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中医的奥妙之处

 edenclub 2022-02-06

河南省新华书店 弓卫华

说起中医就离不开穴位,最早知道穴位的妙处还是在小时候:我从记事起就晕车,不管什么车一坐就头晕,从河南饭店门口到二七塔下面的姥姥家,往往因为晕车恶心,不到站就要提前下车走过去,后来同住甲院的一个伯伯告诉我,在坐车前用胶布贴住肚脐(神阙穴),头晕的时候按揉合谷穴,难受就减轻了许多。

等上中学了,又有了痛经的毛病,饮食不注意或者冬天用凉水了就会肚子疼。老妈说可以按揉合谷,喝红糖姜水能减轻疼痛,试试果然有效。

上高中时听说气功能治疗近视,就看书学习并偷偷开始练,一张一合时两手之间气感非常强,然后把这团气送到眼睛里,近视就能治好(现在才知道人体就是一团气),最终没有把这个功法坚持下来,所以只好戴眼镜。但对人体的气感、穴位的认识早就根深蒂固在脑子里了,有了这些认同才能对中医感兴趣,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亲近和学习中医。

孩子小的时候会因为喂养或照顾不当得一些小病,看着孩子受罪,又不想使用过多的抗生素,所以对中医的期待就更大了,几乎进遍了中医大小医院和诊所,有什么偏方都想尝试。

等孩子大一些了,在闲暇时,陆陆续续看过、听过不少国学经典和中医方面的书籍和讲座,比如《易经》《老子》《庄子》等,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听徐文兵、杨奕等老师的音频资料,比如《与梁冬对话黄帝内经》《手到病除》等,日积月累,这些中医知识慢慢地浸润到我的身体里。

2020年新冠疫情在家期间,深切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非常认同刘力红老师提出的“人人知医天下少病”的观点,毅然报名参加了同有三和基金会下属的三和书院的医道传承项目的招生。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是由著名中医学者《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老师发起、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医道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医道传承,“医”是全医,是“三医和合”(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之医,“道”是道统,是中医和中国文化的道统。项目立足于此,倡导“医为通业”,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责任主体,并借鉴和君商学院的宝贵经验,充分融入传统书院的教育精神,提点启发,教学相长,旨在探索一条灵活而有依据的医道传承之路,助力全民健康。

经过“三笔一面”的筛选,我最终成为第四届医道传承同有班的学生,每月参加一到两次大课学习并写出学习心得,每天按时完成导引、习书、诵读三项作业,从引桥课程开始到现在已快一年时间了,每次的大课听完都收获颇多,比如刘老师第一次大课时讲“中医人不能给中医抹黑”,并且说他自己有抹黑的嫌疑时,我就心生感慨: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医,从自身做起,不能给中医抹黑。

虽然几十年阴差阳错到现在才真正进入中医怀抱、进入同有三和,成为学习在路上的“中医人”,但从看过《思考中医》到近期接触《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越来越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医的奥妙之处。学好中医,从过好自己的日子开始,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身体保护好,就是最大的践行医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