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1y2bj70euy 2022-02-06

 (2014-04-02 14:30:07)


 前边说的檐椽和翼角檐椽,是这座廡殿屋顶最下一层椽子,按说应把这层四面的所有檐椽、翼角檐椽都装好,再装其它部分的椽子。但为了摆弄模型时省点内存,让软件在机器里运行得顺点,还是先紧着这半边装吧,拿进檐椽上边的下花架椽。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下花架椽是撘在金桁和下金桁之间的椽子,除了和金桁、下金桁接触外,它一头要和下一层的檐椽搭接,一头和上一层的上花架椽搭接。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图中下花架椽与檐椽的搭接形式与建模参考蓝本中的图形不同,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建模?还得多说几句,先介绍下椽子之间的两种装配形式,说下读书的体会,演示下过程,其中的原委就清楚了。

 椽子之间的搭接细节在一般书籍中,文字描述的很少,图形倒是有些,一般简化的居多,有些具体点的,读者也不会在意。盖房子、做模型,要有细节。图形探解的也是细节,要有个准确的图形做交代。在这个细节上,说说读书的体会。

 不同层面的椽子的搭接,在博主看到过的书籍中,有据可查的形式有两种:乱撘头;搭接掌。(出自古建词典)

 乱撘头做法其实就是不撘头,两椽中心相错,在各自的空档上,上下两椽子各自撘在桁上。见下图: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乱撘头的形式,椽子出头的长短博主没看到书中有细节的规定,长点短点对接下来要装的望板影响不大,实际中要比博主图中所示长点。这种形式由来已久,应用广泛。《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图86-6佛光寺的图形,清晰表现了乱撘头搭接形式。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在潘谷溪、何建中所著的《营造法式解读》书中,图2-20山西太原圣母殿图形可解释为乱撘头。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再说说椽子搭接掌形式的形状与安装位置,拿进'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一书中的两张截图,这是博主建模的蓝本。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从这两张图可以清晰的看出作图者所要表达的工程意愿,按着这种工程图的意愿博主还原成三维虚拟模型看看如何。先按上图把檐椽在金桁位置的搭接口切好。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按蓝本图示意,切面沿金桁上皮做水平切割。换个角度,再给张三维图,看看檐椽切面形状。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做到这步,从哪个角度看,和蓝本中的制图要求是没问题的,接着往下看,我们装上下花架椽看看。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下花架椽要完成搭接,在保持大木屋架举折的情形下,上撘下金桁,下接檐椽搭接面,锯出于檐椽平行的接口,咦!怎么不对头了?看着搭接部位怎么和蓝本图有差别呀,给个制图投影看看。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看着还不对劲,蓝本中两椽搭接切面是等长的呀,局部放大点看。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在这张放大的图中,我标上了相关角度数据,这就解释了搭接切面不等长的缘故。

 从图中看,在有举折的木架屋顶结构中,在保持下花架椽对金桁相切的前提下(几乎所有关于椽子安装—包括简化画法,都是以椽子与桁、檩切线为准),且下花架椽、檐椽为同一直径的圆柱体,按蓝本图形侧视切面要求,得出的结果就是上图演示的结果。如采用这种搭接形式,上一层的椽子就要上头搭在上边桁上,下头平面搭载下一层椽子的上平面上,和下边一层的椽子一起钉在金桁上。

 看上图时,由于视觉错觉,光看结合部位,我们可能感觉檐椽要比下花架椽粗一些,实际它们是同一直径尺寸。再上两张换位视角看看。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在这个视角感觉还是檐椽粗。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转到这个视角感觉差不多了,再上张不带透视关系的图。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这个角度看下花架椽和檐椽的粗细差不多了。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如果真是如蓝本所示的两搭接面等长,那出来就是这样了。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斜面搭接是严丝合缝了,举折却没了。

 这是现代制图技术做出的模型设计,和传统的设计图形有出入,其实用传统绘图方法,如局部放大,按比例、按角度,也是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只不过制图者没在意这个细节而已,加上直径等宽不严谨,造成图看着合理,现实中严格意义上又做不出来。

  在这我再把几本书中的有关图形罗列一下,看看搭接掌式有几种详细画法。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上图是北京先农坛拜殿横剖面图,出自马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椽子的搭接面高于所撘接桁的上皮。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上图是北京景山寿皇殿西山面梁架剖视图,出自马先生《中国古代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椽子的上切面等于所撘接桁的上皮。

 关于搭接掌做法的图形,《营造法式》一书中有很多。但图形的表述不太一致。不同版本的就不说了,同一版本,甚至是同一制式的建筑,图形表述细节也有所不同。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上面为中国书店版本《营造法式》756页、798页的两张图。同样是表述'殿堂八铺作、副階六铺作’的草架侧样,看椽子搭接部分的画法。

 两张图的不同画法博主认为两张图是画于不同的年代。上图朱批红字标注的名称明显是清式木结构的称谓,如平板枋、大额枋。斗拱结构与梁架结构也带有清式特征,很多名词在《营造法式》一书中是找不到的,几架梁代替了几椽栿。博主认为这张图是清代编纂时加进的图形,而这部书中,带朱批红字的图形几乎都带有这种特征。侧样中椽与桁接触部分椽椽相交画法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一书中的画法相似。

 这样说是不是博主认为搭接掌做法是清式才有的?不是。在《营造法式》的文字表述中,有关于椽子搭接的描述。见下图: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可见斜撘掌式做法从宋代就有,但可见的图形表示开始出现的年代待考。

   好,既然是'每椽上为縫,斜批相搭’,看看还能找出多少'斜批相搭’形式的图形。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上图是'《营造法源》诠释’中的一张图,局部放大看看搭接细。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从图中可看出这又是一种斜批相搭的形式,但从工程施工的方面推敲图形有些疑惑。法式中说的明白,斜批相搭钉之。按图中画法未必利于钉之;且上一层椽子A点部位似乎并没和桁檩接触。而且《营造法式》关于椽子'斜批相搭’后面还有注示:“凡用椽,皆令椽头向下而尾在上”。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对比'法式’、'法源’两书图形,在这点上有些费解了。上面'法式’图中,是否可理解为檐椽椽头向下撘在金桁上,花架椽椽尾在上撘在檐椽椽头上;上面'法源’图中是否可以理解为A椽头向下压住B椽尾斜面,B椽尾在A椽头位置的上方?

 《营造法源》的作者、'《营造法源》诠释’编著者都是有高深营造技艺的大家,所出图形应不会有误,且在该书中所有关于椽子搭接的图形细节描述一致。另外,该书中有关厅堂轩榭的照片图形中,所能看到椽子的搭接形式,都非常讲究,没见出现乱撘头式的搭接。南作在榫卯搭接上有高超的技巧,博主不敢妄加评论,在此只是摆摆读书的疑惑。

 像《营造法源》图中的搭接形式的画法,在马先生《中国古代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书中也有类似的图形细节出现。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这点小细节说这么多,其实这在木匠施工中根本不算事,不管是上述哪种斜批相搭做法,工匠一定是在适合搭接的部位、用适当的斜批角度、在方便用钉的部位,把上下的椽子都固定好。

   有点扯远了,回到博主的模型。在我的模型中,椽子的搭接方法和前面介绍的搭接方法都不同,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为的是推尺寸、做定位,虚拟施工方便,做成如博文开头时的式样,并将用这种式样将房子盖完。有网友可能要问你这有没有根据?我也找了点图形作佐证,提供一种参考。下图左为马先生《中国古代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书中图形截图,右为《营造法式》书中图形截图。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我的模型和这两张图相似,这样做起来顺手,用这种方法把整根的下花架椽先装到头。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到了边上这根和下金桁头有点干涉,把下金桁头做处理,保持下花架椽装好后上平面一致。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边上剩下的就好说了,按下花架由戗平面做切面,处理好这几根下花架椽。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之下花架椽兼谈椽子搭接细节的读书体会

  上斜面钉在下花架由戗上,另一头和檐椽、金桁搭接,钉在金桁上,下花架椽就装好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在千年的大木史上作书制图都没人这么较真过,到了计算机年代,如有谁真要想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复原、研究我们的传统建筑,有些细节是绕不过去的。

  就到这,下回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