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国45年便亡国,亡国后却又存在了214年,历史上独特的存在

 石英书屋1956 2022-02-06

“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在有着极度严苛惩罚制度的封建社会时期,政治上如果不够敏感,就比较容易出现诛九族,乃至诛十族的情况。在局势不明,或者己方处于弱势的时候,静默下来保存实力,等待机会,是更好的对抗方式。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开始是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的,其变法内容,根据后来的考据能发现,如果能变法成功,能对朝局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其一开始就直接挑战了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没能像张居正一样逐步进行,从而导致在反对势力巨大的情况下变法失败。







东汉末年,气温下降,灾荒频繁发生,在统治者无法相处良好的措施解决这一情况稳定民心的情况下,只得下放军权到地方,从而各地割据势力开始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后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在互相斗争的过程当中,曹魏政权内部逐渐出现问题,最后司马氏取代了曹魏,成立西晋。


曹魏政权


“(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斗争当中红,曹操的势力逐渐增强。为了养活手下的将士们,曹操不惜成立了专门的盗墓机构,用盗墓得来的财富来换取生存物资,养活手下将士,及将士的家人们。







曹操逐渐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稳固。在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汉王朝正式被曹魏政权所取代。在这之后,蜀汉政权和东吴政权接连成立。


曹魏政权占据了广大的中原地区,建立在东汉基础之上的情况下,国力要远胜于后来成立的蜀汉和东吴政权。


在和另外两大政权斗争的同时,曹魏政权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在尚书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的选人制度后,曹丕随即采用。在这之前,人才的选拔和人际关系有着巨大的挂钩,不太利于从各地选拔出能力相对强悍的官员。







在九品中正制之前,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造成了选拔权力主要被地方长官握在手里的情况。“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这种选拔制度,容易使得因为人际关系而在朝廷内形成一定的帮派。


曹魏政权时期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改变,足以说明统治者的雄心壮志。在当时生存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曹丕不仅减轻关税,减轻刑罚,稳定民心,还禁止厚葬,让人们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让给活人,从而使得北方地区重新恢复安定繁荣的局面。


除了在经济上稳定局面之外,在军事上,曹魏政权也以强劲的实力,给人们的安稳发展创造了条件。公元221年,曹丕派军大破西域羌胡联军,使得中原王朝重新拿到对西域的控制权。







司马掌权


“曹丕在位七年时间里,北方生产得以恢复。”在曹丕治理期间,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原本因为战乱而导致的疲敝局面被扭转,国库得到大幅充实,原本的通货膨胀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同时国家版图也得到了了进一步的扩大。


曹丕在位期间,就非常重用司马氏,而司马氏的表现也非常好,没有辜负曹丕的重用。在曹叡继位后,曹魏政权陷入到了和东吴、蜀汉的战事当中。


曹叡执政后期,在当时战事频仍,还是需要稳定民心的情况下,曹叡却大兴土木,从而导致民心不稳,而在曹叡临终之时,选的两位托孤大臣又非常不恰当。







曹爽和司马懿作为两位托孤大臣,虽然两人的实力都很强,但两人没能做到和谐的共同处理共同辅佐。继位的曹芳面对两位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没能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曹爽先是打压异己,疯狂发展自身势力,而司马氏则蛰伏,暗中发展势力。


高平陵之变后,早有谋划的司马氏便“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曹魏政权在内部动荡的时候,对外征战一路取胜,国土面积一直在扩大。在公元266年,已经权倾朝野的司马氏逼迫曹奂让位,西晋自此取代曹魏。曹魏政权在立国45年之后亡国。


虽然是亡国,但司马氏对曹魏政权并没有赶尽杀绝。因为过渡过程较为和缓,所以曹奂在禅让之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不仅有使用天子旌旗的权利,其相关礼制还是一如之前曹魏政权之时。在朝堂面见的时候,曹奂还享有“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







曹奂所在的陈留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曹魏政权的后续。陈留国在后来的表现一直很稳,不仅没有迅速被统治者抛弃,还在东晋衣冠南渡的时候出了力。


陈留王国


“(陈留王国)直至南齐,陈留王国才被废除。”在西晋时期,气温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大量的游牧民族为了生存,纷纷南下内迁。短时间内迅速涌入的外族人口,给西晋政权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而西晋政权内部,本身存在的权贵集团斗争的情况,则使得局势雪上加霜。


在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民族抓住西晋疲弱的这一机会,趁机发动战争。五胡乱华的局面,使得大量的百姓和世族,为了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纷纷开始南渡。公元313年,晋愍帝迁都到长安,而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自此灭亡。







西晋灭亡后,陈留王国还在良好发展,并且跟随着西晋皇族司马睿,一同南迁,在东晋得以续存。


东晋虽然多次想要北伐,但最终因为内部并不团结,所以一直没能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公元420年,纵揽东晋大权的刘裕,取代了东晋,自立为宋,即历史上的南朝刘宋。


建立在东晋政权之上的刘宋,对曹魏的陈留国依旧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刘宋政权执政时,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萧道成逐渐掌控了刘宋政权的军权。







在公元477年,萧道成杀掉了后废帝刘昱,并拥立自己的弟弟刘准继位。等到公元479年的时候,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己成为皇帝,建立了南齐政权。


萧道成成为皇帝的同年,就废除了陈留王国。就这样,立国了45年后就亡国的曹魏政权,依托陈留王国,又存在了214年。有意思的是,废除陈留王国的南齐政权,存在时间非常短,在公元502年的时候,就“被迫禅位于起兵夺位的将领萧衍。”


仅仅只存在了24年的南齐,比曹魏政权存在的时间还要少将近一半。这种在被逼禅让之后,还能顺利续存长达214年之久的政权,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历史上极为奇怪的存在。







小结:


“(刘准)被杀于丹阳宫,年仅十三岁。”刘准在被逼禅让之后,年仅13岁就被杀死。一般来说,被逼禅让的一方,总会因为另一方的忌惮,而很难存活很久。


作为在三国时期当中最强大的曹魏政权,对外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内则休养生息,选拔人才。虽然内部被司马氏夺得政权,建立了西晋,但在这之后依旧凭借陈留国得以良好续存。在亡国之后,历经西晋、东晋和南宋,直至南齐时,才被废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