 感染性结肠炎常见腹水,溃疡性结肠炎罕见腹水(仅少数严重病例,如中毒性巨结肠可见腹水)

缺血性结肠炎

  • 最常见的病因是低灌注

    • 多见于分水岭区:脾曲、乙状结肠、降结肠

    • 缺血性结肠炎直肠通常不受累

    • 老年人及心功能不良患者多见

  • 增强CT

    • 黏膜可正常强化或高强化(首次发作后)

    • ±肠壁积气,肠系膜门静脉积气

泻药相关结肠病

  • 长期应用/滥用泻药

  • 结肠袋消失,类似慢性UC改变

  • 结肠不规则一过性节段性狭窄,主要位于升结肠及横结肠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

  • 发生在严重粒细胞减少及免疫抑制的患者

  • 常局限于右侧结肠及盲肠

  • 黏膜和肠系膜充血及显著的黏膜下水肿

憩室炎

  • 常发生于乙状结肠,直肠不受累

  • 无黏膜充血

  • 肠壁及筋膜增厚,脂肪内索条,积液或游离气

  • 结肠周围炎性改变:脓肿、窦道、瘘

  • UC患者罕见憩室炎

病理

一般特征

  • 病因

    • 多因素

      • 基因、家族性、环境、神经及激素混合作用

      • 感染、营养、免疫、血管因素

      • 创伤、心理、应激因素

  • 遗传学

    • 同卵双胞胎发病率增高

    • 然而,75%以上UC患者无家族史

    • HLA B5, BW52及DR2基因可能和UC有关

  • 相关异常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葡萄膜炎

    •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 坏疽性脓皮病、骶髂关节炎

    • UC患者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克罗恩病

      • 年发病率:UC患病10年后,年发病率约10%

      • 75%~80%结肠癌患者表现为UC全结肠炎

      • 25%UC患者合并多发癌

  • 发病率

    • 北美发病率(2~20)/100000

直视病理特征

  • 连续的同心性及对称性结肠受累;假息肉

显微镜下特征

  • 炎症浸润,隐窝微脓肿

  • 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

临床问题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体征/症状

    • 复发性黏液血便

    • 发热、体重下降、腹痛及痉挛

  • 其他体征/症状

    • 实验室检查:黏液血便

人群分布特征

  • 年龄

    • 首次发病:15~40岁(55~65岁为小高峰)

  • 性别

    • 男女患病率相近,女性发病年龄常早于男性

  • 人种

    • 高加索人及犹太人患病率增加

  • 流行病学

    • 患者一代近亲发病率增高30~100倍

    • UC患者一代近亲患病率为10%~25%

自然病史及预后

  • 病变起自直肠,向近端结肠进展,可累及部分或全部结肠

  • 逆行性回肠炎:慢性UC患者10%~40%有远段回肠炎

  • 并发症

    • 中毒性巨结肠、结直肠癌、狭窄

    • 患病25年后结肠癌发病率增高(达50%)

  • 诊断:黏膜活检及组织学

  • 预后

    • 随诊断及治疗手段的提高有所好转

治疗

  • 药物

    • 柳氮磺吡啶、激素、硫唑嘌呤

    • 甲氨蝶呤、LTB4抑制剂

  • 手术:全结肠或直肠结肠切除术, Brooke或自制回肠造口术

    • 回肠袋-肛管吻合术

诊断要点

关注点

  • 硬化性胆管炎需考虑UC

  • 排除其他结肠炎性疾病

读片要点

  • 结直肠狭窄,点状或“领口样”溃疡

  • 连续的同心性及对称性结肠受累

  • “铅管样”结肠,结肠袋消失


文章摘自《消化影像诊断学》

特别声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