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散文)话说中国“年”的最早家族史!

 姚国友图书馆 2022-02-05

要说中国“年”的最早家族史,最早最老的鼻祖应该是中国这个“年”字的本身吧!中国年,最早是在什么朝代产生的?为什么将这个字叫年呢?我们远古先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年的最早古韵遥彩是什么样子的呢?跟我们现代过年真正实际含义又有什么异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中国年古韵家族看看吧!

 一,中国年的“年”字,最早的含义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农业生产谷类一年丰收的“人谷”喜景。华夏先人在长期农耕劳作实践中把谷类种植、生长、成熟这一周期称为“年”。在华夏文化史上能够有记载参照物证实这一观点的是:刻在甲骨上的“年”字,名曰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大型兽骨和龟甲壳上汉民族的文字,是我国能见到的成熟的最早文字,甲骨文是商朝文字,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看看年字,商朝甲骨文、秦代简牍、汉代篆书、汉代隶书、唐朝楷书,不同朝代不同写法,是怎样逐渐变成现在年字的模样的,如下图: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年》

秦代简牍《年》

汉代篆书《年》

汉代隶属《年》

唐代楷书《年》


二,中国年的“年”字,它最初本身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年的“年”字,最初的含义是:上面为谷禾丰收成熟的粮食,用谷禾顶头弯折下垂,来表示谷禾成熟沉甸甸丰收的景象,以此表现年景收成好,粮食成色好,五谷丰登;谷禾主干弯曲表示已经成熟的状态;下面是一个劳作背负重粮侧面行走的人型。人体劳作状态的弯曲:一方面,表示吃苦耐辛体力工作者身体负重用力弯曲劳作的常态,另一方面,表示常年辛苦劳累已经背驼腰弯典型的劳动人民的体型。最初“年”的含义:一年到头劳动人民背负着一大捆沉重成熟的谷粮高兴地回家就为“年”。从年的最初含义,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对“年”的理解:其一,在敬畏天地的同时,说明那时候人们在农耕劳作实践中通过谷禾作物种植、生长、成熟的周期,已经找到了年月的家园。其二,认识到人的生命延续第一头等大事必须要有足够填饱肚子的粮食,民以食为天的生存理念。其三,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尊重劳动者的价值的道理。

三,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最早发现与成熟定型。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先人在长期生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根据一年农事气候变化、生活劳动亲身经历成败经验教训,长期体验、发现,逐渐总结形成的,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工作、实践的经验智慧。它最早发现:是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那个时期人们根据夜晚天空月亮一圆一缺的周期来判断月,根据一年月亮盈亏十二次数,将一年的时间段划分为十二个月,正好用十二地支表示。夏商虽然产生夏历,但是,不太成熟,没有推行,后来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年”的名称,最早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这个时期“二十四节气”才正式固定了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施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过年的民俗,最早是何时起源?何时定型的?

        过年的民俗,最早是因为什么产生?是因为我们先人两大信仰:敬拜天地、祭奠先祖产生的。先秦腊祭和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是过新年习俗萌芽阶段:在农闲时段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老天诸神保佑和赐福。

          人们过新年的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心情舒畅,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确立了每年正月初一作为新年。这样以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农闲时节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新年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一一出现了,如此,过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五,中国年最早都有什么名字?

        人们把农历每一年正月初一叫过年。不同的朝代,有不同叫法: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叫三朝、正旦、元日、岁旦;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以上是各个朝代称作大年初一不同的文字叫法。在民间口语把年俗称为:年节、大年、新年、过年。

六,中国年最早“春节”一词的叫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就是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把我们传统农历历法纪年的新年叫做春节,原因是:二十四节的“立春”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样以来,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元旦也叫新年。所以,民间百姓有“阳历年”和“阴历年”之说。



七,过年门上最早贴春联是什么朝代?是什么样的?

     过年春联最早形式是“桃符”,起于周朝,每家门口悬挂一副桃符:上面书:”神荼“ 和”郁垒“。到了五代,桃符开始出现联语了,中国第一副对联:“新年纳吉庆,佳节号长春",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书写在桃符上的联语。

           如今过年已经披上了时代高度文明华丽的新彩,年,是天涯海角归家团圆亲情的金色通途,年是千家万户敬老爱幼、礼尚往来的温馨情根;年是亲情、爱情、乡情、友情的温暖港湾,年是家庭、家族、村镇、单位、民族、国家和睦凝聚的崭新平台,年是辞旧迎新、纳福接祥、期盼希望美好的春声!祝您虎年新春快乐!新年新起点,新春新征程,新岁新气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